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目前已达数千款,可满足用户在线问诊、日常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需求,让人看到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希望。医院不断改进挂号方式,“医疗+互联网”的特色方式使医院服务能力大步升级提速。
“移动医疗是好东西,但目前鱼龙混杂,提供的服务也良莠不齐,用户很容易被误导,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用户对该行业的信心。”不少用户、专家呼吁,应尽快填补政策法律空白,对其加强规范管理。
据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美国的移动医疗App进行管制,并对其经营范围及相关规范做出了标准化要求。
我国宜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谭启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建议,对移动医疗产业的审查、备案、医生资质、医疗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予以明确、细致的规定,改变移动医疗产业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现状,最大程度发挥移动医疗产业的积极作用。
日前,一份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下称《意见》)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意见》对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医疗机构执业规则、互联网诊疗活动监管以及法律责任做出规定。
移动端预约挂号的确为患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互联网+医疗”如何界定相关法律责任,填补监管空白,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完善和解答。
本文综编自搜狐健康、新华网、北京协和医院微博、经济参考报等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