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元小朋友:
爸爸今天突然给你写信,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吧?
记得小的时候,你最喜欢的就是妈妈给你留便条。你喜欢这种大人的方式,可爸爸似乎一次也没有给你留过。这是我的粗心,也是我的失职。今天,爸爸给你写信,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说实话,王启元,我的孩子,你一直就是我们的骄傲。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无论将来你如何发展,相信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儿子,三岁时你就能独立生活。
冬天,爸爸妈妈批改试卷,只好留你一个人在家。你毫不含糊,和我们再见后,就一个人歪在床上看电视。等我们回来,你衣服也不脱,缩进被子里,呼呼大睡。我们给你脱掉衣服,搬过来,搬过去,像搬一块温暖的小石头。你也不会醒,照样会你的周公。
你习惯了,我们也习惯了。作为一个教师家庭的孩子,你从六个月就被送到家婆那里,一直到会走路才接回来。孩子,你比别人少了多少宠爱和关怀啊,不过,这不止是你,也是我们全天下教师的集体悲剧!
二年级的时候,你就能骑着自行车上学了,你自己打饭,自己安排生活,从不需要我们过问,有时候你还吹嘘,说自己能吃到免费的午餐。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你还偷偷给我们做过几次饭,香喷喷的米饭,一直到今天还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每当想起你做饭的场景,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真真切切的记得,有一天,我们下班回家,突然感到你有一点神秘,鬼鬼祟祟的,一溜烟朝厨房跑去,我们赶过去一看,原来你偷偷做好了饭,正打开电饭煲,向我们邀功请赏呢!看到饭做得松软,不干不湿,我们非常高兴。于是,狠狠地把你表扬了一番。
受到成功激励的你,大喜过望,不断想把话题吸引到做饭上去。
后来有一天,我们很忙,于是,委托你做饭。
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不放心,又给你打了电话,结果,回来一看,你正在那里如醉如痴的看电视,饭,自然是忘记煮了。你挠着头,不好意思的说,我忘记了。笑容里有讨好卖乖的味道。
第三次,我们是监考,你是早就放假了,于是,我们又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你。为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我是千叮咛万嘱咐。回到家,你还在那里看动画片,我问你:“有没有做饭?”你说:“做了。”说完,就跑到厨房去,打开电饭堡,给我看。结果,他自己的脸色变了,又是讨好的神色,我问:“怎么啦?”他吞吞吐吐的回答,“我忘记放水了。”我大笑,说:“你真想让你老爸吃干饭啊!”
为了让你摆脱煮饭不成功的“阴影”,我决定再给你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你的第四次做饭。
回到家,你唱着歌,打开电饭堡让我们看,哇噻,饭做得精致,香喷喷,雪白雪白的。我们也是饿了,带回了几个卤菜,就准备开饭了。可是,找来找去,找遍了任何角落,就差找老鼠洞了,都没有找到饭勺子。在绝望中,我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儿子把它煮到饭里去了,一查看,果然如此。
后来,我再也不想让儿子做饭了,但儿子坚决请缨,大有和做饭决战到底的气魄。我被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答应给儿子最后一次机会。
晚上一回家,儿子慌忙打开电饭堡,我马上闻到一股锅巴的清香。原来,我们刚刚上班,儿子就把饭煮了,这餐饭,儿子整整烧了5个多小时。
晚上,我们吃着香甜的锅巴,想起了小时候,每当我饭吃多了,医学上叫积食,我妈妈一定要让我喝锅巴汤(在锅巴中加入水,烧得香味馥郁,而且很有嚼头。)感觉特别好喝,有时候加一点青菜,调节调节口味,疗效很好。
儿子做饭,让我获得很多教育的启迪,对孩子而言,他们喜欢尝试,这种尝试的成功,以及大人的夸奖,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但是,一旦这种工作变成了任务,孩子就变得漫不经心了,甚至有一种本能的拒绝。教育,一定要变成被教育者的一种需要。我们一定要寻找机会,一定要学会等待,对孩子而言,任何一个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一种经历,然后,在岁月的长河中淘洗出金属的光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营养和必须。
诗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来的天使。这句诗在一个父亲的眼里,多么富有深意。
孩子,今年暑假,你真正承担了一个成人的责任,送奶奶回家。横跨两大省,行程近千公里,你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还给我们带回了一大堆好吃的。孩子,你是好样的。这个评价,爸爸在心里说过无数次,但今天,我要郑重告诉你。
儿子,你和中国教育制造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你是独立的,个性的,鲜活的,有创造力的,也是特立独行的“这一个”。
孩子,你一定会感到奇怪,除了鼓励你读书之外,爸爸从来就没有辅导你功课,印象中,好像一次也没有。因为爸爸也吃不准,我究竟是喜欢所谓的尖子生呢,还是喜欢一个内心丰富,健康活泼的孩子?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你是后者。
我之所以踌躇,是因为我害怕别人的眼光,那些被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所糟蹋的人,他们对你异样的眼光,会使你澄澈的心灵蒙尘。人毕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质,没办法摆脱社会的束缚。我们活着,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这就是人,是人的悲剧,也是人的进步。孩子,我说的这些,你能明白吗?
想起了郑渊洁,那个童话大王,像老母鸡护住小鸡一样,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很多人认为他的孩子失去了学校,但很少有人想到,他的孩子因为失去了学校,反而获得了真的教育,获得了真正完整的童年。
我曾看过这个孩子的相片,干净得像天池的湖水,阳光得像长白山的雪。
有时候,学校是离教育最远的地方,难道不是么?
现在,我的好朋友干国祥和铁皮鼓都让孩子辍学了,两个孩子在一起修学,研读最本质的经典,与最美好高贵的作品对话。她们学得轻松,快乐,干如云对《吉檀迦利》的点评,我是要欣然阅读的,并从中获得诸多启发,而她现在只有十三岁。皮鼓家的依依,几年不见,简直焕然一新,整个换了一个人。自信,阳光,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落落大方。皮鼓告诉我,让孩子在学校里浪费时间学无用之物,然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剔除这些杂质,这是对孩子的双重伤害。
孩子,但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我没有那么多的空闲,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爸爸不妨也告诉你,我暂时还没有他们那样高的水平,不能给你最优质的教育,否则,我也宁愿那样做的。
不过,孩子,从小学到今天,爸爸依然认为你的教育是成功的。
因为张敏亚老师,徐丽珍老师,吴海燕老师,谈亦能老师等等优秀老师的呵护,因为她们的耐心、细致、宽容,你从来没有失去孩子的本性。这是最可宝贵的,也是我最感激她们的地方。
考了100分,你不放在心上;考得不好,你也并不难过。每天,你都沉浸在伟大作品中,一个人读到深夜,每个周末,你都泡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里。孩子,你的心灵比天空还要广阔。
有一次,爸爸嘲笑你,王启元,为什么你的作文总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你突然就脸红了,然后,你就下决心了,开始写长长的作品。你的处女作叫《贝洛·特里亚之古老时代》,一部科幻小说,一写就是30多个章节,好几万字。
想象神奇,光怪陆离,精彩绝伦。老实说,无论如何,我是写不出来的。每天,我们都是你忠实的读者,是你的粉丝。欢呼下一个章节,谁能够在毒龙岛中挺身而出,开创一个新的英雄时代?
我去莫干山回来的时候,我的电脑屏保被你换了。你做了PPT,展示你的伟大作品。一行大字划过——《贝洛·特里亚之古老时代》,王启元著。举剑问天,天当臣服!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实力决定一切!
然后,就是一系列精彩的PPT展示,各种武器装备,人物造型,一览无余。孩子,知道吗,这就是你的创造力。
你的毅力,向来就是我最佩服的。小的时候,有一次,你告诉我们,你能做100个仰卧起坐,把我们吓了一跳,打死我们也不会相信。但你就开始做了,做到最后,脸色煞白。我们让你停下来,你就是不停,一直做到100个……
永远不屈服,永远面对困难,永远坚守男子汉的倔强,这就是你的秉性。爸爸希望你的这个秉性不要丢。男子汉,永远要学会承担,学会笑对困难,学会应对一切。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海啸于后,而不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