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身体上的问题,来问丁香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节节败退的结核病抗击战,这或许是人类的耻辱

丁香医生  · 知乎专栏  ·  · 2017-11-20 17: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周,媒体报道了 湖南桃江县高中 爆发的 肺结核疫情 ,让这种古老的疾病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从今年 8 月到 11 月 ,这个县城高中的高三学生陆续开始爆发肺结核,截至目前已经有 29 名被确诊 的学生和 5名疑似 病例


我们从来没有从这种疾病的威胁中脱身, 中国有 5.5 亿人感染结核 ,当然,并不是只要携带了结核杆菌,就会发展成为结核病。


结核病发病与否,与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根据既往研究, 这些潜伏感染者有 5%-10% 会在一生中发展为结核病。

根据 WHO 的估算,中国单是 2016 年,就有新发的结核病病例约 92 万,在 22 个高负担国家中高居第三位。


而且 结核病位列 2015 年全球十大死因 ,不仅排在排在艾滋病之前,更是导致 15 至 44 岁女性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一. 人类的耻辱?


结核杆菌真的如此可怕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付肺结核,我们有疫苗,也有特效药,然而现实却没按照我们的预想发展。


引用世卫组织专家的看法是:


结核病的的治疗诊断并不复杂,但目前的情况却如此严重,这已是人类的一个耻辱。


因为现实中,靠着丰富的斗争和超凡的韧性的,以及一些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结核杆菌几乎创造了一个 反击人类治疗的「奇迹」。

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WHO 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根据 2011 年 WHO 统计显示, 全世界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除检测手段进步因素外,更多的是新发患者增多。


尤其是 耐药性结核病 的出现,让人类对抗这一疾病的战争又添挫折。


所谓 耐药肺结核 ,就是指结核菌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普通的药物不在能将其杀灭,治疗的成功率极具下降,花费会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达到普通肺结核治疗花费的 100 倍。


医学界也将 耐药性结核病视为「能传染的癌症」 ,2016 年,全世界约有 60 万患有耐药结核病新发案例。



二. 穷人的疾病


人类在肺结核面前折戟,有其必然原因。


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核病的主要攻击对象是贫困人群。


2010 年的 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显示:


肺结核患者家庭经济收入 明显低于 当地平均水平;

结核病的农村患病率是城市患病率的 1.6 倍

地域方面,患病率按照东中西的顺序 逐渐升高 ,这同样与地区经济实力惊人地相合。


就在上周五刚刚结束的第一届世界卫生组织的 终止结核病全球部长级会议 指出:


结核病与所有人有关,但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


贫穷的病人和低下的购买力, 导致了药厂的研发后劲缺乏 ,在过去的 50 几年中,除了 2012 年上市的达喹啉,结核病并没有什么新药面世。

考虑到病人的支付状况,针对这种疾病的新药研发几乎是一种慈善事业,从投入上看,投入到结核病上的研发资金只有艾滋病的一半,目前针对结核的疫苗卡介苗并不能完美地应对这种疾病,它们只能预防儿童发展成严重的结核病,


然而近百年来,却并没有更有效的疫苗问世。


更为麻烦的是,贫困孕育了有利于结核病传播的土壤。


公卫专家们的共识是,在结核病防控方面,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流动人口:


集体居住,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一些,容易发生肺结核

又因为农村合作医疗异地报销难等问题,生病后很难马上得到治疗。


而这几条条件卡上去,你会发现,发生疫情的这类寄宿制农村高中,居然也相当符合这些条件。



三. 冰山一角


这次在桃江县高中的疫情只是结核病的冰山一角,而且也许是其中最小的一块。


在 2015 年的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显示, 新发结核病患者中,农牧民最多,占 65.04% ,而学生的比例仅为 3.97%,在各种职业中位居倒数第二。


让我们把故事再引回那个已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县城中学,在那个因肺结核而闻名全国的班里:


有老师表扬染病的学生带病坚持上课;


曾有老师建议学生们戴口罩,却因为其他班级同学异样的眼光而没能付诸实施;


学生们先是不清楚肺结核会如何传染,将之看作普通肺炎,确诊之后则是哭泣、害怕,觉得将来无望。


当经过了两个月的强化治疗,传染性已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学习的学生回到学校后, 却被「隔离」在了学校的大部分同学之外,在物理实验室集中上课,不敢在食堂吃饭,大多数人没有住回宿舍,由家长陪读,住在校外。


对于肺结核, 人们的态度一下子从过分托大转到了过于小心。

此次肺结核疫情爆发地:桃江四中


在今年 7 月份刚刚发布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中提到:


对于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要及时确诊并报告,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以及,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然而,一位疾控的工作人员曾私下里抱怨, 平日里,对于结核病的知识宣传,学校们并不那么热心。


而在这次的学校疫情中,当大部分媒体的炮火都集中于诊出后未能及时隔离的时候,我却忽然想起了曾任世卫组织国家结核顾问 钱秉中博士 提及的,结核病之所以难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漏诊


「病人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病人首次前往医疗机构确诊前耽误太久,这期间足够传染更多健康人,这是结核病驱之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文献报道,一名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若不加以治疗,一年平均可感染 10—15 名易感者。结核病的病原学确诊率全球平均水平是 50%,而在中国,这个数值尚不足 30%。



四. 不幸中的万幸


好在这次桃江县高中的疫情,也有幸运的地方。


并没有发生被医学界视为「能传染的癌症」的耐药性结核病。


耐药性结核中,患者对一线的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了耐药性,病势凶险,且治疗周期漫长——普通的结核病人大概 6 - 8 个月的规范治疗就可以痊愈,而耐药结核的病人几乎需要 20 - 24 个月,且症状凶险,用药复杂,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正常结核的治疗成功率超过 95%,而耐药结核的治疗成功率仅为 50%。


2015 年,中国耐多药结核病人数已经居全球第二位。去年,全球有 60 万耐药结核的新发病例,其中有 49 万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他们中近半数在印度、中国及俄罗斯。


我们只能祈祷,在中国,下一条关于肺结核的疫情不要是耐药性结核的。



这是丁香医生新开的专栏「 偶尔治愈 」(微信公众号:to-cure-sometimes)
我们希望记录这个时代人和疾病、衰老、死亡相抗争的故事
虽然医学是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但在被这三个终极敌人战胜之前,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和它相处的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