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元素网
古玩元素网官网:www.shgudong.com 服务导向:提供古玩收藏信息,古董拍卖信息,考古新闻,鉴定服务的平台。 品鉴专线:手机13818437994 固话 021-62170626 QQ:31519634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艺门  ·  玩物,养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元素网

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高清图)

古玩元素网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6-13 16:49

正文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前    言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东南大三角的腹地,山川壮美,物华灵秀。其东、西、南三面翠岭环抱,境内章、贡二水汇成赣江,奔腾北泻注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唐人诗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点明了江西作为要冲和通道的地理优势。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升起了稻作文明的曙光,点燃了人类烧造陶器的火焰,开拓了华夏最早的铜业基地,铸就了中国瓷都景德镇的辉煌。汉晋以降,文化名人灿若群星。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朱耷等历史文化名人及白鹿洞、白鹭洲等书院使江西“人杰地灵”的美誉名副其实。

        本展览荟萃了从江西各地博物馆藏品中精选的百余件珍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丝织品和书画作品等,观众步入展厅,可领略到江西先民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巧夺天工的超人智慧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并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更深刻理解。

(本次展览已结束)

一    青铜王国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发现一座尘封三千年的艺术宝库,数量庞大而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令世人震惊。经辨别,这是一处大型商代遗存,埋藏着475件青铜器。它们品类齐全、造型奇特、铸工精湛、纹饰华美,反映了赣江流域高度发达而璀璨夺目的上古文明,呈现出一个失落已久且神秘玄幻的青铜王国。这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商代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学者们对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归属各持己见。有人认为这是独立于商王朝的“虎方”、“戈族”或“句吴”等部族的遗物,也有人认为这是商王朝为掌控青铜资源派贵族南征开疆拓土的佐证。不管定论如何,这些器物凭借其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推翻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江西在汉代以前是荒蛮之地的说法,证实江西曾经在青铜时代有过和中原文明并行发展,雄踞一方的历史阶段。


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yǎn)

商代

通高105.0厘米,甑口径61.2厘米,鬲高39.5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甗是古代蒸煮器。这件甗重达78.5千克,是现存已知最大的青铜“甗王”,为罕见的四足甗。此甗双耳外侧饰燕尾纹,双耳上各立一雄鹿和一雌鹿,回首瞭望,乖巧可爱。器身上立兽是商代江西青铜文化的地域特点。整器一次浑铸成形,说明当地在商代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铜范铸工艺。在威严的礼仪重器上装饰鹿,体现了先民对鹿的崇拜,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象征盐神或生殖神。


目雷纹虎耳扁形虎足青铜鼎

商代

通高40.7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21.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鼎的三只扁足均为抽象虎形,虎口承鼎,虎尾为足,有强烈的设计感。腹部主纹饰带为雷纹,形如眼睛,以斜线分成三组,布局奇特。双耳上面各卧一虎。有观点认为新干大洋洲遗存为商代方国“虎方”的物证,所以很多出土器物都以该族的图腾“虎”为装饰。新干大洋洲文物出现各种造型的虎有56只之多,可谓虎多成群,蔚为大观,为其他地区所不见,因而“虎”成为大洋洲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


兽面纹鸟耳扁形夔(kuí)足青铜鼎

商代

通高27.4厘米,口径16.7厘米,足高13.3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鼎的扁足作夔龙形(夔纹是龙纹的一种侧视图像),龙口承鼎,龙尾为足。双耳之上各伏一只戴冠凤鸟。鸟儿双目炯炯有神,造型活泼可爱,富有喜感。鸟冠形如烈火,张扬遒劲,给鸟儿赋予了神圣的韵味。


兽面纹虎耳青铜方鼎

商代

通高39.5厘米,口横28.7厘米,口纵24.2厘米,足高12.1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鼎在口沿、双耳外侧饰燕尾纹,双耳上面各卧一虎。老虎四肢蜷曲,跃跃欲试。大口张开露出锯齿般的牙齿,仿佛正准备扑向眼前的猎物。


兽面纹青铜温鼎

商代

通高27.0厘米,口横21.4厘米,口纵18.0厘米,足高8.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鼎最为奇特之处在于具有双层底,夹层之间可置炭火给鼎食保温,有点像今天的保温盒,富有生活智慧。夹层一侧有上下启合的活门,用以塞入炭火,可谓匠心独运。大洋洲铜礼器重视保温的特点,展现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伏鸟双尾青铜虎

商代

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体宽13.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虎虽样貌憨态可掬,却不失威武勇猛之风,体态蓄势待发,尽显王霸气像。虎后长着两只尾巴,违背自然常理,不知新干大洋洲先民为何有此新奇想法,是单纯为了设计美观呢?还是另有神秘意图?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虎背上静静地卧着一只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与身下那只凶猛大虫形成动与静、强与弱、大与小的鲜明对比,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鸟儿虽然渺小,却全然不惧猛虎之威严,宛若猛虎的驾驭者,颇有以柔克刚之哲学意味。这件青铜虎应是传说中“虎方”国的图腾之物。


兽面纹双耳青铜簋(guǐ)

商代

通高17.4厘米,口径33.1厘米,足径26.6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簋用来盛放饭食。此簋器形与中原文化的铜簋相近,但圈足较高、内腹甚浅,称为假腹,较为罕见。这件器皿的双耳饰高浮雕羊角兽面纹,腹部饰卷角兽面纹,内底中央阴刻一龟。


兽面纹提梁方腹青铜卣(yǒu)

商代

通高28.0厘米,口径7.3厘米,腹宽11.1厘米,足径8.4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卣是盛酒器。此卣不仅纹饰纤细精美,而且造型独特,腹部四面开口相通,形成双层底。夹层可置炭火温酒,也可将卣浸入热水中通过腹部开口加速酒温上升,颇为新奇,堪称上古时代的水热温酒器。提梁可拆卸下来。此卣不但构思精巧,方腹的浑铸成形难度也很大,表现了极高的工艺技术。


兽面纹羊首青铜罍(léi)

商代

通高60.5厘米,口径40.8厘米,圈足径35.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罍是大型盛酒、酿酒器,用于重大的祭祀和宴飨场合。此罍铸工精致、形体宏伟,腹部高浮雕兽面纹和肩部的立体羊首更添壮观气势。其扁腹与高圈足具有长江流域铜罍的特征。这件罍是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大型青铜器之一。


兽面纹立鸟青铜鎛(bó)

商代

通高31.6厘米,舞横17.5厘米,舞纵11.4厘米,铣间26.6厘米,鼓间17.8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代乐器与“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礼器并重,祭祀、丧葬、征伐、宴飨等重大礼仪场合无不用乐。镈是一种打击乐器,顶正中环钮以备悬挂,敲击口部中间与两侧发音,发声浑厚悠远,起到指挥定音的作用。此镈正面装饰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牛首纹,牛角向上高高耸起,合抱一团由鱼形几何纹环绕的圆涡纹,非常有神秘感。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商代

通高53厘米,面宽14.5×22.0厘米,銎径4.5×5.0厘米,管径6.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种大型青铜头像仅见于江西,非常奇特。头部五官似人,却有獠牙、圆目、阔鼻、尖耳和双角,半人半神。头顶有圆管可插羽冠,下端有方銎(qióng,插柄的孔)可插柄。此头像两面对称,神秘诡异、威严慑人,与四川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有一拼,可能是象征通行于人与神之间的巫师。顶上圆管、下部方銎,似隐含“天圆地方”的理念。这些特点都寓含着贯通天地,沟通人神的功能。


曲脊翘首青铜刀

商代

通长43.4厘米,本宽7.0厘米,柄长9.9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刀刀首为尖靴形,是罕见的土著兵器。商代的青铜大刀均需夹以木柄、用套环固定才能握持,是高级将领与贵族才能使用的,与礼器一样具有“明贵贱、辨等列”的礼仪功能。


镂空宽翼青铜镞(5枚)

商代

通长9.9-10.0厘米,翼宽8.4-8.8厘米,铤长2.7-3.0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透过这组箭镞,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对空气动力学的原始利用。翅膀一样的流线形侧翼能够使箭只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并成功克服空气阻力,疾速而精准地命中目标。硕大的宽翼增加了动能、扩大了受创面积,适于猎杀大型目标。镂空的造型既美观,又能减轻宽翼的重量。这组小小箭镞,堪称美与力量相结合的典范。


兽面纹青铜胄

商代

通高18.7厘米,口径21.0×18.6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胄就是头盔。商周时期主要用皮冑,目前发现的铜胄极少。此冑呈尖帽形,正面饰兽面纹,壁厚达0.3厘米,胄顶上有小圆管插缨饰,侧边各有一小孔用以穿绳,冑内还需垫衬软性织物才能佩戴。此胄铸造精湛,威武精致,重量、形状也符合人体结构,是公认的存世最精美的青铜冑,为高级将领或君王所有之物。


二    天下瓷都 


        江西的陶瓷生产史,从上饶万年仙人洞出土的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算起,已有两万多年的岁月。自商周、秦汉、两晋以来,江西陶瓷经历了从原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丰城洪州窑、吉安吉州窑、南丰白舍窑、景德镇湖田窑等都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窑场。元代设立“浮梁瓷局”后,景德镇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将陶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御窑厂专门烧制皇宫用瓷,带动了民窑的大发展,使景德镇成为名闻天下的瓷都。江西陶瓷的历史性、传承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陶瓷文化。


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盉

东周

通高19.8厘米,口径7.2厘米,足高5厘米,重1.57千克

1979年贵溪渔塘水岩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件黑陶盉仿自外形相似的青铜盉。它的表面乌黑发亮,是仿铜器之珍品。

        盉本为商周青铜器中的酒器。像这样腹部扁圆,带有兽首提梁的青铜盉流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中原和两湖地区。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宋代

高5.5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3.8厘米

1962年江西省南昌市文物店收购

江西省博物馆藏

        吉州窑是南宋到元代以生产民间日用陶瓷为主的民窑。木叶贴花是吉州窑独创的一种典型的黑釉瓷装饰,是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后留存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上,再敷透明黄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树叶的形状、叶脉清晰可见,多用于装饰碗的内壁。如果注上茶水,眼睛和茶盏口保持水平,就会看到树叶仿佛在水中漂浮,别有一番情趣。

        是什么情况启发陶工在釉上装饰树叶呢?这个问题已很难找到确切答案,或许某个陶工在生产时没有发现釉面上落了树叶,等产品出窑后却发现这片树叶已然与瓷器融为一体,极具自然美,于是他将错就错,研发出了这种特别的瓷器装饰方法。


青白釉牵马俑

北宋

高21.9厘米,底长11.5厘米,底宽10.1厘米,重2.12千克

197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郊新平公社洋湖大队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件胡人牵马俑为手工成型。在昂首、龇牙、翘尾的马两侧,各塑有一尊圆目、高鼻、发髻高挽、脚蹬长靴、身着短袖褂的胡人。其中一名胡人伸手作牵引状,马背上马鞍绳套齐全。

        胡人牵马俑多见于唐三彩,反映了唐人通过丝绸之路与外域的密切联系。而在宋代,丝绸之路被切断,中国和西方的陆上联系大大减少,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接触机会相对少于唐代。似乎宋人是凭着对胡人的大胆想象烧制出这件瓷器的,使得这件文物的马与人看起来很“萌”。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元代

罐高25.4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5.2厘米

1980年高安县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釉里红是元代创烧的釉下彩瓷器品种,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釉里红用铜红料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温下烧成,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对窑内气氛要求很高,很不容易烧成纯正的红色。

        此罐为多段衔接成型,腹部主体纹是在四个对称的菱花开光内的吉祥图案。开光图案极具民间剪纸艺术效果,线条细腻,代表了元代釉里红瓷烧造水平。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書”字)

元代

通高47.7厘米,高44.1厘米,口径5.6厘米,腹径23.09厘米,底径13.5厘米 

1980年高安县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梅瓶在宋代称为“经瓶”,宋、元、明时期为储酒器。清代为陈设器,可插一枝梅花,所以称为“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肩部装饰鸾凤穿牡丹纹。鸾凤是元青花中流行的装饰题材,尾部向两侧卷曲的为鸾,条形散尾的为凤。

        该梅瓶壁上一侧的墨书楷体“書”字与底足的墨书楷体“書”字相对应。高安元代窖藏出土了六件这样的梅瓶,分别以“六艺”(礼、乐、射、驭、书、数)做墨书记号。


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 (“禮”字)

元代

通高48厘米,瓶高42厘米,腹径23.9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4厘米 

1980年高安县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这件梅瓶采用了元代特有的多层装饰手法。从上到下有十层装饰。层与层之间,分别用卷草、菱形纹、弦纹、双弦纹相间。纹饰繁缛而不乱,主题突出而层次分明,绘画运笔粗中有细,显示出元青花成熟期产品绘画创作的时代特征。

        该梅瓶一侧有墨书楷体“禮”字。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使墨书字体荡然无存。


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元代

通高36.8厘米,罐高29.3厘米,腹径35厘米,口径21.3厘米,底径20.2厘米 

1980年高安县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荷叶盖罐是元青花特有的造型之一。盖为荷叶形,钮如同卷曲的莲杆。该罐纹饰构图疏朗,别出心裁,有别于众多元青花布局繁缛的特点。盖面的四向分别绘有鳜鱼、青鱼、鲶鱼及螃蟹一只,穿行嬉戏于叶脉之中。腹部主体纹饰绘两条相逐的云龙。


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元代

通高46.5厘米,罐高38.7厘米,腹径32.6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8.5厘米 

1980年高安县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该罐高大雄浑,表现出元青花装饰繁密的特点。纹饰从上到下多达十二层。肩部两侧各贴塑模印铺首一只,铺首口中各穿铜环。 

        这种带有铜环的瓷器在国内恐怕不多见,因为将铜环和瓷器扣合在一起需要很复杂的技术。


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3件)

元代

纵10.3厘米,横20厘米,高29厘米,重3.27千克

1979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发掘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为墓主人储存粮食之用,由上、下两层和中间的活动式仓门组成,可拆卸,造型复杂,烧制难度高。四周门廊上有堆塑人物十八个,包括舞蹈、奏乐、仕女、侍卫俑等,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吹箫弄笛,有的甩袖起舞,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正面中间为红色活动式插板仓门,两旁为白地青料楷书七言对联。背面底层正中有正楷直书白地蓝字墓记一方。

        这是目前仅见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2年初,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这件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便是其中一件。


青花湖石四季花纹折沿盘

明洪武

高10.3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35.6厘米

1994年景德镇市珠山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所暨御窑博物馆藏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明永乐

瓷 

高34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6厘米

2003年景德镇市珠山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所暨御窑博物馆藏

        这件梅瓶用釉里红绘出一条行龙飞腾于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之中。山峰挺立,波涛澎湃,红蓝相间,别具一格。这是一件落选的永乐官窑瓷器。明代御器厂烧造的瓷器在运往京城之前需要先进行筛选,瑕疵品和贡余品要打碎掩埋,不能流入民间。正因如此,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复原,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这件未能上贡的瑕疵品。


五彩人物故事纹盘

清康熙

高5.6厘米,口径35.2厘米,底径19.9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五彩瓷最早烧造于元代,但不为人们所欣赏。明嘉靖、万历时期开始流行,所烧五彩多为青花五彩,也有的在白釉地上直接以红、绿、黄、赭、紫等色彩绘画,然后在低温下二次烧成。康熙时期五彩瓷的烧造再次达到高峰,外销瓷中五彩瓷的比重大大提高,受到欧洲人和日本人青睐。五彩瓷画面艳丽,非常符合西洋人审美需求,但他们并不是用五彩瓷盛放食物,而是挂在墙上做装饰品。

        这件盘的盘心绘一组戏曲人物故事图案。画面开阔,绘画细腻,层次感较强,釉面润泽,为康熙时期的民窑佳器。


三    文韵流芳 


        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和积淀,江西文化在宋、明时期独领风骚、百花绽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既是江西自古以来尚文重教的基础所至,也是多元文化异质汇聚所产生的文明成果。

        宋、明两代,江西特别盛行书院讲学,白鹿洞、白鹭洲书院等著名学府培养了大批贤士俊杰,造就了一批入阁拜相的名臣和封疆大吏,出现了一批文化名人:词人晏殊、晏几道、姜夔,诗人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等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的传世佳作,汤显祖的《牡丹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八大山人的妙笔丹青,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

        今天,我们在先人遗留下来的无暇玉器、华美金银、锦绣袍服和清幽书画之中依稀能品味到那个时代清雅高洁的文士情趣,欣赏到那个时代落落大方的审美格调,感受到那个时代超凡脱俗的气韵芳华。


錾刻云头纹银杯

南宋

高6.0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4.2厘米,重72克

1974年星子县陆家山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银杯口沿及圈足錾饰一圈朵花纹,通体锤打变形如意云头纹,其凹凸的纹饰线条呈现出雕漆般的艺术视觉效果。随着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银产量的大幅提高,银器皿制造业得到空前发展,“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奉”(《东京梦华录》),足见民间银器皿使用之广泛。


双系银洗

宋代

高3.9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8.5厘米,重165克

1974年江西省星子县陆家山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洗通体光素,板沿上有对称的活环双系。虽然表面没有纹饰图案,但此洗造型规整,银色纯正,表面处理细腻,是宋代银器中的精品。

 

朱耷孤松纸本图轴

清代

画心:纵113.5厘米,横58.4厘米;托裱:纵239厘米,横78.7厘米

195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画面中心为一饱经风霜的孤松,枝叶稀疏。右上有“写为蔺皋先生八大山人”款。左下有吴昌硕题跋。

        朱耷字画中所书“八大山人”含意深刻,草书“八大”与“山人”紧联起来,很像“哭之笑之”,作为他那隐痛的寄意,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朱耷作品笔墨简练,多奇特、夸张之处。此松墨色干湿,浓淡适当,挥洒自如,显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

 

朱耷草书五言纸本诗轴

清代

画心:纵120厘米,横44.5厘米;托裱:纵252厘米,横62.5厘米

195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纸本草书五言诗一首,内容为“客自短长亭,愿画凫与鹤。老夫时患胛,鹤势打得着”。


朱耷枯木立鹰轴

清代

画心:纵127厘米,横64厘米;托裱:纵256厘米,横85厘米

1959年征集于南昌古旧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枯木立鹰轴》是一幅纸本写意画。画面一棵枯树上单足立着一只小鹰,上部有几枝枯叶垂下。整个画面着墨不多。


朱耷幽溪泛舟图轴

清代

画心:纵172.3厘米,横53厘米;托裱:纵239.2厘米,横72.7厘米

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幽溪泛舟图轴》是一幅纸本浅绛山水。画面上部是远山,中部有大树,草屋,下部是小溪,有一老者在溪中泛舟。

 

朱耷花石游鱼图轴

清代

画心:纵105.5厘米,横33.5厘米;托裱:纵230.5厘米,横69.2厘米

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花石游鱼图轴》用花、石、双鱼构图。简练却不失生动。


朱耷双鹊大石图轴

清代

画心:纵159厘米,横49厘米;托裱:纵284厘米,横71厘米

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双鹊大石图轴》是纸本写意花鸟画。画面中下部有一块大石,两只鸟鹊上下互应。此图笔法简洁、精美,寥寥几笔,却把双鹊的动态和神气,表现得活灵活现,是八大山人画中精品。

 

朱耷行书题画诗轴

清代

画心:纵138.7厘米,横41厘米;托裱:纵258厘米,横59厘米

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行书题画诗一首:“深树云来鸟不知,知来缘想景当时,小臣善谑宗何处,庄子图南近在兹”。为了保证画面的简洁、完整,八大山人题画诗一般都另写一张,不题在画面。

 

朱耷仿文嘉山水轴

清代

画心:纵38.5厘米,横28厘米;托裱:纵197厘米,横41厘米

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整个画面浅绛着色,上部是远山,下部有三个人物。此作品在八大山人山水画中很有代表性,可以窥出其即有传统又有创新的风格。


结    语


        来自江西省多家博物馆的160余件(组)精美文物向我们展示了赣鄱大地璀璨瑰丽的历史风貌,青铜、瓷器、玉器、金银、织物、书画等熠熠生辉、交相辉映,凝聚着江西这片古老土地的永恒灵魂。如果说新干大洋洲青铜器展现的是坚实、刚毅、抽象的远古雄浑之美,那么晋、唐青釉和景德镇的青花、斗彩、釉里红等江西瓷器展现的是莹润、大方、斑斓的雍容华贵之美,至于金钗银碗、玉带歙砚、团扇袍服、文人书画等蕴藏宋明文韵的宝物,展现的则是端庄、雅致、脱凡的士人风骨之美。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民族本来拥有的愉悦人心、涤荡灵魂、催人奋进的审美情操;是我们华夏民族应当引以为傲,并发扬光大的精神元素;更是我们华夏民族得以生生不息、日益繁荣的能量之源。


最后再带来一波 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 展厅照片(高清精美)供大家欣赏:



版权声明:本文古玩元素网整理自网络,图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赣水流韵  辉耀千载——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且古玩元素网仅做媒体宣传,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古玩元素网,同行转载请声明!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古玩古董社区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广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关注订阅古玩元素网,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