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情况,强调了当下市场环境使公募基金吸引力增强,引发人才流动趋势变化。文中提到了基金经理在公募行业内跳槽的现象增多,同时一些资管大佬从私募回归公募行业。此外,总经理变更情况也值得关注,因为它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和未来走向。
总经理变更的基金公司数量增多,且大多遵循公募内“转会”的规律。高管变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未来走向。
牛市通常是
基金经理
离职的高峰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熊市或者震荡市期间基金经理们就不跳槽。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82位
公募
基金经理离职。
与原来一窝蜂地转投私募不同,在公募行业内跳槽,成为这些基金经
理们的主要去处。
“行业内跳槽”成主流
一改往年集体转私的风格,今年基金经理跳槽更多在公募行业内重新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新任职的15位基金经理中,有6位属于公募基金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
从半年内新近上任的基金经理从业资历来看,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人士更受公司偏爱。
与此同时,一季度人员变动也比二季度更为频繁。据统计,一季度离职基金经理为49人,二季度为33人。
3月初,宝盈基金原知名基金经理彭敢“转会”东吴基金的消息,引发业内较大关注。彭敢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新东家十分看重其擅长权益类投资的能力。
公募基金“老十家”之一的博时基金,今年以来有两位新基金经理就任,明星基金经理周心鹏同样拥有优秀的权益投资能力,而稍早于1月10日上任博时基金经理的尹哲也来自公募基金信达澳银基金。
往前追溯,1月17日,汇安基金的基金经理戴杰走马上任,之前任职于华安基金。
兴业基金今年1月份新上任的基金经理徐青,来自国联安基金。
2月份开始出任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的刘心锋,此前任职于华泰柏瑞基金。
2月开始被银华基金任命为基金经理的洪利平则来自于金鹰基金。
公募人才虹吸作用大增
伴随着基金经理在行业内的“闭环跳槽”,今年以来,多名资管大佬也从私募回归到公募行业。
其中,最具示范效应的是鹏扬、博道和凯石这三大巨头公司从私募转为公募,这种变动表明整个行业的格局正在加速重塑。
鹏扬基金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新增宏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公司股东,并将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人民币增至10518万元,新增的518万元注册资本由宏实资本认购并已实缴,宏实资本背后的法定代表正是
范勇宏
。
作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基金经理的大佬,范勇宏的回归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引领了一股潮流。
从鹏扬的名单上可以看到多名华夏基金的老人,这足以证明明星人物对人才的虹吸效应。
一家公司的变动不足以说明行业变化,与范勇宏齐名的莫泰山同样也选择回归公募。
6月1日,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批,莫泰山以“掌门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据了解,目前公司员工大约40人,一半以上拥有公募背景。与此同时,陈继武麾下的凯石基金也在今年成功拿到了公募基金的牌照。
优秀高管成争夺筹码
一名南方系的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在监管更趋严格以及平淡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平台的吸引力更大。以行业大佬为代表的职业切换路径,正在影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人才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