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出乱子不是一次两次了,然而这一次,公众发现了比演员胡说八道更令人担忧的事情。
近日,
#
德云社苏州场涉嫌违规内容
#
苏州文化综合执法官方微信发布称,在德云社苏州场演出中,发现节目涉嫌违规内容,执法人员及时干涉并予以制止。
文章称,当晚为确保此次演出顺利、安全举办,维护良好的演出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文化意识形态安全,苏州市高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全过程监管相声专场。
现场文化监管,我们不知道这是新事物还是早就有了,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识到它当场干涉正在进行的演出。尤其作为说相声的,现场发挥占很大比重,如果演员知道下面有些文化执法人员在全程监督,他还能不能正常嬉笑怒骂?而台下的观众,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那么到底违规内容有多严重,开始并没有透露,今日有媒体采访时才曝光些许,执法大队负责人称,相声演员张番、刘铨淼演出《论捧逗》的时候,有一段谈到
“衣冠不整,气喘吁吁”,现场文化执法人员认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涉嫌低俗,进行了干涉,后来另一名演员上台替换。(梨视频)
原来如此。这个尺度可以说是相当严格了,严格到令人有些啼笑皆非了。还以为演员现场开车了,没想到刚摸了下车门,就被文化执法人员给揪下来了。
虽然保护未成年人的理由可以理解,但是未成年人似乎没有那么脆弱。譬如在我国经过严格审批、老幼咸宜的电影、电视剧中,衣冠不整、气喘吁吁的边缘镜头也十分常见,当然核心镜头都剪没了。但是如果边缘镜头也咔嚓得一干二净,可能就影响到作品完整性了,毕竟这码事作为艺术的永恒主题,总得意思意思。这个尺度确实是过于严厉了。
问题在于,这个尺度完全把握在现场监督的一两个执法人员手中,他们是否能够掌握恰当,会否发生误判,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码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或条条框框,主观随意性较大。
做为现场表演的艺术形式,出纰漏是难免的,有很多也是可以原谅的,无法原谅的事后再追责也不迟。然而执法跟表演不同,需要尽量保证公正,有理有据,随意的执法比随意的表演,伤害要大得多。
德云社前几次表演事件,譬如调侃国难等,最后都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为什么呢,事后处理,执法部门有机会综合判定其性质及影响,甚至可以反复斟酌,找到合适的判罚依据,出错的机会是较小的。而不像现场听风就是雨,那可能比现挂还容易翻车。气喘吁吁就一定是要开车吗?或许演员的包袱根本不是那回事。
这其实就是个前置审查和后置审查的问题,在文娱市场,两种手段可以并用。譬如演出前审查节目单、以及既往节目录像等等,演出后审视回放,以及倾听群众反馈举报等,如果出了问题,再处罚不迟。来往的回合多了,演艺人员自然会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现场执法人员,等于是实时审查,这个压力就太大了,年轻点的演员可能都吓结巴了,还说什么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