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众旁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本期的十三姨说事:
就在前两天,CHANEL第一次去YOHOOD
2018
潮流展,看到它与Vans、Madness、优衣库同场时,
我就觉得“好!放得开!有远见!”
Dior入驻抖音,找baby景甜们跳手指舞时,我虽然bibi了一下《
Dior入驻抖音该不该? 太该了!
》,
但也是支持的啊,应该来抖音!
Burberry去掉自家logo上的骑士,把原本英伦、贵族、厚重的字母,换成普通到没辨识度的粗胖体...
旧 | 新
把自己将近一百年的四色格子图案,换成像汉堡包装纸一样的东西时,
我没bibi,是可以忍的。
旧 | 新
但是今天!十三姨看到我最最最很欣赏的Céline,去掉标志性声调、换了字体成CELINE像马路牙子某个山寨品牌时!
旧 | 新
我就崩了。
从前CÉLINE摩登中透着酷帅,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那个声调一样的é,透着一种娘man感。
现在?
Burberry、CELINE的logo,像是从BALENCIAGA那儿批发来的。
旧 | 新
全部粗枝大叶,既失去初心,也没新的看点出来。
乏味的很,大牌集体这样作妖,叫人怎么忍?
这事得彻查!
彻查啥?
真相就是,大牌真急了
今年大牌换logo,一个接一个,传到国内还都相当高调。
瞎子都能看出来大牌真急了,背后真相是:
Burberry的利润一直在下滑,前段时间还
一把火烧掉2800万英镑的库存,紧跟着效仿火爆全球的GUCCI换设计师、学一样火爆全球的BALENCIAGA改logo一个都不落。
但这改了的粗胖logo什么鬼?
看看点赞最高的前两名我国年轻人是怎么说的?
这普通到杵在路边也懒得看一眼的“BT”纹路,又是什么鬼?
看看点赞最高的我国年轻人又是怎么说的?
而Chanel第一次去YOHOOD,
只是展示了香奈儿之水、彩妆和各种方便携带的产品,这种东西我随便去一个商场柜台都有,犯得着你费事带去YOHOOD?
如果真要和时尚、潮扯上关系,那大概就是请九子之一林彦俊:
超模IreneKim等身份各异的网红、明星站台。
这波纯为了去而去,怎么方便怎么来的操作,简直和老佛爷统领下的Chanel式鸡贼如出一辙
。
而拥有85%年轻用户的抖音,大牌账号还是极少的,就像卢曦采访笔记里的调查所说:
“换句话说,大部分奢侈品牌还不愿意让公众知道,他们和抖音有什么来往。”
即使Chanel、
Dior
这些去了抖音的,也是爱过,并没玩出什么水花。
你看看,这些试图讨好我国年轻人的大牌,去YOHOOD却带的是小专柜的东西;改logo却改的毫无辨识度;去年轻人聚集的抖音上,却不会玩(没走心玩)。
它们讨好中国年轻人,姿态是做足了。
可这姿态背后,明明就是一副老子可是蓝血血统大牌,现在找你是放下尊严,中国年轻人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好歹赏个脸给我这屈尊的姿态吧。
真不好
意思哦
我们中国年轻人到今天
真不是你屈个尊就能
人傻钱多速来了
一片吐槽、没人买账,是Burberry、Dior、Chanel讨好中国年轻人的下场。
为什么会这样?
2015年,
日媒称
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买对的不买贵的
;2016年欧美外媒称
中国年轻人炫耀性消费减弱
。
今天的年轻人,手里只有一两万时,是选一件大牌外套,还是报个健身课/学门外语?答案得掂量,十三姨身边的多数选的是后者。
炫耀性消费这种旧奢侈确实正在结束。
新奢侈是,对内投资内在、积累文化资本,对外注重物为己用,而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正在被看到。
它带起的新潮流是,GUCCI、BALENCIAGA
、Supreme、Yeezy,也在讨好年轻人,可很明显,他们或研究/或学习,反正get到了年轻人的G点,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快活感也好、街头外放也好、拽酷潮也好、稀缺感也好,装逼是少数,多数是愿意为他们的理念认可、热爱和表达自我买单。
只看见BALENCIAGA改logo,学不来人家小到宣传片、大到
老爹鞋、logo tee、帽子的
设计,全面抓住年轻人潮流口味?
只看见GUCCI改设计,学不来
Alessandro Michele全面契合整个时代追求快活情绪的逻辑?
只盯着抖音火去抖音,你看Chanel去了抖音,还用的是自己微博、INS的那一套古老又清高的拍摄手法。这在抖音上,就像你刷邻家姐妹、刷网红,却突然出来一个头颅永远高昂、永远戴墨镜,在高级时尚网站才看得到的老佛爷,还是降不了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