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法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官方平台。法者,平之如水,缘理而行;海者,纳百川,储众水。明世间法理,盛法治情怀,是为法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猫和老鼠来B站,自己鬼畜自己 ·  昨天  
始室  ·  首发 . Destudio 一个安放美好的地方 ·  昨天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一日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机械昆虫~变身!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战鹰探秘春晚后台,太专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法海

习法有道,国奖风采|史欣然(本科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京师法海  · 公众号  ·  · 2024-12-21 21:00

正文

习法有道

国奖风采

国家奖学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荣耀?

它是学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凝聚着无数日夜的拼搏与钻研,是对知识海洋执着探索的见证。

它不仅是对知识探索的嘉许,更是一股强劲动力,激励着无数学子冲破阻碍,拥抱辉煌未来。

2023-2024学年,法学院共10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们分别是2021级卓越实验班黄哲瑞、2022级卓越实验班史欣然、2022级卓越实验班冉劲轩、2022级卓越实验班斯一、2022级卓越实验班李雅欣、2022级卓越实验班徐婉婷、2022级卓越实验班刘佳欣、2023级卓越实验班李晗羽、2023级卓越实验班许嘉诚、2023级卓越实验班王郑涵。

这十位同学将分别讲述学习经历中感悟最深的几个方面,包含学业、规划、实习、竞赛等内容。

让我们一同走进青春引路人、朋辈领航者的世界,聆听他们与大学、与国奖的故事,追寻着他们的来时路,探索出我们的未来式。


大家好,我是2022级法学卓越一班的史欣然。很荣幸有机会分享我在已经过半的大学生活中获得的点滴感悟,以下内容实不敢称为经验,只希望能在大家面对困难或压力,感到迷茫或焦虑时,带去些许慰藉。



不盲从——认清自己,尽早规划


首先想说的是,很多同学刚进入大学可能会感到迷茫,在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时很容易随波逐流,我大一时也曾这样,看到有人有的东西就都要尝试,在众多选项面前“既要又要”,并不清楚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因此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事实上,每个人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想清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大学里积累什么,以终点的心态来规划起点,再朝着那个“终点”出发。早日认清自己,朝着自己的道路前进,自然就不会回头看别人在什么位置,纠结自己是快了还是慢了,这样走得会从容很多。



不浮躁——培养兴趣,脚踏实地


关于专业学习,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的根本在于学习的热情和肯下功夫,尤其是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后者。比如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我会先把自己代入到专家、法官之类某个角色,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生,这一思维的转变可以帮助我沉下心来,投入知识本身中去,慢慢地也会发觉藏在知识背后的有趣之处,进而培养出对法学的兴趣。当然,在此之后还是要脚踏实地完成该做的事,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捷径。

至于方法层面,若能扎实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复习并拓展阅读固然很好,我发自内心地敬佩能将这一套标准流程坚持下来的同学,但相信更多的人,包括我在内,由于各项任务杂事和难以割舍的休闲娱乐,很难将上述这些贯彻落实。那么我们需要的,是认清对自己而言哪些学习任务是必要的,并且找到一套能够保证自己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的方式和节奏,也就是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哪些、何时做、怎样做更实际地有助于自己去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这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我虽然每周固定留给自己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很少,也没有列每日清单的习惯,但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一个大概的学习计划,我个人习惯以月为单位,想好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耗时多久,比起立马开始但拖拖拉拉地完成,我更喜欢适时提醒自己“是时候该开始了”,然后在目标或者说DDL的驱动下更为专注地完成。



不功利——大胆尝试,积累感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