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鸣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杠杆买房,买在山巅。贷款开店,倒闭赔钱。梭哈 ... ·  18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很多人都很害怕trading ... ·  昨天  
中产先生  ·  不安稳的开年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刚刚,青岛皇家美孚紧急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鸣

被撕掉的书本像雪花一样飞舞

张鸣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6-09 06:01

正文

                           

                                   

这些年,每年的高考季,都会出现这样视频,几层楼的教室,冲出来的学生一齐撕书,被撕掉的书本,像雪花一样飞舞,下面,一个清洁工拼命地扫也扫不过来。

这现象表示了什么呢?高考完了,教材教辅都没用了?那么,如果考的不好,还要复读怎么办?就算自己没用了,课本也用不着撕掉呀,即使没有转给下一级同学的可能,当废纸卖掉,也是可以的呀。

我想,考生们是在出气,是在发泄。骨子里,他们对这些教材教辅,是有恨的。据说,凡是撕书的学校,都是高考的重镇,在那里头,学生复习高考的场地,有如监狱,每日早早被押着起床,很晚才能上床,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日复一日地做题,做题,再做题;考试,考试,再考试。摸了底,再摸底,反正不到最后进考场那一日,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人都给管得牢牢的,身心折腾得倦倦的。虽然说,每日督催逼命的是老师,还有背后的家长,但是,有几个人敢打老师家长呢?发泄,只能冲着教材教辅去。

在古代,凡是进学的人,都被称为读书人。读书人在社会中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整个社会对书本的敬意却无以复加。大字不识一个的贩夫走卒,也知道敬惜字纸这回事,捡到了带字的纸,不能随便处置,要拿到专门的焚纸炉中焚化,以免亵渎了字纸。这份对字纸的敬意,当然早就没有了。但是,对书本怀有一股子恨意,却也是近年才有的事儿。

高考是为了进大学读书的,尽管家长对孩子有各种期待,但似乎没有人反对自己家的孩子做一个读书人。然而,做读书人的人,在大考之后,却要把书本撕碎,狠狠地丢下去,这种对书本的恨,其实证明了我们教育的失败。事实证明,这些考生进大学之后,有相当部分的人的确不喜欢读书,对读书,有一种深深的厌恶。不光恨教科书,连带着对所有的书,都没有了兴趣。这样的人,即使勉强去上课也无非是应付考试,哪个老师给分容易,哪个老师就受欢迎。老师布置的参考书,摸都不摸。布置的作业,就从网上下载,复制粘贴。这样上大学,能学到什么,真是天知道。古代社会,在八股取士的时代,士子们在复习考试期间,也会买很多“高考复习资料”,教你怎样写八股文。考中之后,几乎没有人再会看一眼这些复习资料,但是,绝对没有听说过有谁把这些复习资料都撕掉的。敲门砖用过就丢,当然没有问题,但也用不着砸碎。显然,现在的考生,对当下敲门砖的态度,要远过于古代。从弃之不用,转化成了对读书本身的厌恶。

其实,上学主要就是为了学会读书,学会了读书,一辈子就可以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提升自己。如果对读书没有了兴趣,即使勉强对付下来了功课,出了校门,基本上也是个废物,根本做不了什么。从这个意义说,拼了命学会了考试,最后考上了,人却给毁了,成了一个恨书的读书人。现在人们都在骂大学,大学是不怎么样,但更严酷的事实是,人还没进大学,就已经不喜欢读书了。厌读的形成,恰是高考之前,每天十几个小时盯着书本做题造成的。

目前这种以备考为目的的教学,容易摧毁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已经有很多例子了。但是,哪个例子,也比不得这如从空中雪花般飘下的书页,更令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