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呀,经历了一天的疲惫,终于又到了我们
专属的写作时间
。
我们都知道,在小说中,
主题是把人物、情节等打造成有机整体的粘合器
,它能强调给读者这样的信息:这里有一个故事,会令人心旷神怡,震颤激动,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故事将使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经历的苦难与煎熬。
一些作家在下笔前,头脑中会浮现一个大主题;另一些人在创作及修改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深层的主题结构。通常,作家脑中没有关于主题的任何概念与想法的情况非常少见。毕竟,
坐在电脑前敲击出上万字的小说,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能量。
如果你仍在为寻找小说主题而绞尽脑汁,那就来听听老师是如何说的吧。
主题属于故事的核心概念,是你所探索的大去向,是你对生命的困惑与解答。主题深化和聚合了小说叙述中所有其他元素,从情节到意象,自人物至故事高潮,无一例外。
而且,主题还把读者考虑在内——谁在阅读你的小说,你希望读者对其产生怎样的认同?
不要把主题同道德训诫混为一谈,主题几乎从来不会直截了当地陈述出来。在最历久弥新,魅力恒远的小说中,主题润物而无声,不知不觉间在读者心上镌刻下深深印记。
另外,主题还需要设计得让特定读者群能够与之相联系,人皆感知。
普遍性
最好的主题具有普遍性。这样的主题会考虑进读者的经历(或许可以读一读我在“读者思维模式”一章中的例子),以及人类的总体经验历程,以便使故事基本上能够指向所有读者。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一定要创作一个简单的、没有深度的故事,而是指你的作品能够在更大的图景中发挥作用,使大多数读者对其识别与认同。
关联性
小说完稿后,人物一开始或许还没有自觉意识到整部小说的主题,但是,作为作者,你要从小说一开始便对此了然于胸。
事实上,你的人物可能永远不会一字一句、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大主题是什么,但在读者合上小说时,你的大主题应在你精心雕琢的言语措辞间,为推动情节发展而精挑细选的事件里,以及你对情感转折点与读者核心情感体验的驾驭中,响亮有力地表现出。
主题源于作者内心
当作家心中萌生出大主题,即他渴望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想法,希求探索回答有关生活或者人性的大问题时,作品的主题也随之而生。这不是回答高考问题——这里的答案没有正确或者错误之别。作品的主题更像是个人论著中的论点:
这就是生活,我眼中的生活。我心中的大主题就是在这些特定人物的迥异生活中,逐渐舒展开来的。
再啰嗦一句
一个大主题或者大问题,一定蕴含着纷繁各异的棱角、深浅不一的色调、丰富厚足的内容,以及驱动整个故事向前奔跑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不要妄图在某一特定主题上,创作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穷尽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书。我更愿意读到你对某个主题的个人看法,那些我们所有人作为普通人会为之感兴趣的主题。
秉此态度,无论你已有的大主题或者大问题多么深刻有力,在创作中,你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我希望你精心构思故事的过程,能够使你有所改变,能够对生活抒发出更为深刻的见解。
最重要的是,这种改变与积淀,是对作家本身的犒赏。写作并不是通往财富与名誉的捷径,因此,一定是其他因素推动着你在这条道路上求索前行。成为小说家的渴望,源自你的内心,源自你对生活的探索、对真相的获知,以及将这些洞见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冲动与渴望。
再次重复,往往那些思想僵化、抱着某个观念或者训诫不放的作家,才会写出最为臃肿笨重、沉闷呆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