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观察
【壹观察】国内所有手机大佬都已订阅,高价值订阅用户超过10万。虎嗅、百度百家、今日头条、钛媒体、搜狐、新浪、网易、界面、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都已开设专栏,目标成为最有价值的通信科技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晚报  ·  携带黄金入境日本请注意!最新提醒—— ·  3 天前  
北京晚报  ·  携带黄金入境日本请注意!最新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观察

洗牌周期中高速增长,宜人贷是如何做到的?

壹观察  · 公众号  ·  · 2017-05-25 17:37

正文

点击上方

“ 壹观察 
可以订阅哦 


/壹观察

 

行业调整,政策齐出,2017年注定将成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分水岭。

 

中国金融科技美国纽交所上市第一股宜人贷近日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净收入10.22亿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增长84%;净利润3.51亿人民币(5,098万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66%。截至2017331日,宜人贷累计促成借款总额已达393亿人民币。

 

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的标志性企业,从宜人贷第一季度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变化:

 

线上渠道占比明显提升: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同时大幅提升金融流通效率,降低获客成本。宜人贷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出借行为100%通过公司的线上平台完成,其中89.1%通过手机APP完成。69%的借款人通过线上渠道获取;借款总额的51%通过线上渠道促成,线上渠道促成金额的99.8%通过宜人贷借款APP促成。作为全球第一个推出移动端全流程借款服务App的金融科技平台,宜人贷在线上渠道和移动化表现一直非常突出。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金融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互联网更是一个用户和资源集中化行业,这就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必须尽早确定行业优势。宜人贷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宜人贷为124,953位合格借款人促成借款总额69.23亿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增长101%;为192,505位出借人完成71.5亿人民币的资金出借;净收入10.22亿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增长84%。截至2017331日,宜人贷累计促成借款总额已达393亿人民币。

 

风险稳定可控:金融的本质规律首先是管理风险,做好风险定价,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大洗牌的当下,风控更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堡垒和底线。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美国纽交所上市第一股,宜人贷在风控方面有两个优势:一是信息披露是行业最多、经营数据最透明,必须合规运营;二是宜人贷通过“数据+算法+反欺诈技术”建立了业内领先的风控体系。

 

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331日,宜人贷逾期15-29天、30-59天、60-89天借款的逾期率分别为0.4%, 0.8%0.6%2016年促成的ABCD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分别为0.7%, 1.5%, 2.4%2.0%,累计净坏账率水平符合公司的风险表现预期。

 

净利润+强大正现金流:企业健康增长必须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以及现金流保障。宜人贷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51亿人民币(5,098万美元),较2016年同期的1.32亿人民币增长166%。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5.65亿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的4.34亿人民币增长30%

 

预期良好:宜人贷一季度财报公布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预计促成借款总额为330亿人民币至350亿人民币,预计净收入为44亿人民币至46亿人民币,预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23%26%

 

金融科技全面监管加速行业洗牌

 

经过数年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和增长中心。根据毕马威公布最新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科技风险投资额达到32亿美元,依然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发展势头。从融资数据上看,中国已经与美国旗鼓相当,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领头羊。

 

不过,随着金融科技在业务层面渗透率的逐步提升,也必然会倒逼各国金融监管层面的快速跟进,在中国金融科技市场更是如此。从2016年开始,中国监管部门就“组合拳”频出,中国金融科技市场正处于快速规范带来的行业洗牌和分水岭时期。

 

一方面,以宜人贷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实现了从行业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无论是对于传统金融行业变革,还是全球金融互联网化产业升级探索而言都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如何建立合理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保障从业者的正当竞争权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事件的发生,也在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和决策效率。宜人贷CEO方以涵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称,“2017年我们将确保宜人贷的运营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足见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视。从发展趋势来看,金融科技企业将成为传统金融行业变革的引导力量,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都将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监管“组合拳”并未停止,比如今年4月银监会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也就意味着,从央行到银监会未来监管措施还将收紧,“合规”将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洗牌格局下的生死考验。




《壹观察》已入驻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