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公告称有关报告并非定稿,有关会议的内容还在整理中;银监会官员则称会充分考虑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和市场的影响,也称这是对监管能力的考验
(本文共1574字,订阅后可畅读全文)
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倒计时,一纸十家股份制银行的反馈意见流出,引发市场争议。一位券商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表示,“绝大部分(内容)直击监管底线,缺乏对相关法规和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解。”比如报告建议,“取消私募产品发行对象不超过200人的限制要求”等,而这本来是证券业划分私募和公募的基本规范,已经执行了多年。
近期,业内组织了多场讨论会,多有监管人士与会,听取各方意见。12月7日下午,市场流传出一份十家股份制银行落款在12月5日的反馈意见报告,称这是11月30日,十家银行根据银行业协会安排,在上海召开的同业研讨会上的观点和建议。这十家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由于文件里提到“部分条款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哗然。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汪涛:强化金融监管影响几何(2017年12月04日)
债市流动性收紧,市场利率攀升,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对宏观经济的拖累相对有限,杠杆率有望数年内稳定下来
沈建光:金融监管风暴已至(2017年11月29日)
加强金融监管符合决策层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整体要求,而推出时点早于预期,资管、互联网、房地产等多领域监管的同时加码,使得这次监管风暴看起来比预想的更加强烈
【封面报道】约束大资管(2017年11月27日)
总体而言,经过了四版修改,最新版《资管意见》“严监管”的基调未变:去通道、限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在资产管理产品统一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争取信息共享。但在多项要求中,仍留下了不少弹性空间和调整余地,给银、证、保“三会”各自留白,比如不再强制第三方托管,承认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的存在,如何对资管产品公允计价、如何进行资管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均待出台细则。不过,此次《资管意见》将债转股、智能投顾直接纳入新规,也引发了一些市场疑虑。
阅读详细内容,请点击此处或阅读原文付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