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千万不要滥用Stream.toList(),有坑! ·  13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Minio + Docker ... ·  13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java 插入式注解的打开方式! ·  昨天  
芋道源码  ·  深度解析 DeepSeek 的蒸馏技术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今年这情况。。大家多一手准备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丝路新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竣工丨塑强基建支柱优势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 2024-10-30 18:50

正文


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西北院设计、中建八局承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从工程建设阶段全面转入投运准备阶段。屹立于西咸新区的丝路新港将振翅翱翔,为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陕西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体量70万平方米, 投用后 助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西北最大的门户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将有力支撑“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启航

丝路枢纽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整体布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古城西安的对外门户,着力体现十三朝古都悠久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航站楼设计巧妙融合了西安地域文化与现代航空港特色,秉承“长安盛殿、丝路新港、汉唐风韵、城市华章”的设计理念, 汲取汉唐建筑的意向风格, 采用“主楼+六指廊”的构型,从而凸显航站楼主楼形态与两侧六条指廊端部造型,形成“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主副组合关系,使得整体规划主从有序、向心聚合、层次分明。


▲“双坡双脊、重檐三叠”效果示意

▲东航站楼外观


东航站楼主楼屋面造型设计兼顾机场建筑大空间和工艺流程的需求,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抽象提炼,形成“双坡双脊,重檐三叠”的屋面造型特征,创造出独具西安特色的航空建筑外观。


▲商业文化展示区效果图


航站楼内部 20.5米的上夹层以“天上宫阙,印象长安”为主题,打造了一组传统建筑风格的文化商业展示区。这里设有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集中展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历次建设期间考古发掘的文物,可向旅客讲好机场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故事。同时,屋面区域还设置了截至目前国内机场最大的天幕系统,将文化名卷、西安景观相融合,带领旅客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建筑之旅。


突破

科技赋能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立工程项目博士工作站,突破多项建设技术难题。


东航站楼采用大跨度超长隔震结构设计,为解决超长隔震结构施工变形这一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协同国内知名学府、院士专家团队以及设计院,从理论、材料、施工部署、新型隔震支座、变形监测五个维度展开研究,形成超长混凝土隔震结构变形控制关键技术,控制航站楼整体变形。本成果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周福霖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东航站楼屋盖体系采用双坡单曲钢结构焊接空心球网架设计,最大单元长514米、宽254米,屋脊最高47.5米,由于屋盖下方主体结构标高不同、屋盖曲度大,工艺复杂、建设难度大。项目团队攻坚克难,通过组合施工技术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总结出一套关键施工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钢结构网架提升


针对东航站楼预埋部分,项目创新采用劲性钢骨短柱与钢混组合截面,融合钢结构与混凝土各自优势,确保结构卓越性能。项目还自主研发多功能拼装胎架,破解了胎架选样难、材料浪费及周转难题,大幅提高常规三角桁架等结构的拼装速率。


匠心

绿色发展


▲登机桥BAPV光伏发电屋面系统


在科技和效率方面做“加法”,是民航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光伏发电也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优选方案。东航站楼登机桥采用BAPV光伏发电屋面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节省了大量电力和燃料费,为机场开启“光伏+”绿色新模式。


▲“跑道石”地面


基于“绿色机场”的开发建设理念,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机场建设领域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课题,对破除N2指廊位置原有停机坪跑道混凝土,进行了深度加工再利用,在航站楼内部形成了特有的“跑道石”地面,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发。


东航站楼N2指廊原设计采用灌注桩基础,为提高建造效率,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预制空心桩内夯载体桩技术, 实现绿色建造,此法 在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尚属首次应用。


振翅

引领未来


为确保建设环环相扣、有序推进,项目团队运用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智能装备,通过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方式,以“数智化”手段实现精益建造。


▲ 航站楼全专业建筑信息模型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依托,深度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依托自主研发的建筑信息模型云协同深化平台,建立DVDC深化管理体系,进行全专业协同深化、整合各方资源信息,构建了1500万平方米全专业、高精度建筑信息模型。


项目技术团队定向研发,通过把控一次结构预留预埋、二次结构洞口及圈梁布置,综合大机电管线设计,统筹行李系统和精装修等多专业深化设计,共开发深化设计功能组件31个,提升各专业融合效率、建筑信息模型深化率及出图效率,完成管综深化出图70万平方米、深化砌体4.5万立方米、精准预留穿墙洞口6805个。


▲管综场模一致性对比


建设过程中,项目利用“建筑信息模型+AR”技术,通过“巡检二维码上墙”“BIM图纸云盘协同巡查”“放样机器人快速复核”“三维激光扫描仪现场实体验收”等四位一体的数字化巡检手段,全面落实建筑信息模型深化成果应用,保障工程建造一次成优。



:魏雅绮,纪文彬

核校 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