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松绑如箭在弦。
在2月10日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择机退出股指期货临时性限制措施。
期货人对本年度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翘首以待多时,去年12月中旬刘主席在大连表示,“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期货市场,今后我们会好消息不断好戏连台。”但是会有哪些好消息,当时刘主席并未详细展开。
近段时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普遍被期货人视为刘主席释放“好消息”的重要时点,而股指期货松绑也已被市场人士反复预测。(期货日报网)
股指期货松绑传言四起
早在去年12月市场上就有传言称股指期货存在逐步松绑预期,而后,股指期货松绑的传言就未曾中断过。
今年1月份中金所对此传言曾做过回应,中金所的官方微信称,“我所关注到,近期有媒体报道,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将有所变化。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股票市场健康平稳运行。中金所一直在研究论证相关工作,促使股指期货发挥积极的市场功能。”
中金所官方微信截图
业内对于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的呼声一直没有断绝。虽然期货业内人士对股指期货松绑充满期待,但普通散户对此仍有疑虑。
市场为期指正名 松绑料水到渠成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A股异常波动时,有市场观点对股指期货市场提出质疑,主要包括“期指助涨助跌”、“干扰A股现货市场正常运行”、“造成现货市场丧失对主要股指的定价权”。然而,最近一年多A股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显示,股票现货自有其运行规律,期指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影子”,并没有反过来左右“主人”,更不存在“期货主导现货”的情况。
具体来看,在期指市场的成交量方面,中国期货业协会今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IF、IH、IC三大期指品种成交量较2015年下降98.48%、95.42%和84%,成交额较2015年下降98.83%、96.59%和89.13%。在持仓量方面,部分资管产品和专业投资者仍有通过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所以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后,持仓所受影响较成交量小一些,但市场冲击不可小视。
业内人士表示,近一年多来,期指市场在两次贴水幅度显著加深时(2015年8月末至9月初、2016年1月底至2月初),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助跌效应”,股指在这两个时间段均曾探明中期底部,随后展开了一轮较长时间的中级上涨。当现货投资者情绪显著乐观、期指市场贴水幅度显著收敛甚至暂时升水时(2015年12月前后、2016年11月前后),期指市场并没有继续拉动A股现货多头并向上拓展上涨空间。(中国证券网)
据期货日报报道,行业内外对松绑股指期货已形成共识,为防止“一步到位”式松绑所可能产生的冲击,专家、学者普遍建议,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从临时性限制循序渐进的恢复常态,逐步放宽交易、保证金比率、手续费等限制条件。
或带来千亿资金
有专家预计,股指期货监管恢复常态将促进机构投资者丰富产品线,一些撤离的对冲基金也会回归。量化对冲产品一旦能够正常运行,将为股市带来一定量级的增量资金。
据《金融投资报》报道,在严厉的监管措施下,股指期货自2015年股灾之后基本上就已经“名存实亡”,其成交量也是一落千丈。相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A股牛市期间,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平均在10万手以上,单日成交时最高可以达到288万手,而现在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大约在3万手之间,日均成交量大约在1.5万手。不难看出,在限制措施出台以后,股指期货几乎成为一潭死水。
据了解,严格的监管措施出台后,由于几乎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市场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资金量较小的散户,这导致有套保需求的基金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缺少交易对手,不得不放弃股指期货的交易。
另外,在严厉的监管措施面前,比例过高的保证金,以及严格的交易量限制也导致股指期货的流动性极差,这也令对冲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几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