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杨圣梅接管了新的班级。开学第一天,一个叫“拽娃儿”的小男孩——小陈最先引起她的注意。乱接嘴、好动,总是捣乱课堂,一会儿把文具敲得叮咚响,一会儿叽叽咕咕发出怪叫,一会儿人影都不见了——趴桌子底下去了……课间,也不断有孩子来告状,“老师,拽娃儿抢我文具盒。”“拽娃儿打我。”刚到班上,杨圣梅也想和孩子们先亲近,搞好关系。所以叫住“拽娃儿”,想和他聊聊天,没想到他白杨圣梅一眼像泥鳅一样溜了。有学生告诉杨圣梅:“拽娃儿很拽,谁的话也不听。”哦,难怪叫“拽娃儿”啊。
有一天,小陈一进教室,杨圣梅就发现他手臂上、脖子上一条条发乌带青的伤痕,估计是因为调皮捣蛋被家长责罚了。一问,果真如此。看着他满不在乎的样子和那一条条刺眼的伤痕,杨圣梅很心疼。
下课了,杨圣梅把他叫到身边,和他聊天:“孩子,疼吗?”
“疼。”
“我也心疼呢。”说着,杨圣梅轻轻地搂住他。
他愣了一下,身体下意识回避了一下后没有反抗,就那么僵硬地站着。
“宝贝儿,被妈妈打心里一定难受,对吧?”
孩子垂下眼帘,故作轻松:“习惯了。”
那一刻,杨圣梅却是难受的,忍不住搂紧了孩子:“对不起,宝贝儿,我没有及时把你的进步告诉妈妈,要是妈妈知道你进步了,可能就不会打你了。”
小陈惊讶地看着杨老师:“我不是还犯错了吗?”
“谁不犯错呢?虽然你偶尔还会调皮,但比起过去,已经有进步了啊。不信问问同学。”
于是,杨圣梅叫来一个女孩子,冲她使了个眼神后问:“思思,你和同学们是不是也觉得小陈同学这学期比过去有进步呀?”
聪明的思思一下就明白了杨老师的意思,连连点头:“对呀对呀,比过去乖多啦。”
小陈听了,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僵硬的身体变柔和了,往杨圣梅怀里靠了靠。
杨圣梅握住他的小手,说:“瞧,同学们都夸你呢。妈妈听了肯定也非常高兴,要不我抽空去你家家访,把你的进步当面汇报给妈妈,可以吗?”
小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小脸蛋红红的,急切地问:“老师,哪天去呢?今天吗?”看样子,是巴不得立刻告诉妈妈呢!
于是当天下班后,杨圣梅去了小陈家。小陈妈妈一见到杨圣梅就很难为情地连连致歉:“杨老师,实在是给您添麻烦了,孩子让您费心了。”杨圣梅故意当着“拽娃儿”的面说:“陈妈妈,您误会了,我今天不是来告状的,是来报喜的,小陈这学期有进步呢。”陈妈妈喜出望外:“儿子,太让妈妈惊喜了!”
然后,小陈乐滋滋做作业去了,杨圣梅和陈妈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陈妈妈告诉杨圣梅,小陈从小好动,控制不住自己,在学校经常闯祸。陈妈妈说,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她一生气就使劲儿揍孩子,揍了也不见效果,依旧惹事,她都绝望了。
杨圣梅让陈妈妈别灰心,给她讲“吸引力法则”,让她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待孩子,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表扬,肯定他。陈妈妈也表示今后要调整心态,尽量鼓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