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影
✎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是腾讯、万达、文资华夏、鲁信、刚泰文化、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联合投资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影、演出等文化娱乐服务平台,业务覆盖电影、演出、展览和体育赛事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中国文物报社 ·  3 天前  
独立鱼电影  ·  邓超,别再教牛马做事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影

【干货分享】2017春节档电影启示录—微影娱乐数据沙龙第一期

微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2-10 23:45

正文

 

主题:2017春节档电影启示录——微影娱乐数据沙龙

主办:微影时代、微影数据研究院

协办:壹娱观察

 

时间:20172814:00-16:00

地点:北京三里屯老书虫

 

主持人: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

嘉宾: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保利院线全国发行总监袁海彬、微影数据研究院负责人武剑

现根据嘉宾精彩言论观点,整理干货笔记如下:

 

【这届春节档的市场表现是不是更好了?


武剑:总体来说票房和人次都是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太大,票房大概在9.7%,人次在6.1%,同时场次和影院大幅度增加,去年大概影院增加了有1500家,场次也从140万场到193万场大概增加了将近40%,所以在这样的对比下看,票房和人次增速不是很高。

    

【这届春节档的电影品质是不是更好了?】                   

阿郎:我一直觉得周星弛他自己独立做导演以来他最好的作品还是《功夫》,后来他若干个电影,有品质上好的东西他都借助一些其他人的力量,比如郭子健、比如徐克。今年的《西游·伏妖篇》我觉得从整体来讲质量非常不错,起码前半部分的震撼力还是有的,后半部分有点差了,特效部分有点问题,但是他吃亏在太有个性了不适合春节档。

 

反倒是《功夫瑜伽》,为什么这么好,看完之后觉得它一定票房会更好了,想想我们现在主流观众群的观影口味是谁培养出来的?是不是春晚?再近一点香港电影,那么《功夫瑜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春晚,有唱歌有跳舞有相声有小品,然后后面还有那么好的背景,那个背景指的是冰窟、石窟、古印度、迪拜,最后说唱歌就唱歌,说跳舞就跳舞多好的东西,它是个春晚产品。因为过年大家选择过年的方式不同了,一线城市比如出国旅游的人多了,家庭聚会比较多,而三四线哪些人当春晚不好的时候它需要春晚替代品,《功夫瑜伽》出来了。但如果我们电影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的话,像观众会抛弃春晚一样也会抛弃电影    

 

【票补对于院线市场来说起了哪些作用】   

袁海彬:票补这个东西说好也坏,好呢就是能增加观众更多进到电影院和产出更多的票房,对我们来讲是好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把市场搞乱了。按照我心里的预期《大闹天竺》如果是在我看完片以后,它在我这里也就是10%的空间。票补让一些人进到电影院里头唉声叹气的骂,骂的是我们,没有骂王宝强,我们第一时间听到的声音是“你们影院放这种烂片”?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找谁去?

但是像刚才您说的,对于初一、初二这种票房体现来讲的话,票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票补上面来看,它一定是让观众大范围融入电影院,增加了很多上座率,包括第一天的票房肯定是这里面有票补40%50%的作用

    

【院线排片会不会看豆瓣的评分?】  

袁海彬:说实话是不看的,我们主要看的是什么呢?可能从一线的角度来讲,影院一线的员工他们会第一时间听到观众的声音,客户打电话问什么什么时间段要看什么影片,他们在了解这些信息也会告诉影院的排片经理,影院排片经理也会把信息反馈到我们总部上面来,我们会根据很多东西来做评估,不能光靠说只看豆瓣,我们肯定第一看影片的质量,第二是根据各个网络的关注度包括它的想看人数、包括导演,属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一些外界的,豆瓣的评分、其他的评分,我们都会去关注,但只限于关注,不代表我们真正的排片就是按照它的评判标准还有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有没有票补,有没有一些什么其他的活动,都会根据这些去把我们的排片排到最好,让更多的影院实现盈利,利益最大化。

    

 

【怎么理解口碑对于影片票房的影响?】

武剑:我们微影数据研究院给口碑评分是两类,这也是我们讨论之后觉得应该给艺术一个出路、给金钱一个出路,左边是所谓的艺术,时光网、豆瓣网他们评分的平均值,右边是五大购票平台的平均值,包括娱票儿等。我觉得口碑和票房没有关系,它跟票房的趋势有关系,什么样的片子你是什么样的最终走势,这个是跟口碑有关系的,但是你的票房体量是提前就固定的。

    

袁海彬:我比较赞同口碑跟票房挂钩,但是有些影片确实它的受众有限,比如百鸟朝凤这些,它本身受众就是那些观众,但是如果就是纯粹的大众电影来讲的话,口碑对票房还是很重要的,我的个人理解。

 

我们每个影院都会有巡检人员,他们每次在厅里巡检的时候也会听到观众的反应,像这一次我去看电影,去我们电影院,影院的人跟我讲看什么?我说我看《功夫瑜伽》,嗯,就这个片子笑的人最多。那就说明一点,他们其实没有看片,但是看到观众的反应就会告诉我们第一直觉重点要排,因为我是初三去的,我心里就有数了,可能这些片子要再适当的做调整。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媒体是一部分,观众也是一部分,还有就是,还是要看市场走势,肯定是要大盘的走势也好或者是影院自身包括媒体的评论都会有一点点,我们都会去衡量,不是说光评某一个舆论也好或者怎么样也好,我们去把它给PASS掉,这个不会。

  

阿郎: 提到影评人这个词,我想告诉大家影评人从古自今对票房没有什么贡献,谁关心影评人呢?它的影响只能是向上的,那些主创或者处理方,对主创和处理方影响也非常小,什么时候有作用呢?当主创处理方在影片失败的时候,它需要影评有个慰藉自己的东西或者发泄的渠道。我们发现中国大多数的影评人他们都是同一模式对电影做出一个考量,他们总试图把边缘小众的东西推向主流,如果是很艺术的评分,如果被所有人接受这个艺术就有问题了

 

大家分享一下一战以来,为什么一战之后电影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因为资本介入,如果一直在欧洲的话它死定了,大家为了挽救电影的命运弄出蒙太奇,越弄越死,反倒弄到民间,野生的力量更强。而且还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好玩,中国的观众是表现的特别明显的,好的影评基本力量不大,坏的影评力量特别大。

    

什么样的口碑对票房有效?】

阿郎:这涉及到另外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以前我跟同事说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有很多情况是它在靠一些电影本身的品质可以挽救一些电影的投资成本?是因为观影人群有不同,因为美国人欧洲人第一有时间,第二他家庭观念比较重,看电影一般都是一家人去看,这样一家人对电影的观看它对影片的品质一定是有要求的,可是你想想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看的?同学、同事、网友啊,这时候你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要求就不是特别高,你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谈论的点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谈论的点一定不是电影最好的那点,因为很快就结束话题了“那个人演的真好”你怎么接?“是,很好”没了。那个人演的特别好不”“你神经病啊”可以反复流传于媒体圈、社交圈、朋友圈里,所以独特的电影会变票房比较好。所以春节档的电影一定是和以前的电影有一种种不同,这种不同就作用在了《西游·伏妖篇》和《功夫瑜伽》身上,这两个电影体现的特别明显。

 

陈昌业:电影作为一门生意特别处在了当下这样一个社交媒体的环境当中,像大家在朋友圈里发“这个电影怎好看”底下肯定问怎么好看,要通过一篇长文才能把内心的感受讲出来,如果是喜剧片的话直接说特别好笑或者哈哈大笑,这是我们在实际过程当中对于什么是好电影其实是在一个不明朗的情况下,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好电影的时候其实是很难谈清楚这件事情的。

    

【影院怎样平衡大众影片和分众影片的关系?】

袁海彬:先拿我们自己自家的影院来讲,在去年我们保利是首批加入到艺术院线联盟的院线,里面我们全国有100家影院我们有12家,现在市场都在打差异化,你没有足够的不一样就会变的跟别人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变革,可能像香港的百老汇,他们这种每个周都会放一些艺术类的影片,我们现在电影资料馆和全国一些万达、像我们,有大概六七家院线已经达成联盟的,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艺术联盟院线,现在首批是100家,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事情,观众可能会慢慢的也会去到分级化,不像以后想看艺术电影要去电影博物馆、电影资料馆,可能会更多的人他本身不是艺术类的观众或者文艺片的爱好者,会慢慢给他培养成,我们去培养,你不看电影我们让你看电影就是有票补,为什么让你9.9元、19.9元看,你本来不要看我让你看这就是它能起的作用。

 

【如何看待电影市场小镇青年

 

   

武剑:5年,五线城市的春节票房占比是上涨的,上涨的还有四线城市,三线城市比较稳定,二线城市也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一二线占比逐渐被四五线夺过去了。一、二线每年都有一个狗啃的一块,这一块不是别的时间就是春节档,大家可以看到十一的时候还好也没有大的差别,每当春节的时候就啃一块,包括二线也是啃一块。大家看到二线和一线又有不同,一线啃一块,二线啃两块,前面一天是除夕,后面一天是春节。同样大家看到三四线每次凸起都是在除夕或者春节大概七天时间,所以我们之前所说小镇青年像幽灵一样,一年等一回,就在春节出来,春节和暑期是中国人口两个大的人口迁移时间,暑期主要是大学生要回家,还有一些是出去旅游的人群他们对票房影响可能没有这么明显,但是春节档这个,北京两千万人口可能能走一半。

 

我们认为小镇青年不是一类,是三类。第一种叫返乡青年,北上广深回到老家的。还有一种是跟我从小玩到大的同学,他没有当北漂,是真·小镇青年。还有一种叫被带动人群,也就是非抵触人群。“咱9.9看场电影吧,行。”非抵触人员10人里面占5个,所以现在当我们像催化剂一样回去的时候,我们会带动大概有5个人或者是说我们会跟真·小镇青年的同学们一起出去看,所以每当到春节的时候五四线城市票房会比以前高三四倍,就是小镇青年在发力。但是好的一点是被带动人群慢慢向真·小镇青年转化,也许明年是44的比例,一线城市有很好观影习惯的人会带动三四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看,所以还是很好的下沉作用。

 

阿郎:我们中国电影行业有个基本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中国电影低下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永恒的。我非常可惜的看到有些导演或者演员他们也在朋友圈提到小镇青年这个概念,当初说90后和现在说的小镇青年这两个名词之间都含了或多或少的贬义。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有这样的数据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判断有据可查,这是在互联网诞生以前需要大量的人力或者需要特别天才的人靠自己的勤奋和判断力完成的。但不要迷信互联网数据,因为即使是当事人的数据,也会存在修饰的成分我们借助数据,借助于小镇青年这些概念能不能为有目标的特定生产一些电影,这个最终是个本质,过个节看一场电影是偶然的,把这个偶然转化为必然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电影品质的本身上来。回到电影本身来讲它的生产质量,把观众当人,不分90后、不分小镇青年,也不分男女,符合一般的情绪,基本的电影有点人味,说实话干人事。

 

陈昌业:好莱坞最早是从商业开始的,欧洲电影进入美国以后才开始在艺术方面明显的两种力量的角力,另外电影的增长是在商业竞争当中需要给观众不断提供新鲜的东西,从最早的短片,到后来逐渐做故事长片,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更迭它要给予观众更多更新鲜的东西,所以我们在讨论数据的时候,前两年大家一直讨论大数据能给电影带来怎样的指导,在2016年我们看到已经清楚感知到,电影这个东西如果在艺术层面来说它不应该一味的迎合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是应该去摸高,创作者应该有创作者自己心里的那个高点我觉得电影可能还是要去引领创造的一种想象力,创造未知的东西,而不是发现已知的重复它,或者我们找到小镇青年趣味是什么就给他什么东西,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品质上也会有不进步甚至是倒退。

 

   

【影院还要不要继续建?

 


武剑全国前33%的影院在去年贡献了80%的票房,一线城市用10%的影院占比拱起了12%的票房,五线用16%影院数拱起了10%的票房,说明五线城市影院数有时候是比较闲置的,我们看新建影院怎么样?三四线新建影院21%顶起24%25%顶起26%,说明三四线人开始贡献票房了。五线新建17%的影院仅仅供起10%的票房。

目前全国7800多家影院其中有1000家都是什么影院?工人俱乐部、青年文化宫、大剧院、大戏院,还有长达15年经营历史的老影院,这些影院大家对影院的评论大体只有一个厅一天排一场。第二放映设备特别差,设施老化,座位坐上去可能有危险,不支持在线购票,这个对我们票务来说是最头疼的,第五是服务不佳,这样的影院一共有一千个,仅在北京一地20个影院排到全国6000名以后,大家不敢相信,这么一个首都,北京190家影院其中20家排到6000名以后,你可以看到这20家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老影院。他们占着每个区的核心位置,当时工人俱乐部和青年文化宫都算每个区的核心位置,每天只放一场电影,但是占一个影院数,除完平均数要把所有影院平均数要冲淡的。

 

影院要不要建?要建,要挤掉这些奇奇怪怪的单厅,现在有些影院建很近互相竞争,其实对于市场来说是好的。很多人要说你建了17%影院提供了10%的票房合理吗?我再举一个例子,习大大是很关心中国足球的,他认为中国足球应该从孩子抓起但是中国没有足球场,如果现在开始建足球场一年之内爆满吗?我估计不能,但是因为不能爆满我们就不建足球场吗?这就是恶性循环了,所以我觉得基建设施一定要提前,现在北京能够挣钱的万达要么是经过改造翻新,要么就是新盖的,当老百姓花35元看电影的时候他一定考虑要不要走得远点去一个好一点的影院,效果好一点,别放一半没有声音或者3D效果太差了,大家都会去衡量。

    

袁海彬:我们的主线还是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重心也会慢慢往三四线、四五线迁移,因为现在的小镇青年确实从数据来看比如横店、大地这些院线他们在投资电影院的投资比来讲确实还是不错的,按照收益来讲可能会差一点。反正我们现在有这种重心去靠,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投资还是在一线、二线为主,三四线为辅。现在市场它不是特别稳定,从数据来看它只有说是在节假日和春节档、暑期档这种当期会爆发出来。 

    

这届春节档为2017年释放了哪些信号?

    

  袁海彬:我个人认为从2017年春节开始其实有一个信号已经发生了,就是好的作品它一定是有好的口碑,好口碑才会有更好的票房,如果说没有一个好作品想去忽悠观众或者是蒙骗观众,我觉得慢慢观众会变的更理性。

        

阿郎:我觉得有两个好的地方,第一点是从春节档的表现来看尤其是第一天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第二个好的地方我觉得这种现象从16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体现出来的,有些好的电影它真的开始取得了和它的品质要相关联的一些东西了,这是太难的一个过程了,但是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兆头,说明电影大家看电影越来越回归到电影本身。不好的一点是让主创者们需要更加小心,过去的时候需要一种惯性,他名声的惯性或者以前作品的惯性比如《澳门风云》都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以后可能会差一点。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观众永远比创作者更早的成熟,他反过来要求创作者能不能及时进行跟上,观众永远也说不出我需要看什么样的电影甚至什么样的卡司什么样的类型,只有你创作出来超越了它的东西他就会说“这是我需要的”。

    

陈昌业:创作需要不断的向前创作未知的东西,第一天过了八个亿的票房,对很多影院经理来说是一种惊吓,但对我们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喜讯,这个喜讯是说春节档一直在创造行业市场容量的天花板,最起码我们在今天知道2017年我们可以,是有可能再次出现一个八个亿单日票房的,虽然很难但是我觉得从积极信号来说,或许所有电影人,从影院端到制片、到发行可以往这个目标奔,当然具体操作还要回归电影本身品质的本源。另外,其实票补退潮也给这种品质回归一个空间,因为实际上票补退潮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变化是说看电影的成本越来越大,除了原来的时间成本,或者在某种程度上钱的成本更加表现为时间的成本,要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对于烂片的宽容度远远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这时候也是为什么更快在票补退潮之后口碑马上呈现一个正常的曲线态势。

    

武剑:今年好莱坞续作超级多,包括大家熟知的变形金刚要上映了,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今年《熊出没·奇幻空间》赚非常多,前几部在3亿以下,今年这部已经到了4亿,但是同时我也看到,除了《熊出没·奇幻空间》,其他中国系列动画电影被憋住了,甚至听说《捉妖记2》要出来了,而像《疯狂动物城》这种东西很难看到了,大家都是资本方,奔着钱去的,IP过热,这样对于原创方面压力比较大。所以对于今年电影来说我看了大概的片单也已经有了好莱坞这个疲态了,不停出续作,所以大体上我觉得是中国老百姓对于观影参与感更强了,以前可能一部片鲜有评论,现在大家都说自己的观点,长篇大论真的在写,希望别人点别人看,参与感变强。中国人比较愿意把票价放在其次,把观影感受和值不值放在第一位,这对电影是很好的促进,会倒逼制片者做出满意的,看完电影心满意足这样的事是好事。

    

    

【互动问题1:今年中国电影怎么应对国外大片?】

    

袁海彬:我个人认为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观影群众完全是不一样的,就算这个影片排片的空间给它百分之百也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人看,所以影院需要不同类型。作为我们来讲它的片子放在这个档期最多的空间我可能是给一部分,比如《速度与激情》去年《速7》全国给它的空间影片是60%应该算是达到顶峰了,还有40%40%肯定会有人去看,不用说碾压,碾压这种我觉得每个片子像那一年的我记得《分手大师》跟《变4》的时候是一块上的,当时票房《分手大师》的票房,别人问邓超为什么跟国际大片去竞争呢?邓超的回应说了一句话“我也是国内的大片呀”,所以我说中国有好的电影的话我们不用怕别人。

    

    

【互动问题2:现在提小镇青年是不是成为了一个伪概念?】

武剑:刚刚看的数据只是春节档6天的,我们中间还有很多人是返京之后才去看的这些电影,这些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要放到一个长期上面来看的。你说的伪概念,我们今天没有谈到它是伪,我只是说真·小镇青年占小镇青年概念30%,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把非抵触人群不断拉大,这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需要时间,一年一年的返乡,一年一年的案例,最后把这块数据拉平。

 

 

【互动问题3:未来是否会有一种比较权威的评分体系的建立?】

    

    阿郎:其实我们说一些电影工业或者产业的时候会说,有些东西是属于附加的,或者我们说用上游、中游、下游进行判断。包括评分体系它并不是非常主流的状态,因为它一切要取决于电影本身的品质发展,像现在一些市场上所谓销售电影的周边,如果电影品质没有大家很难愿意购买相关的电影的周边,同样的道理当这个电影它本身生产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或者说它品质不是很突出的时候你所做的判断都没有什么落脚点。包括我们说豆瓣,因为豆瓣人群太鲜明了,它的属性非常鲜明,它代表那个群体的特点,而这些群体之所以豆瓣可以在现在所谓的评分系统可以占据一些东西,是因为他们有发声渠道,这个发声渠道还经常被大家看到,这些都是假的,更多是媒体的作用,中间还是有附加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取决于一部好的电影,它本身足够就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当全世界电影都陷入了非常疲软的状态,创作力枯竭的状态,包括在座的,最本质的东西没有了,其他东西都没有了。先解决根,这些东西特别不重要。

    

【互动问题4:有没有研究一下中国目前大小屏的互动,对去年票房有没有产生影响?】

    

武剑:对于没有结婚的人来说80块钱两个小时两个人独处的机会再也找不到了,郭德纲起码500以上,开心麻花也得800,什么样的可以让两个人80块钱独处两个小时还可以拉拉手?我们微影也在做体育和演出,这几个娱乐活动是不相互冲突的,实际上你说的大屏就是大家去看了有些电影觉得在小屏上看就OK了,但是对于大片3D效果小屏是看不出来的,有时候遇到特殊档期比如情人节,你如果跟女朋友说过两天再看她就翻脸了,这也是强社交性,目前为止其他的社交性没有能代替这个的,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大屏小屏可以共存,如果有一天大家不用这个方法社交了可能是另外一幅景象,仅此而已。

    

阿郎:关于大小屏,我跟大家分享1895电影出现1920年代电视出现了,那时候大小屏就在走,后来又发展成了彩色IMAX这些就想把电影独特化,享受电视上看不到的快感,包括3D4DIMAX,只不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把这个东西推向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我根大家说你要相信任何一个艺术都有生有死,3D出现的也那么早,最终没有改变电影本质的东西,同样的一点,真正改变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生产那些只有你能生产的电影。刚才提到的无论是金刚狼还是什么也好都只有好莱坞可以生产,到现在其他国家生产不了,法国生产了一个《超体》你看着不是一回事。如果只有我们国家可以生产那我们的电影它在整个电影史上立足的机会就可以出现了。另外一点当地的观众愿意看它的文化壁垒更少的一些电影,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电影对于我们来讲刺激感更强,因为认同感更强。反过来讲大小屏互动,人民群众对电影本质上的要求是什么?其实是故事性,过去在山洞周围篝火旁,通过跳舞,通过简单的吼叫,后来通过文字,通过音响,以后会有更多的满足我们听故事讲故事的需求,电影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古老的名词了。

推荐文章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中国文物报社
3 天前
独立鱼电影  ·  邓超,别再教牛马做事了
5 天前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一个迷信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7 年前
每日一文  ·  我只是讨厌屈服
7 年前
学学看汽车  ·  石油时代的结束,电动汽车的盛世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