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源:IM Free
哪部电影曾经让你在深夜里痛哭?
《爆裂鼓手》
因为羡慕,因为我从来都没有那样炽烈的热爱,别说是爱,很强烈的恨,很绝望的悲伤,很无奈的沮丧,我都没有。
我喜欢踢足球,喜欢弹吉他,可球踢得一般,吉他弹得也不好,
但当别人问起“你喜欢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会告诉他,“我喜欢踢球,喜欢弹吉他,对了,我还很喜欢生活。”
我很羡慕那些拥有炽烈的感情的人,我曾经一度也想当这样的人。
第一次看《爆裂鼓手》的时候,我大三。
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市区逛大书店,很巧,我遇到了高中时候很喜欢很喜欢,但高二就离开了这里的那个姑娘。
大概有,四年多没见了吧,我听声音辨认出她的,我当时想,这个姑娘的声音好熟悉啊。
然后她就回头了,她愣了,我也愣了。
可是愣了之后,得有话说吧,说什么呢?当然是好久不见。
我说,好久不见,她说,好久不见。
我说,你不夸夸我,长高了变帅了之类的?
她笑了,你也没长得很高。
我盯着她的眼睛,咖啡色的美瞳,我说,你倒是变漂亮了不少。
然后我还应该再说些什么的,毕竟这么有缘,这大概算一种缘分吧。
我们站在扶梯的出口,挡住了后面人的道路,后面人说,麻烦让一让,我们就让一让,姑娘在笑着,浅笑,不知道是在笑缘分,还是单纯的觉得尴尬,我忽然指着她背后,书店二楼的天花板上,挂了一个巨大的海报,儿童读物,一个卡通的宇宙,我说,“看,飞碟!”
最烂的“再遇见对话”也不过如此,“看,飞碟。”
之后我们道别,连“再见”也没说,她说,“我去三楼。”我点头,“恩恩,我就在二楼看看。”
我买了书,付了钱,走出门,抬头看天都黑了,“哪特么有飞碟啊!”我心里自己骂了自己一句。
其实我脑补过的,也只是脑补,脑补我在飞奔,我甚至脑补过了细节,我急速转身时鞋子摩擦地板的声音,不小心撞翻的几本书,对挡路的人说着抱歉的“借过”,然后我疯了似的找她,找那个姑娘。
脑补归脑补,现实归现实,况且,我有那么想吗?
那晚我吃了麦当劳,吃了新口味的圣代,喝了新口味的气泡果汁,然后再坐车回学校回寝室,洗衣服洗澡躺床上看书。
什么都没想,真的,什么都没想,连飞碟也没想。
那晚我习惯性的失眠,随手翻到了《爆裂鼓手》这部电影,“好像最近挺火的吧,”我心里这样想,然后点开看。
看完我真的哭得跟傻逼一样,起床翻箱倒柜找烟,翻到了几个安全套翻到了两张挂科的成绩单翻到了上海世博会的纪念章,就是找不到烟,一根都没有。
我蹲在厕所哭,厕所特臭,我不想张嘴哭,就低着头,声音特别像奇怪的笑。
跟姑娘无关,我在想,我什么时候该有这样热烈的,炽烈的感情啊?
大概这辈子都不会有。
就好像《爆裂鼓手》里的主角一样,我后来思考过自己,我甚至从来没有,从来没有为了一件事情,开心也好,愤怒也好,怎样都好,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地说一句“f u c k”,从来没有。
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我还没有遇到,但炽烈的感情真的不属于我,我羡慕,但我似乎也并不选择,就好像即使那天晚上我莫名其妙地哭完之后,擦擦眼泪,还顺便对着镜子照了一下有没有多长痘痘,还顺便打开了厕所的排风扇。
然后我问自己,因为什么哭啊?真的有必要哭吗?
好像,也没有吧。
好像,怎么样,也都可以过下去吧。
就这样过下去吧。
知友热评
写的太好了。就像年少时的各种煽情的行为只是感动了自己,别人也许不明白你那一刻的热情澎湃,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
—— 明子
《立春》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歌里面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鸡汤里说:坚持就能成功。这部电影告诉你:错!梦想算个屁,谁也别装逼。多的是被生活操了,还没操爽,但是学会低头的人。这不是理想的错,也不是人的错,是谁的错,天知道。
如果你第一次看这电影,会忍不住替每个角色尴尬。
女主角王彩玲,丑,土,肥,穷,大龄未婚,憋到暗夜听隔壁叫床。但她也有自己的骄傲,就是唱歌剧。也有自己的理想,就是去北京唱歌剧。但是你根本就没办法相信她,因为她长的实在不配有理想。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她的理想,只是妄想。但有理想确实了不起啊,所以白天时,她照样在貌美如花夜夜有性生活的女邻居面前,露出如此自信骄傲的一面。↓↓↓
事实呢?她只是这边缘小城的知名女高音,乡村名媛,时尚先锋。她不屑与鸡零狗碎的邻居做朋友,也对李逵似的五大三粗的工人仰慕者冷若冰霜。唯一使她动心的人,是一头油腻长发的画家黄四宝。尼玛比她还穷。
到底因为什么喜欢他?他帅?他画画?他屡次落榜?傻傻分不清楚。她当裸体模特给他画,存着勾引的心,在短暂的时刻里互为知音,但太尴尬了,脱光了都没能来一发。↓↓↓
在黄四宝又一次受挫酒醉后,王彩玲看准时机,终于把丫睡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性生活让她心神荡漾,当她对镜描红妆时,也许没料到,黄四宝醒来后,会去她教书的学校大闹一场。当然这事黄四宝也没啥错,他委屈死了,我拿你当朋友,你却睡了我。这场艳遇,留下一个恶心的尾巴。↓↓↓
她幻想自己在剧院里高歌,有乐手伴奏,有观众鼓掌。她一字一句的唱出: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在想象的荣耀中,她穿着自己缝制的盛装跳塔自杀。她想死吗?她真的认为自己会死吗。我猜并不,她只是热爱戏剧化,她希望成为主角。↓↓↓
她在小县城街头艺术团唱歌剧,周围坐着神色冷漠的人,他们看不懂她,但她的观众,只能是他们。她华丽的演出服和周围冷色调的人们,形成强烈对比。尴尬喷薄而出。↓↓↓
这部片子看的我非常精分,我打心眼里瞧不起里面的每一位,认为他们才华不足以支撑野心,所有的苦都是自找的。一方面又深切理解,他们的挣扎与痛苦,心存希望与渺茫卑微。
他们就像有理想的飞蛾,觉得火种才懂它的美丽。努力靠近,然后被烤死了。
经常看这部片子,是想提醒自己:理想有时会把你灼伤,你所拥有的才华,经常配不上你的野心。如有执念,必然痛苦。所以有时候半途而废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呢。
知友热评
小时候觉得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慢慢发现,能力、机遇都很重要,努力不一定就有结果。也许大部分人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样想终究太消极,所以我会告诉自己,不努力连现在都不如。
—— Cathy JING
《我杀了我妈妈》 。来自 19 岁鬼才导演 Xavier Dolan(哈维尔多兰)。
影片讲述了一位 16 岁的同性恋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男主角由导演本人出演。随着叛逆期的到来,男主渐渐发现自己和母亲之间难以沟通,两人之间渐行渐远。并且他多次在脑内嘶吼,暴躁,愤怒。
这部电影其实投射出了大部分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矛盾。我们总觉得,母亲“只顾自己,却毁了我的生活”。
青春期的我们,正好遇上了母亲的更年期,于是两个暴躁的人就遇到了一起。可能我们心里有喜欢的人,有想要去选择的性取向,有喜欢的明星和想要去听的演唱会。但这些东西,妈妈不喜欢,妈妈不理解。
矛盾的产生总是源于这样的一瞬间。
我们互相吵架,暴怒,咒骂,我们心里曾恶毒的希望彼此去死,但却也在深夜的时候痛哭请求原谅。
这部电影让人感触颇深,每一个和父母有问题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
我和我妈坐下来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她发现了自己对我的过分操控(因为我是单亲家庭),我也发现了自己对她的不耐烦和抵触。
在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刚满18岁的我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了很久很久。
“我是爱你的,虽然有时候我不是很听你的话”。
知友热评
“如果我今天死了你会怎么办,我明天就去死”——《我杀了我妈妈》
—— 孤勇
《死亡诗社》
我看过的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前前后后得有七八遍吧。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个角色,都像是真的和自己做过同学一样。
每次看到结尾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哭。
「O Captain! My Captain!」
当 Todd 站上书桌叫出 Captain 的时候,我相信 Keating 老师已经成为所有观看这部电影的朋友的 Captain。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台词之一,也是一首诗的片段: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
Old Time is still a-flying;
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will be dying.
翻译:
劝少年们珍惜时光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
旧时光一去不回
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变得风中枯萎
知友热评
todd 站在讲台上闭眼创诗的时候我痛哭流涕
—— 赵安吉拉
《亲爱的》,没有孩子你永远体会不到,体会不到为什么黄渤出门倒垃圾也要背着睡着的儿子,赵薇低三下四不惜出卖一切就为了看别人的孩子一眼,张译如何疯狂而绝望地坚持。
知友热评
看到黄渤在楼梯上哭的面目狰狞,从来没有如此的难看。但那一刻却觉得他如此有魅力,虽然没有痛苦流涕,但我和他一起沉浸在懊悔、庆幸、痛苦和高兴里面,言语不足以表达其中情感的万一。里面的张译唱戏的时候泪真的是在眼眶里溜溜地转,仰头没敢让它掉下来。
—— 沙鱼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听说捐精时会给人看不可描述的场面
盘点 | 可能是你见过最全的零食推荐
自卑不一定是坏事
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难?
晚上不吃饭真的能减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