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oung村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官方订阅号。杭科院的年轻人,快到村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将门创投  ·  TPAMI 2025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oung村

课程思政大家谈︱朱永文:从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

Young村  · 公众号  ·  · 2018-05-10 20:44

正文

课程思政要怎么做?来听听一线教师的想法。


从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

《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体验

文/朱永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塑造和培养学生价值观的熔炉。如果说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那么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即使是专业课程教学也要突出育人导向,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华丽转身。在《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


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思政味”

高职课程教学的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以一个项目或任务为主线,使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实战化”,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思政味”。为此,《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助推乡村振兴,担当社会责任”而展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上,多位专家提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我国民宿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针对我国民宿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结合酒店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紧紧围绕民宿行业相关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设计课程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突破学科限制,突出实际工作环境现状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民宿经营管理实践联系密切的项目为载体,紧密结合民宿行业服务标准,以此构建教学内容。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设计三个学习情境:民宿开发、民宿经营、民宿管理;九个学习项目:民宿的相关认知、民宿的合理选址、民宿的设计装修、民宿的经营策略、民宿的营销推广、民宿的成本控制、民宿管家服务、前台客房管理、其他服务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实施:巧妙凸显“思政味”

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关键在于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为此,我立足《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课程内容,提炼出两山理论、文化自信、注重细节、诚信守法、创新意识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巧妙凸显“思政味”,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从而让“思政”入耳、入心、入脑。

1.践行两山理论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调研,在余村,他指出“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自此,“两山”理论从这里响彻全省、全国。在《民宿的合理选址》项目学习的导入时,我设计提问“民宿一般会开在什么地方呢,它们对自然环境有什么要求吗”?学生简单回答之后,我会有意识地讲解习近平的“两山”理论。在分析莫干山的“大乐之野”、丽水松阳的“过云山居”两家民宿选址的合理性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影响民宿选址的环境景观要素:风景佳、视野好,坐北朝南、山环水绕,有溪水边上流过。单元项目学习总结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护美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创造幸福生活,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2.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身份标志,文化自信首先要求对民族文化有高度的理性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血脉。在《民宿的相关认知》中分析民宿的特点时,强调“结合本土地域文化”,民宿的灵魂在文化、功能在生活,万变不离生活功能、不改文化灵魂;乡村有了历史才有生命,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有了乡愁才有我们精神栖息的家园。在《民宿的营销推广》项目学习时,强调“本土文化的运用”,将本土元素嵌入到民宿日常管理中去,比如邀请当地匠人展示手艺、建设农具展览馆、乡土文化才艺展示等。乡愁是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和事,是永远盘踞在我们心里难以泯灭的对故土一切事物的怀念,是藏于心底经过时光陈酿、往事勾兑的一坛醇香美酒,是我们的根和最宝贵的财富。乡村民宿留住了自然村落,更是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心灵的归所。

3.细节成就品质

春秋的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战国时的荀子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难以成江河”的名言。可见,任何事情的成败与发展都离不开“细节”。在分析民宿的经营策略时,我引导学生明确“极致的细节”、“参与感互动”、“讲情怀的故事”的民宿三大核心经营理念,告诉学生民宿的经营不能采取标准化的布置和服务,而要将硬件和服务的细节做到极致,让每个住客能从每一个细节里感受到民宿主人的良苦用心,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分析民宿的装修设计时,我进一步提出:所有的元素造就了最终完整的作品,无论是室内家居、景观盆栽、品牌符号、装饰艺术等,都要做到在细节上取胜,细节成就完美。在分析民宿的管家服务时,强调管家要知晓严谨的规范操作,在细节处、在常态中,其服务要更多地体现“家文化”、“亲情文化”,营造一个“家”的氛围。我用成功民宿的经营案例,引导学生“重视日常学习和工作的细节小事,树立匠人精神,铸就精彩人生”。

4.坚持诚信守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诚”,就是真诚、诚实;所谓“信”,是指信用、守信、信任。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社会安乐和平的基础。在分析民宿的合理选址时,我提醒学生要充分考虑农村房子有无违建,有无房屋产权租赁、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在租赁农村房子时,不但要有规范的合同,还要熟知村规民约;在分析民宿的装修设计时,我告诉学生要遵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省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等;在民宿日常管理学习中,我向学生强调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依法全力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5.培育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阐述: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民宿的装修设计》与《民宿的经营策略》项目学习时,我突出强调创意,“一千家民宿应有一千个风格”。发展民宿,需要有服务规范和管理标准,但不可提倡“千家一面”、“千村一面”。更多地倡导创意设计,让每家民宿都能体现经营者对乡村生活的诠释,融入设计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悟,适应入住者对乡村生活的诉求,从而实现民宿主题的多样化,住所设计的个性化,餐饮文化的本土化,闲暇活动的多元化,旅居生活的常态化。满满的创意,风格各异的“表达”,正是对乡村生活的多种理解和“表述”,正能适应和满足人们对于乡村民宿和乡村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向往和诉求。


三、课程的教学考核:加强巩固“思政味”

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应实施“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考核课程,加强巩固“思政味”,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以及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考核,倡导过程性考核、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情境考核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围绕着“助推乡村振兴,担当社会责任”的课程思政大背景,实施课程作业的改革,注重培育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前往自己家乡(或者周边乡村)开办一家民宿。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布置相应的课程单元“小作业”:家乡民宿的合理选址;家乡民宿的装修设计;家乡民宿的经营策略;家乡民宿的营销推广;家乡民宿的管家服务。在一系列课程单元“小作业”的基础上,最后形成期末课程考核“大作业”:家乡民宿的策划方案,作为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从而启发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点燃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