为促进我国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电气等4家企业共同出资10亿元,在上海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
消息发布后,美国媒体12日评论称,“中国再次展现其增强海上核能力的雄心,一个新的重大合资项目可能成为南海浮动核电站的孵化器。”
本周四(10日),中国核电发布公告称,拟与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能电力)、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同出资10亿元在上海成立一家新公司,从事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发、建造、运营和管理。
据介绍,新公司的设立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有助于推动船舶核动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多元产业合作,整合资源,促进公司未来经济增长。
美国媒体12日分析,虽然公告并未说明这些技术将被用于何处,但有观察人士认为,这些技术可能被部署在南海等区域。
参与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的5家企业出资比例(来源:澎湃新闻)
报道还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军事专家高瑞连(Collin Koh)的话称,除了为中国南海上的基础设施提供电力、淡水这类实际用途外,海上浮动核电站还有支撑中国海上强国地位的象征意义。
澎湃新闻介绍,海洋核动力装备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在民用领域,可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也可为破冰船提供推进动力,在军事领域也有很多用途。
根据新公司章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发、建造、运营和管理,生产、销售电力、热力、淡化水及相关产品等等,经营期限为60年。
观察者网查询发现,一同参与此次出资的浙能电力11日也公布了一份《关于参与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的公告》,公告指出,新公司的成立是为了促进国家核能可持续发展,推动核动力装置在水面舰船、海上综合利用平台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掌握海洋核动力自主化核心技术,共同促进我国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发展。
去年11月,中国第一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中广核海上小型堆ACPR50S建设正式启动。该消息发布后,中国广核集团核电工程师鲁小奇在自己的知乎账号上写道,“浮动核电站就是续航极强的充电宝,消除了能源输送的障碍,非常适用于孤岛、远洋、极地等特殊地点,而在这个地点的成果可能影响下个一百年各个国家的地位乃至人类的前途。”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上展出的“海上浮动核电站模型”
对于此次中核海洋核动力有限公司的成立,香港《南华早报》11日评论称,这与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雄心壮志相符。
中国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今年初曾表示,在陆地、海上、外太空和平利用核能是“十三五”期间核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说,建设海上浮动核电站已被列入“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
《南华早报》援引香港城市大学一位核专家的分析认为,虽然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技术尚不成熟,但中国和美国等都在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研发。
这位专家说,海上浮动核电站通常比岸上核电站要小,发电能力不及后者,“其目的是保持移动,这样就能漂浮到任何港口或岛屿,从而拥有远程电力”。
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号去年7月曾发表一篇题为“深度能源观察: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20座海上核电站”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科技人正在撑起中国作为全球大国脊梁。随着中国海上民用核动力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动力平台及破冰船。文章称,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