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lolapola
” 发现生活中的一万种可能:)
“
作为一个现代人好像不忙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忙是必须的,开口闭口就是最近超级忙压力超级大,没空给自己列计划达成目标。就我本人来说,我的忙是割裂成了现实和网络两块,每条线都分开进行的如火如荼,都需要顾及到,而我对自己要求一向又很苛刻,完美主义,总希望在那么忙的生活中再挤进去一点空隙来学习充实脑袋,这时候学会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很重要了。
”
每个人对之定义都不一样。我目前处于留学前在国内最后的两个月,并不需要每天9-5的工作,公众号是占去我较多时间的一个项目,所以碎片时间于我而言=晨起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公交地铁上的时间、饭后消食的时间、每晚睡前的时间。这些时间的共同特征是
在其中都没有必要的安排,可以随心所欲地被高效利用,却又很容易被忽视
,往往就是听歌看剧就这么浪费掉了。
背单词、读课文
相信很多人的一大目标就是要学好外语,如果没有在学小语种的话这门外语通常也就是英语,而口语一般都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个部分。我从小口语就好,回想了一下应该归功于我常年读书的习惯。在并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
读课文,寻找语感
,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大声朗读出来和纯粹的用耳朵听,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不相信的话可以
试着接下来28天每天晨读20分钟
,你会发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绝对必须。
背单词也是老生常谈了,有些外语达人表示背单词很低效,因为纯粹的背诵只是停留在阅读阶段,并没有把
【听得懂】
和
【开口说】
两块结合起来,所以说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大声朗读到准确,并且记下例句,纯粹的一眼扫过去记住,就很容易遗忘。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单词APP,百词斩、贝壳单词、沪江开心词产,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比较传统,用纸质的单词书也可以,形式并不重要,结果才是衡量一个方法是否有效的标尺。
因为基本没有学英语的需求,所以现阶段用的最多的是小语种比较强的“沪江开心词场”,效果还是蛮好的,闯关的设置也很有趣味性,就是例句不接地气地比较让人一脸懵逼……
听电子书
自从毕业了之后我很少再看纸质书了,一是携带不便,二是很难在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但是书还是要看,一段时间不看书会觉得自己焦躁指数明显up并且脑子有变笨的趋势。
中文的电子书在喜马拉雅上有挺多的,而且都贴心的分割成了20分钟-30分钟一集,特别适合坐公交、跑步的时候听。英语的电子书也是很好的选择,汲取书本养分的同时还能练听力,这里我推荐
amazon的audible
,虽然不是免费的,但是依托亚马逊的强大资料库内容非常丰富,从经典名著到纽约时报畅销榜,几乎都能找到适合的。
听podcast
我是很喜欢听播客的人,趣味性比电子书高很多,而且有很多互动环节,能吸收到别人的创意和灵感,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必不可缺。
我很少听中文的播客,但是这几年喜马拉雅荔枝等平台上崛起的内容创作者让我非常欣喜,用自己的母语也能听到更多优质内容,对于忙碌没有时间学习的年轻人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信息,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喜马拉雅上解说经典名著和美学的频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是毕业之后就很少听了,如果大家有推荐的,也欢迎在评论区里一起分享。
Apple自带的podcast是我听得更多的一个软件,我很少在podcast上听新闻,所以收听的频道大致有两种:德语学习类和灵感创意类,比较推荐的几个频道有:
Genieß Deutsch
,海德堡中德留学生做的文化脱口秀,能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Top-Thema mit Vokabeln
,DW的德语学习频道,其实它们网站下有很多不同的分类,Top Thema是时事类,语速适中,单词又不会很难,坚持听会有很大提高;
how they built this
,NPR旗下的一个频道,专门邀请名人和创业者分享自己的成功故事,非常有启发性。
写日记、随笔、抄歌词
这算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在碎片时间做的事情了。学习并不只是纯粹的大量输入,很多时候也需要通过输出来进行检验。写公众号要求我笔耕不辍,以前大学的时候写文字写的非常多,反倒是现在很少有单独的时间辟出来写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可能跟大学时期的文学背景有关系,即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文学没有任何联系,在空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抄抄诗抄抄剧本。
写作并不一定要在纸质笔记本上进行,我最常用的是Apple自带的笔记功能,以前Evernote用的也很多,但是后来手机内存越来越少,能少装一个APP就少装一个,于是在写作这块也变得更极简主义了。
公众号、博客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可以说是非常多元化了,不一定要坐在写字桌前拿着一本书才叫学习,甚至可以说毕业以后我用到绝大部分工作上的技能都跟书本没有任何关系。社交网络是很好的资讯来源,但是如何把握好,不让自己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焦虑感爆棚,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改天会做一辑公众号和博客推荐的内容,国内外哪些社交媒体对我影响最大,到时候再一一告诉你们。
抛砖引玉,我分享的所有干货其实都有个人生活偏见的成分,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着同样的人生轨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去接纳,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方式。
今日互动
对于碎片时间你有什么更好的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