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尚志杂志
《KINFOLK》是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季刊,每期都包含了动人的文字与故事、深入有趣的采访,用美好的排版呈现、探索和记录生活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设计、旅行、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前战地记者回国搞“吃播”,1400万粉丝看他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仅199元拿下「HOKA同款性能」越野跑鞋, ...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你见过最脑残的设计是什么?我先来10个!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服气!卖到1000多的蓝牙耳机,竟然有几万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尚志杂志

社区 | EDM CAFÉ:在咖啡馆的天台上,看得到法租界的社区风景。

风尚志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6-01 21:31

正文



似乎每一座城市的社区店铺都在自我定位与周边环境之间找寻着最佳的平衡点。想要做到融合而不失特色,便民又坚持经营原则,保持互动又不添打扰,每家社区店铺表面的平和之下,都是默默付出的过程:糅合了矛盾、坚持、妥协与相互理解。




EDM CAFÉ 建国西路店


隔着一条街就能望到的“瞩目”与大隐隐于市的低调 ,在EDM CAFÉ 这儿,都能感受到。既共享同一团队打造的SOHO空间,又相对独立运营,位于上海的EDM CAFÉ 自身的综合性和其所在的社区氛围一样,多元而包容。


目前EDM CAFÉ 在上海开有两家店铺:五原路店与建国西路店。前者是大隐隐于市的“不寻常”街区(“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就位于此),后者是著名又低调的上海滩洋房一条街。两者之间有个共通点:同在法租界, 同在社区中


EDM CAFÉ 五原路店


这是EDM CAFÉ 落地之前秉持的原则。 围绕社区是EDM 运营的核心 ,因为在主理人看来,咖啡馆的经营离不开“沿街性”,这对于咖啡馆很重要,只有在走过路过、方便人们看到的情况下,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来;而社区化是EDM 一直追寻的,尽管当下在国内,“商业空间社区化”相对还不是那么成熟,但EDM 团队对此始终保持热忱,也一直努力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做不同的尝试。


EDM CAFÉ 在建国西路


看得到社区风景的咖啡店


建国西路的EDM 位于路口的拐角处。梧桐、洋房、单行道,建国西路满足了人们对于上海的其中一部分想象——小资、悠然的那一部分。一层咖啡空间, 从西、南朝向的窗户望出去,都是老街坊的生活日常 ,而改造前EDM 所在的楼房就已经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过去是老式商业用房,一楼为药店,二、三楼是棋牌室,招呼的都是周边的住户。而现在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顺应”了最初的格局:一层是咖啡店铺,二、三层为SOHO空间。


位于社区、融于社区。

咖啡区域上层的SOHO空间


最大的亮点,是顶层天台,放眼望去是 法租界中西共融的社区面貌 刻有1931年份的老式宅院、正在翻修的居民楼 、后来新建的购物中心……这一切都包含在EDM 天台的风景里。不过现在EDM 的工作人员常常自嘲:这个天台最大的功能还是“拍照”。因为有太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在此留下一张美好照片。


环境色调与家居细节都是EDM所讲究的

photo by 陶慧媛

适合夏天聚会的天台


而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建国西路这条街的魅力其实也经历过一定的起伏。这儿虽然有着很多老别墅、旧洋房等历史建筑,但是EDM 刚刚搬过来的时候,周边环境整体还是略显冷清。后来这边开始规划建设一个综合型购物中心,慢慢地也带动整个社区热闹了起来。


在EDM 的天台,看得到法租界的社区风景。


EDM CAFÉ 在五原路


一处处细节精心打磨


EDM CAFÉ 店铺之一所在的五原路71号,早年间是“中华圣公会救主堂”的遗址,曾经还作为基督教华东神学院。而在EDM 入驻前的最近一次功能使用是作为一所民办进修学院。


五原路浓浓的社区感,存在于街头巷尾。


沿街的北面,是通往EDM 的入口, 紧挨着的旁边是社区小卖店与邻家裁缝铺 。一条小道走进去,71号里容纳了一号楼与二号楼,都是整体独栋项目。其中一号楼是2015年的作品,由参与创作过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意大利建筑工作室Kokaistudios 负责设计建造;二号楼今年年初刚刚竣工,由EDM 所属公司设计团队自主出品。


窄窄的通道,连接着社区内外。

五原路SOHO空间


一期与二期在外观上保持同一基调:沿着建筑外立面规律分布的木栅栏,是其最大的特色,灵感来“自城市条形码”,用建筑师的想法解释就是:它可以连接建筑物间的庭院,可以连接室内外空间,创造出统一的建筑语言。


五原路店的后院,紧邻住宅区。


目前,五原路的咖啡店铺还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虽已经具备开门迎客的条件,但室内外的细节还处于用心的打磨过程。 南面邻着当地居民区的的后花园 ,要在盛夏到来之前,呈现给客人们;而与咖啡馆共生长的SOHO空间,提供的是长租项目,这让71号院内的楼群更像是 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小社区——大社区中的小社区



Q & A


能分享一下EDM CAFÉ 店名的含义吗?

EDM :EDM的取名非常温情,是主理人三个孩子名字的首字母:Eric、David、Momo。

EDM 的目标客户群是怎样的?

EDM :固定型的——居住在周边社区的喜爱咖啡的人士,附近办公楼的上班族,生活在法租界的外国人;流动型的——特意前来拜访的客人,来上海游玩的咖啡发烧友。


你们介意被贴上“网红店”的标签吗?

EDM :我们倒是不太介意。但是随着“走红”,也会带来相应的烦恼。会有很多人未经我们允许、也不打招呼,带着全套设备直接进门就拍照。不过我们一直秉持友好的待客理念,所以不会做一些强硬的阻止或通知。毕竟任何人前来,最初的原因是他们喜欢你、认可你。


EDM 建国西路店标志性的蓝色外墙

photo by 咏嘉嘉

独特的色调与造型,让EDM 成了镜头的宠儿。

photo by 黛西


不论EDM 的经营业态如何,相对周边的社区与社群,它毕竟是“外来者”。这期间是否也存在一些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摩擦呢?

EDM :这个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师们对这方面的感触会更多。EDM 两家店在装修过程中都遇到了与周边邻居的摩擦。五原路二号楼装修过程中,因为紧挨着的就是居民区, 所以如何妥善处理与周边社群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会采取一些友好的方式去缓和与周边社群的矛盾,比如建国路三层露台挨着隔壁邻居的窗户,我们就为邻居制作了一个挡雨棚,通过类似这样的方法去缓解甚至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沟通很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沟通去解决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