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诗词世界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在诗词世界,读诗,写诗,听诗,学诗,听课,发表,玩诗词游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11 小时前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11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DeepSeek爆火,银行下场“吃螃蟹” ·  昨天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8家盈利2家亏损,银行系险企2024年业绩分化显著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长江证券首席团队招聘实习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诗词世界

蒲松龄:穷神啊,你真当我是你热恋的情人?

诗词世界  · 公众号  ·  · 2018-12-27 06:06

正文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 爱读史的孩子更明智




蒲松龄 (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与穷神打交道的一生


早在几百年前,蒲松龄写信质问穷神,你为什么总缠着我?

蒲松龄的穷,那可是真的穷,绝非只是拿穷发发牢骚那么简单。仕途一蹶不振不说,日子也是艰苦清贫。以为晚年能享个清闲,岂料穷苦依旧。

虽然留名后世,可这一生清贫,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大家心中各有分说。


没错,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非常绝妙。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与官吏的罪恶。凭借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也被后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

正所谓,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但当时文人出书,可不像现在有出版社,有版税可言。一套书出版,需要不少银子,可一生命途多舛、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所以这本《聊斋志异》,是在蒲松龄过世之后,到乾隆三十一年,才得以刊印,逐渐流传。光从《聊斋志异》这一点来看,就足以窥见蒲松龄生活的窘迫以及他屡受挫折的一生。


屡败屡战的科举生涯


蒲松龄其实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算是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亲经商,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年轻的蒲松龄,生活并不算苦,好歹算是小康之家,能让他有闲情读读书、搞搞诗社。

作为小名气的神童,19岁时,蒲松龄还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20岁时,还与同乡学友结“郢中诗社”。

只可惜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因为家庭矛盾,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


难耐蒲松龄的两个嫂嫂都是典型的母夜叉,又打又闹,蒲松龄夫妇俩哪争得过。


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连分到的粮食,也只够吃三个月。

自谋生路的蒲松龄,开始长达45年的私塾教师生涯,待遇微薄,每年最多只得八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

农村维持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大概要二十两银子,可见蒲松龄的捉襟见肘了。而那句 “家徒四壁妇愁贫 ”,一点儿不是空穴来风。


在《日中饭》里,他的四个孩子为了一锅稀饭里最稠的底都要争抢,是蒲松龄辛酸的生活之苦。


日子难归难,蒲松龄却一心想靠科举来改变现状。


只是未曾料到除了十多岁考取童生的人生高光外,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所以其实他的穷困愁苦是与其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无法割裂的,他苦行般地求考,直到72岁才算告终。这对于蒲松龄来说,是 一生的错位。

一直学而优不仕,在贫困线上挣扎,与穷神作斗争的蒲松龄。想要咸鱼翻身,却始终未果。


蒲松龄在信里把穷神比作是热恋的情人,不离不弃,如胶似漆,事实也的确就是如此,并未夸大其词。


天才与苦行僧的错位人生


据说蒲松龄出生那夜,父亲梦见一个枯瘦如柴、衣衫褴褛的苦行僧走进自家门。


梦醒后,蒲松龄呱呱坠地。而父母却在其身上发现一块青痣,如同苦行僧身上的圆形膏药一般。好似这孩子就是那 苦行僧的转世。


行,咱们姑且算蒲松龄是苦行僧转世,但好在他还能苦中作乐。


首先,一般人就不会想到给穷神写信。再来,写就写了,我们无非就是吐吐槽,抱怨抱怨。


放在这蒲松龄身上可不然,他的信里不仅充满着戏谑自嘲口吻,还居然变着法儿地以穷神的口吻给自己写了一封回信。

信件原文:

《除日祭穷神文》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 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 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 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 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翻译: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近的?热热闹的人家你不去寻,偏偏把我家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住下来就不挪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到别处去溜个弯串个门;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你也该给我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紧跟,时时不离我身,跟鳔胶一样黏力十足,倒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家门,我受尽无限窘迫,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也难支撑。你使我包内无一钱,你使我囊中无半文,你使我困顿绝粮,衣服典当干净,你使我客来不敢留人吃饭,害我不知不觉紧张得全身冒汗,人情世故往往耽误,还要假装不知不闻。我明知债务是苦海,但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逐户上门去求人,人家一开口就要五分利息,说什么行价也得三分,到限期必须全部还清,不得欠下半文。我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自沉吟:想想那前辈古人也忍贫受苦,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但为何我只有他们前半截的遭际,哪有他们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是个穷酸文人,这都是你穷神害得严重!难道说,你是奉了玉帝的谕旨,佛爷的公文,摆下了穷神法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靠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你和财神要是易地换处境,我就不信我还是这般模样恨自己无能!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我央求你离了我的家门,保证不怪你嫌弃旧人迎新人。





用史航老师的话说, 天底下就算有穷神,也没有文笔这么好的穷神。

擅长与“妖魔鬼怪”打交道的蒲松龄,再 借穷神的喉舌给自己回信,偏偏显现出他拧巴得可爱的一面 。一边是相信万物有灵,一边也是跳脱出自己,来回看自己人生的错位。

而在回看自己错位的过程里,他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矫情地给自己生命系上死结。


这脱贫歌虽唱得喜庆,实际都是戏谑与暗讽,以及自己对人生原则的坚守。


我们大可以说这是他的自我安慰,但安慰深处,还是他的人生理念所在。我是穷啊,但是我不能为了发财,什么事都能干。有钱固然好,但我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本分。


穷神那句“你只要学抠门吝啬、一毛不拔,只要学损人利己、出乖弄巧,只要学虚伪奸诈、伤天害理、泯灭良心,我保管你脱贫致富登上巅峰。”


恰恰就是说明了蒲松龄宁愿清苦一生,也不愿与狡诈为伍。坦荡、明朗,是他的为人宗旨。

当然,透过这有来有回的通信,可见其实在穷不穷这件事儿上,蒲松龄并不是完全看不开。 只怪,他的文才遭遇科举的挫败,就是一种愿望与现实的错位。

无论是得意疾书带来的违规越幅,还是51岁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科举的屡次不第,让蒲松龄抱恨始终。大抵也是如此,诗词俚曲也好,《聊斋志异》也罢,都成了他求而不得的出口。

究竟是这种错位激发了他如此多光怪陆离、妙趣横生的创作,还是他天赋异禀的才情致使了他如此“幽默”又错位的一生,我们不得而知。

但用节目里许子东老师的话来说, 科举是培养人才的,蒲松龄呢,是个天才,而错位就错位在这两个“才”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