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刷片、刷论坛,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上海电影节我最喜欢的单元,是专门呈现特定国家优秀新作的国别展,因为经典作品还可以有别的渠道看到,国别展的新片就未必能很快看到了。
我知道每年大家最关注的肯定是日本新片展,上海的日粉数量之多,素质之高,我早就领略过了。不过,我个人最关注的,是「聚焦意大利」这个单元。
说到意大利电影,大家脑子里会条件反射般冒出这么一些名字: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帕索里尼、奥尔米……是这些名字,让意大利电影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七十年代,都处于世界影坛的高峰。
而意大利电影的「新现实主义」,也深刻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电影的发展。从四十年代的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中国电影,到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的《小武》,都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吸收了不少元素。
《小武》(1997)
这次「聚焦意大利」单元所设置的片单,并没有选那些殿堂级的意大利电影,比如说《豹》《八部半》之类的大作。因为这是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年轻,也更加多元的影展。简单地说,就是把大师的位置,都让给了年轻人。
不过这次仍有两部电影,有着意大利经典时代的影子,只是并非大家所认知的经典。一部是意大利国宝级导演马可·贝罗奇奥的《梦中人》,围绕着儿子对亡母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而展开。
另一部则是对经典的记录和反思——《索多玛的120的幕后事》,重新解读了帕索里尼那部惊世骇俗的《索多玛的120天》。
《索多玛的120的幕后事》(2016)
在经典之外,新锐的作品才是这次电影周的主角,比如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影片提名的《伟大的梦想》,讲述了罪犯出狱后开启新人生的故事,或许也代表了一种与美国梦相对的「意大利梦」。
而讲述边缘少男少女的《监狱之花》,和意大利式校园青春故事的《一切为了一个女孩》,则从少年故事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观看意大利现代青年生活的新视角。
《监狱之花》(2016)
《可怕的战争》和《犯罪行为》大概能被分为第三类,前者是用喜剧和奇幻的视角去看待残酷的战争,戏谑而荒谬;后者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了加入黑手党的马尔塞洛,同时还想拥有家庭生活的故事。这是在《教父》这样的黑手党经典之作之后,被重新赋予了新世纪意味的黑手党故事。
而由意大利男星吉姆·罗斯·斯图尔特自编自导自演的《托马斯》和以戏剧人物的出现来颠覆戏剧的《情圣返乡》,在另外的维度展示意大利电影的艺术多元性。
《托马斯》(2016)
其实从这些片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近些年来的意大利电影,的确是有了更多的拓展和生发,抛开马可·贝罗奇奥这样创作生涯跨度比较长的大师来说,青春片、喜剧片、新式的黑手党电影,其实都是当今意大利电影市场中的新鲜气息。
尤其是意大利本土喜剧,几乎就是意大利电影市场上与好莱坞票房炸弹正面抗击的主要力量。
在近年来的票房统计汇总中,意大利年度票房10大中,一直保持着3-4部本土电影,其中最受青睐的就是那些本土化的喜剧,比如2013年的意大利电影《阳光凶猛》,甚至击败了《冰雪奇缘》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阳光凶猛》(2013)
在这种成绩,和一直以来都相当保护和扶持本土电影创作的意大利政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在这次的「聚焦意大利」单元中,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多面的意大利影像。
意大利电影从早年的新现实主义,走过了政治电影的风暴,再走到今天,已经拥有了有了南尼·莫莱蒂、丹尼埃尔·卢凯蒂这样的中坚力量,还有马提欧·加洛尼这样多次在戛纳获奖的年轻面孔,更有保罗·索伦蒂诺这样凭借《绝美之城》从戛纳走到奥斯卡的世界级作者。
《绝美之城》(2013)
他们镜头下的意大利,代表了意大利最为迷人的面之一,但是,也还远远不是全部的意大利。
而除了电影外,意大利当然还有同样迷人的事物存在。昨天下午,我去参加了由宝格丽(BVLGARI)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举办的「聚焦意大利」单元的开幕式,这次开幕式实际上又是一场名为「中意电影中的生活美学」的文化交流座谈会。
在会上我见到了陆川、章子怡、廖凡,及意大利国宝级演员伊沙贝拉·法雷利(Isabella Ferrari)、与宝格丽CEO让·克里斯托夫·巴宾(Jean-Christophe Babin),他们在座谈会上谈论了很多有关意大利银幕内外的趣事,让我们管窥很多电影之外的意大利。
陆川、陶晶莹、廖凡、章子怡、巴宾、法雷利
意大利电影的繁盛,源于意大利电影人对于艺术表现方式的孜孜追求和奇思妙想,也与其所处的亚平宁半岛得天独厚的环境息息相关。
导演陆川感慨:「《玛莲娜》、《天堂电影院》、《教父》等影片都是在西西里岛拍摄的,抛开影片故事本身的魅力,它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也只有这里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陆川
作为欧洲文明的复兴之地,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留下了文艺复兴留给它的巨大遗产,这些建筑、艺术和城市风情,都让意大利成了电影最佳的取景地之一。罗马城作为曾经的帝国中心,自然也成为了最经典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
20世纪中叶,《罗马假日》、《宾虚》、《埃及艳后》等电影都在罗马取景。这让罗马成为了电影中最为常见的意大利景观之一,直接和那些经典的电影情节联系在一起。
章子怡就非常喜欢《罗马假日》中,格利高里·派克牵着奥黛丽·赫本从西班牙台阶上走下来的一幕。
《罗马假日》(1953)
在罗马之外,威尼斯则作为电影节的殿堂,也共享了意大利那些迷人的地方。陆川就分享了自己和威尼斯的特殊缘分,他的电影处女作《寻枪》当年就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参赛,给年轻时候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还在意大利都灵和冬奥会当过火炬手,那个火炬现在还摆在他的家里。
章子怡则表示,威尼斯电影节给人的感觉非常放松,不管是参赛还是参展,威尼斯电影节给人的感觉都是自由且浪漫的。
章子怡
在凭借《夜宴》一片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那年,当时的主席马克·穆勒还开玩笑给章子怡下跪,这件事情也足以说明了意大利的开放热情。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马可·穆勒向章子怡下跪的一幕
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女演员伊沙贝拉·法雷利、《绝美之城》的女主角在座谈会现场和大家分享了意大利的电影和生活,开启了在座影人对于意大利电影的溯源之旅。
伊沙贝拉·法雷利
到了现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电影,已经不再仅仅是那些具有厚重历史情节的影片了,与现代生活结合紧密的作品,照样能够发生在意大利这个古老的国度里。
这些电影中,既有以动作著称的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3》这样的影片,在意大利梵蒂冈取景;也有像传统黑帮片致敬的基努·里维斯的《疾速特攻》,在罗马取景;而《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但丁密码》这样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息息相关的影片,本身就是以意大利为背景而创作的;而像安吉丽娜·朱莉和约翰尼·德普主演的《致命伴旅》这样的作品,则把悬疑惊悚与水城威尼斯结合得恰到好处。
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影像,与不同的电影类型绞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独特的意大利密码,这种密码,一方面是热情与活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亚平宁半岛的那种自由与任性。
意大利的特质,其实有很多种。它们从意大利的生活中走进电影里,最终还是回到了意大利的生活美学里。美食、佳酿、建筑、歌剧、电影,这些词汇对于意大利而言,其实已经早就不是一种门类或者一种独立的艺术,它们,其实就是那些意式生活美学的本身。
章子怡分享了自己在庞贝古城游玩的经历,她惊讶于古时期的意大利就已经这么发达了,有单行道、有水渠、有红灯区,是一个远古文明非常发达的城市。
陆川评价道:「意大利有这么多的艺术种类,无论是电影、美术、建筑或者其他领域的艺术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廖凡则分享了在意大利拍摄影片的经历,他说,意大利对文物的保护意识都非常强。他在影片《命中注定》的结尾里面修着教堂等女主角。之所以选择这个设计,是因为非常符合意大利的现实,因为修缮古物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廖凡
作为意大利重量级珠宝品牌的掌门人,宝格丽CEO巴宾感叹:「意大利人对生活有种天然的热情和活力,创造性令人惊叹,他们把生活过得极具想象力和艺术感。」
宝格丽CEO巴宾
对于宝格丽而言,意大利其实更是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宝格丽本身就起源于意大利,它的第一家精品店,就开设在通往西班牙广场的康多提大道尽头。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宝格丽的经典设计,其实都是源自意大利的著名建筑。
宝格丽和电影的关系,其实不止让明星们在电影中佩戴自己的珠宝那么简单。赫本和派克走过的西班牙台阶,曾经因为年久失修而关闭。宝格丽则捐赠了150万欧元,来协助罗马政府修缮西班牙台阶。而现在,我们已经又能看到这处经常在电影中出现的景点了。
如果说,协助修缮台阶是表达对「历史」的敬意,那么,作为上海电影节官方合作的宝格丽珠宝,则在「聚焦意大利」单元展映中,完成了对「新鲜」的推动。
往期精彩内容
这是我最最最最喜欢的一部意大利电影,希望你也喜欢
中国的这段历史,意大利人竟然比我们拍得更好
意大利西部片的兴起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