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四次“收藏热”,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间和清末民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市场上艺术品交易频繁。
“盛世兴收藏”,当前,正是中国第五个收藏盛世,收藏更被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最火的一种投资方式,那么,全民收藏时代如何才能“藏”出财富?
财富真的能“藏”出来吗?
继股票、房地产之后,艺术收藏品成为又一个人们倾心的投资工具,被誉为“第三极财富”,
不少人涉足艺术收藏领域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是,艺术品真的“值钱”吗,或者说,财富真的能“藏”出来吗?
有这样疑惑的朋友们不妨想一想,以邮票为例,80年代一张“80猴票”售价面值8分,整版也不过是6.4元,
而如今——被誉为“金猴”的80猴票可以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
邮票史上的升值奇迹,民间一直流传着
“
一版猴票一套房
”的说法,并且价值还在一路上涨。
又如当年,购买齐白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家画作,不过每平尺几元钱,仅仅几十年过后,仅以齐白石为例,
2017年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拍卖中,
齐白石转型期代表性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加佣金
9.315亿元的高价成交
,刷新我国艺术品最高成交记录。
无数的事实证明,艺术品收藏确实会给藏家带来丰厚的收获,包括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当然,
这些都是建立在“藏”的基础上
的
——
藏,即有时间的流逝过程,如果怀着“立即变现”或以“是否能立即变现”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这不是收藏,也注定不会获得收藏的乐趣。
该收藏什么呢?
艺术收藏品品种类型众多,很多“非资深”藏友往往会有种“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感觉。
其实,当代收藏除“古玩”外,多了一个收藏大项:“今玩”。所谓“今玩”,即当代创作的艺术品,如新字画、新陶瓷、新玉器、新紫砂壶,还有邮票、钱币等等。
今天小藏就简单为您介绍一下当前最为热门的6种艺术收藏品的门类——
俗话说“家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悬挂或收藏一幅画,可以为家庭带来文化的支撑、源远传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书画艺术品更被称为“挂在墙上的软黄金”,自古到今都是收藏市场的宠儿。
书画艺术品不但保值功能强、抗风险力强,未来潜力更是被看好,近年来不断走高的书画市场不断地证实着这一点。
瓷器,是“与国同名”的存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瓷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从一定层面上,完全可作为中国的象征和代表。
古瓷之外,当代艺术瓷器精品、珍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亦将载入中国陶瓷发展史,最终凝聚成融古开新的历史价值。
钱币收藏,尤其是人民币收藏,作为门槛较低、较为简单的门类,历来是备受欢迎的存在。
可以说人民币是“收藏投资两相宜”的品种,从情感角度,每一套人民币都代表一个时代的发展,它不简简单单是一张纸,更是收藏者对过去情感的标志;从投资角度,前三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后,市场价值均大幅上涨,第四套人民币“退市”刚刚一年,也立刻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应……
集邮在我国的收藏界,处于“元老级”地位。很多收藏爱好者一开始都是从邮票和钱币收藏起步的。
无论国际国内,作为文化产品的集邮市场自始至终长盛不衰,邮票收藏是一个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全球性市场。可以说,邮票收藏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富裕人士,同时也吸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和历史研究专家加入其中。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可想而知有多少,个个都能堪称“极品”。
仅以“燕京八绝”举例,
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
……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
红色收藏是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
以毛主席像章、毛瓷等为代表的红色藏品,承载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成为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