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未来消费
新零售时代的专业媒体,定义新零售,为零售老板赋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36氪未来消费

时尚该如何创新?UR用18年来「回答」

36氪未来消费  · 公众号  ·  · 2024-09-25 16: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UR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文章提到了UR通过不断的创新,在快时尚领域取得了成功,并展现了其门店策略、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文章还提到了UR在应对市场变化中的坚持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服装行业的现状

今年女装整体退货率提升,商家深陷抄袭、拼低价的漩涡,一些新秀品牌却能成功抢夺市场。市场一直存在,但品牌的生命力源于创新。

关键观点2: UR品牌的表现

UR以黑马姿态成为市场补位者,全球门店数持续增长,今年在抖音超级品牌日发布三大秋冬风格趋势,实现销量和品牌声量的双重爆发。

关键观点3: UR的门店策略

UR门店策略与众不同,以奢华大店和千店千面为特色,精心雕琢每个店面,营造独特氛围。其门店分布策略也注重选址,旗舰店主攻核心商圈核心地段。

关键观点4: UR的产品和设计理念

UR重视设计,拥有庞大的设计师团队和国际化的设计中心。产品紧跟潮流,通过供应链优化和品质提升,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品牌还通过拓展产品品类和多品牌延展,适应市场变化。

关键观点5: UR的创新力

UR注重创新,通过不断迭代和洞察趋势的能力,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品牌创始人李明光强调创新是快时尚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正文


速度不是唯一追求,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被同时需要。


今天的服装行业在经历什么?

其中一种叙事是高退货率与极度内卷的不易。多方数据显示,今年女装整体退货率提升了20%左右,不少用户说,2024年是买衣服退货最多、网购体验最差的一年,商家们也深陷抄袭、拼低价的漩涡中。但也有截然相反的另一面,一些新秀品牌成功从老牌巨头手中抢过市场,比如运动户外领域的On、Hoka、Salomon等,业绩持续飘红,被时尚媒体列为异军突起的挑战者品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或许可以是:市场一直存在,但品牌的生命力永远来源于顺势而变的创新。

商业世界中,在风口起舞的案例不胜枚举,在行业困境中仍能保持优胜的品牌却凤毛麟角。后者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并不容易。

当过去极具光环的快时尚品牌们纷纷进入调整阵痛期,快时尚领域的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从某种程度上成功实现了转身。当外界都充斥着“快时尚不行了”的声音时,来自本土的UR以黑马般的姿态成为了那个“补位者”——截至目前,UR的全球门店总数已破400家,即使疫情三年每年仍能保持数50家的门店数增长,多次登上各大电商平台女装TOP榜。

今年9月,UR登上抖音超级品牌日,以“场景演绎+趋势解读+时尚走秀”的创新直播模式发布三大秋冬风格趋势,数据显示累计观看人数近百万人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13.2万,迎来销量和品牌声量的双重爆发。

从这个用18年时间走上潮头的品牌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力量感,它关乎对市场和用户的尊重,关乎对趋势的不停追寻,更关乎对创新本质的坚守和践行。

定义风潮,让品牌一直「在场」

时尚从不会停滞不前。在每一场风潮中保持“在场”甚至“抢先登场”,是时尚品牌永恒的追寻。登陆抖音超级品牌日对UR而言,既是品牌营销的策略之举,也是展现品牌实力与时尚洞察的一次关键时机。

9月20日,UR以直播形式,联合其时尚挚友方圆、痞幼、赵奕欢发布“秋冬三大趋势”,三者分别演绎了“神秘野心家”、“时髦高智风”、“都市机能风”三种风格。同时,《时尚芭莎》时装主编卫甜出现在直播间,拍摄封面大片、时装大片的工作场景也直接被“克隆”进去。

具体来看,UR此次发布的三大趋势风格各异,但内核都融合了力量、自我和个性。其中,“神秘野心家”强调气场、女性力量、硬朗率性、高调张扬,“时髦高智风”更侧重学院感、书卷气、高智感,“都市机能风”则将户外单品与潮流单品结合,抓住当下最热的都市户外趋势。

UR2024秋冬趋势发布秀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活动不止是时尚趋势本身的发布,更是与年轻用户在价值观层面的一次“有效沟通”。直播中,嘉宾们从新品谈起,延伸出诸多背后的价值理念。

譬如,卫甜对“神秘野心家”的定义是有力量、有野心、又有女性化的自我;而在“时髦高智风”的演绎中,会明显发现该系列单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知识分子的刻板印象,更俏皮灵动,这也是对自我理念的又一种倡导——“过往人们对于时髦高智的印象可能只是好学生形象,但人生体验是更多样的,好学生也会出去玩、跳舞等等”,该系列便是将这种更丰富的人生态度结合到穿搭中去,引导消费者发现不一样的自我。

此外,不同于其他许多快时尚品牌,UR在这次活动中“不想传达一次性单品的购买理念”,嘉宾们在挑选喜爱的单品时也谈到,希望每件单品都能反复穿搭、反复利用,甚至多年后拿出来依旧是经典单品。

产品本身之外,秀场永远是时尚品牌接近用户的关键触点。始终以时尚创新的形象出现在秀场,也是UR和新潮人群沟通方式的一个缩影。

在这次的抖音超级品牌日活动中,UR的创新之举在于将秀场搬进了直播间,在不同的“车厢”布景下,由三大主理人领衔走秀,更直观地展示三大风格新品,众多观众留言直呼“好高级”。更早前,UR今年5月份还在金山岭长城举办了一场亮眼的山谷时装秀,成为首个在金山岭阿那亚走秀的服装品牌。

总的来看,UR的每一次惊艳出场,本质的底层逻辑正在于前置洞察时尚风向,从产品到渠道到品牌,都给到消费者一站式解决方案,做到比市场大多数竞品更先一步读懂本土用户。

千店千面,一个「异类」的选择

回头来看,UR敢为人先的基因,可能是从第一天起就深植于内的。

2006年,UR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出首家门店。场内除了百货巨头友谊商店外,面积超1000平米的UR是单体服装店中面积最大的品牌。要知道,当时鲜有本土服装品牌敢开出大店,但FMG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UR创始人李明光在那时就认定,“店铺本身就是广告。”

在开店这件事上,李明光自始至终都展现出一种颇具底气的笃定。从门店分布格局来看,时尚之都上海是UR的重要阵地,他曾在采访中谈到,“在上海,最好是从淮海路或者南京西路开始,不能突然间有一个很偏的郊区让你开你就去开了,要有所坚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快时尚品牌们秉持着一种“复制粘贴”的姿态,占据各大购物中心一二层的展示面点位,门店明亮、陈列一致。所以,当我们谈起快时尚时,脑海中自然浮现的是衣服裙子紧密堆叠的货架,大排长龙且有些拥挤的试衣间,这些的确都与“快”的基因相吻合,其中的标准化也被视为自然而然的逻辑。

UR在门店策略上则反其道而行之,呈现出明显的重心区别——以“奢华大店”和“千店千面”为策略,更专注“时尚”,而非“快”的体验,这背后是从选址到空间呈现到门店陈列的一系列重构。

选址上,UR尤其讲究,旗舰店主攻核心商圈核心地段,比如广晟旗舰店位于广州体育西商圈、上海吴江路四季坊旗舰店前临“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西路,背靠“上海第一名园”张园等等,都在与国际大牌同场竞技。

“千店千面”更多的内涵还在于,精心雕琢每个店面,加之空间、音乐、陈列、灯光到产品的配合,在设计和内部体验上营造独此一家的特色,将品牌以更立体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

这在UR的不少门店中都能轻易感受到。其广晟旗舰店占地面积达到4400平方米,共分为三层,在用大空间从容展示全系商品之外,内部设计大量运用混凝土和黄铜材质传递奢华质感,店内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也呈现出先锋时尚气息。上海吴江路四季坊旗舰店则以“大地无界”为灵感,将现代工业材料与自然主题色调进行有机融合,呈现出现代都市的独特质感。

UR上海吴江路四季坊旗舰店

出海之路上,UR也延续了这样的门店策略。今年7月刚开业的UR马来西亚旗舰店位于吉隆坡地标性购物中心Pavilion Mall,同样以超2500平米的奢华大店空间,覆盖女装、男装、配饰等千款商品。门店的赭石色基调和曲面柔和流动性设计独具特色,且在核心区域放置了艺术装置,引来不少消费者到店打卡。

在效率被视为灵魂的快时尚领域,李明光在2015年就将UR定位于“快奢时尚”。这是一种在追求快的战争里主动「慢」一点的选择,千店千面与奢华大店便是其中重要的侧影。

这个在快时尚领域有些“异类”有些“慢”的选择,现在却成了“快”的反哺。在小红书,很容易看到博主积极分享UR逛店体验的帖子,“好看”、“被惊艳到”、“视觉效果极佳”、“无法空手出来”等等,都是常见的评价关键词。

前期对门店体验的探索中,UR也沉淀出了一些更标准化的店铺模型——包括产品、空间、服务和运营在内,“四大完美无瑕”的门店培训机制,既构成了奢华大店的内涵,也为其门店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和门槛。至少从数据结果来看,UR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已开设有400余家线下门店,且仍在加速出海步伐。

18年,无数微小创新的总和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在他的亲笔自传《鞋狗》中写过一句颇具鼓舞力的话,“这个数字是对我们创新和努力的回报。”

这句话的背景是,他的公司最早期与鬼冢虎的合作不欢而散后,被动地开始用全新品牌“耐克”驶向未来。在整个团队萎靡担忧之时,菲尔•奈特说,团队上年的销售额是200万美元,“每毛钱都和鬼冢虎没有关系。”他对这一成绩的归因便是创新。他还提到一句类似的话——“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答案就是创新。”

能站上潮头的公司,从始至终的内核往往是相似的。伴随稳定的扩张,UR能够站稳国内“快时尚领军者”脚跟,背后的最重要动力便是设计、产品、品牌建设等在内的多维创新之和。

快奢时尚的内涵不止于门店体验,紧抓潮流的商品是更根本的内容。换言之,设计创新力是毋庸置疑的立身之本。

UR对设计的重视体现在很多方面,据多家媒体报道,其拥有超过500名设计师的开发团队,并在伦敦和广州建立国际化的设计中心。另外,UR也在通过更具“奢感”的设计师合作系列,来主动引领美学风潮,去年10月官宣 Masha Ma 成为秋冬魅力系列的“客座设计师”便是一例,此前的合作品牌还包括 PRIVATE POLICY 和Reverie by Caroline Hú等。

时尚品牌在走上规模后,供应链是另一项必备的“硬能力”。据36氪了解,UR已经通过数字化改造建立了极速柔性的供应链体系。而对于快时尚广被诟病的环保命题,他们则要求 OEM 供应商严格遵守 ESG 要求,与 ESG 表现较好的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此共塑行业绿色生态。

在这些“基础内功”之外,UR在产品品类和多品牌等方面亦有值得一提的延展。李明光曾在采访中总结快时尚的一大优势——“快时尚不是一个品类品牌,也不是渠道品牌,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定自己的风格性,可以随势而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