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人
从这里开始自由的理解政治,自由的感悟政治。在这里为学术与公共生活搭建起平台。你的公民身份从这里再一次启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大年初六遇上立春,二十四节气新轮回…… ·  2 天前  
侠客岛  ·  中国表态 ·  3 天前  
半月谈  ·  今天开售! ·  4 天前  
政知道  ·  陈开强、周祥被省纪委监委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人

签名赠书来啦!复旦“新时代政治学教材系列”《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人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0-06 09:59

正文


本书简介



2024年9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周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国家理论、基层治理。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另主编论文集多部,在《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文史哲》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李  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兴趣为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与廉政建设、政治腐败的国际比较、职务犯罪的大数据分析等,在《政治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教育部202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安局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2018年度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阶层政治、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数字化治理。



包刚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政治学通识》《民主的逻辑》《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演变:西方政治的新现实》《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以及英文专著Politic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 (Routledge,2022)等。被评选为“《经济观察报》2018年度致敬作者”。作品先后入选“《新京报》2014年度社科类好书”“第一财经2023年度十佳图书”“腾讯读书2023年人文社科十大原创好书”等。


曾庆捷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2008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政治、政体形式比较、国际环境与政体安全等。在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Democratizatio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Political Studies, The China Quarterl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以及《比较政治学研究》《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序言节选



复旦学人在《政治学概要》《政治学概论》的基础上,赓续传统,传承拓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反思批判的眼光,吸收了当代政治学的最新成果,总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经验,编写了这本《政治学原理》。通读全书,人们不难发现编写者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实践与知识之间融会贯通新旧学理的学术追求和用心。

1.回归至简大道的终极关怀。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向是大众政治,政治知识由贵族、精英的垄断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掌握并成为大众改造和改善生活环境的武器。这种政治于国家而言,是要提供优良的治理,于社会而言,是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它们落在地上,无外乎表现为平等、富裕、正义、自由、有序的公共生活。政治学基础教材的“基础”就是要回答“落在地上”的这些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诸如国家、政体、政府、政党、选举、民主等,只有同这些问题连接起来,才是“接地气”的学问。《政治学原理》开宗明义:“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为人都要过群体生活,并且在群体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确认自己的价值。良好的政治安排、优良的政治生活,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而“政治学研究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旨在为'好’的政治提供理论指导,为人类美好生活创造优越的制度条件,解决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政治学的这种雄心,以及政治学对人类根本、重大问题的思考,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可比拟的”。

2.基于理论对话的传承出新。如前所述,从20世纪的《政治学概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的逻辑》,到21世纪的《政治学概论》政治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反映了不同时期复旦政治学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历程。新出版的《政治学原理》体现了这种政治信念和知识学理的传承、重建与创新。在《政治学原理》中,我们可以读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哲学、马克思主义学派或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左翼学者关于国家阶级性和自主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政府理论以及关于民主与政治发展的思想观点。传承不是文本主义式的复述,而是注入新质进行转换的理论对话。因此在《政治学原理》中,我们也可以读到大量基于现代政治生活和当代政治研究成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阐述,如政治权力的三重维度、现代国家兴起的条件及意义、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与特质、大政府与小政府的理论争议、民主与政治诸要素的关系与张力、选举政治的制度与行为逻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功能及与民众的关系、政治发展的实质和前景如此等等。这种融马克思主义政治原理和当代政治学知识学理的编撰工作不是简单的学术拼盘,而是一种对传统思想资源的调适性发展和对当代知识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它在某种程度上破除了那种对经典文本“照着说”而无视现代生活已发生根本性变迁、对域外知识“搬过来说”而不问中国实际究竟如何的教条主义,在传承和革新之间建构起富有时代意义的关联。

3.紧扣核心概念的分析结构。和早期的《政治学概要》相比,《政治学概论》和《政治学原理》都舍弃了一些篇目,如阶级斗争,政治革命,政治思想,人民和政治家,战略和策略,时代、形势和国际关系,而把暴力机关纳人国家,把行政管理和人事制度纳入政府,这是因为有些议题已不适合今天中国的语境,有些内容从属于更高层次的范畴。和《政治学概论》相比,《政治学原理》没有专章讨论政治参与、政治文化、世界政治,是因为政治参与从属于民主,世界政治在学科分野成熟的今天可出为外时者作专门论。书中明确指出:“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政治世界的关键行动者。有国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政治史也就是一部国家史。”在“政治学的对象与范围”一节中,原则、制度和行为三大领域分别指涉国家规定的政治价值、国家建构的基本政治安排与围绕国家资源配置展开的政治互动过程正是因为国家构成《政治学原理》的核心概念,三大领域便构成了《政治学原理》的逻辑结构,国家也就成为《政治学原理》叙事的主线,而分布在国家这张蛛网(逻辑结构)上并由这条主线联结起来并且获得意义的点便是权力、政体、政府、民主、选举、政党、政治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延伸出来的原则、制度和行为三个领域对政治知识的巨大整合力,抓住国家就是抓住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对于学生的政治学入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富有审辨风格的比较思维。一种几十年间大家都会不断编写和修订的通论式教材,要让学生读起来不觉得是炒冷饭,在知识上有进步,看问题的角度和解释的逻辑是至关重要的。在关于政体问题的论述中,《政治学原理》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三种视角--国体视角、政府形式视角和立法权与行政权视角,以及它们各自的理论渊源和解释效力。编写者指出,古典政治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实际上秉持的是国体的认识,即从“谁统治”而不是“如何统治”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出发,由此奠定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经典分类,虽然“谁统治”在亚氏那里并不是一个纯然的阶级概念,而是一个和阶级(等级)有关的统治者数量加统治者意图的概念。现代政治兴起以后,特别是20世纪大量不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纳入比较政治研究以后,传统的政体分类失去了原有的统治意义,“谁统治”的问题便转向“如何统治”的问题,政府形式的视角逐渐成为政体分类的主要范式,它的重要取向是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标准重新界分不同的政府形式。其实,这种范式并不能真正取消人们对“谁统治”的关切,也无法抽掉政权背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阶级属性。比较政治学中诸如“自由民主”“威权主义”“极权主义”的政体划分,用仿佛类似的表象掩盖不同政治、政权的巨大差异,在理论上具有严重的缺陷。编写者比较和分析了这两种视角,主张回到政体的经典定义,把政体视为由一定“实体分化组合的原则、方式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提出区分国家政体的简明(无争议)且有效(可覆盖)的标准就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5.走进历史深处的政治叙事。理论的力量,不仅在于明快的分析逻辑,而且有赖于叙述的感染力,这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者能否把似乎枯燥乏味的理据演绎通过富有个性特点的书写转化为和生活经验相通的知识,从而令人把文本阅读本身变成一大乐事。《政治学原理》的写作不是正襟危坐的“宣讲”,而是不无机智且有谐趣的“演讲”,有一览众山小的恢宏视野,也有逐层放大纤毫毕现的展示。例如,在讨论人类社会为什么产生权力这一问题时,书中介绍了德瓦尔(Frans de Waal)的黑猩猩群落的观察(生物学解释),也介绍了米尔格瑞姆(Milgram)的实验结果(心理学解释),讲了洛克(Locke)与霍布斯(Hobbes)的自然状态(理性选择),也讲了宗教与意识形态的控制(非理性因素),这些讲述给出了权力形成的微观机制,使人们对权力的发生和运用有了一种朴素、生动而深刻的印象。又如讨论现代国家诞生,编写者融机理与逻辑于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文艺复兴是怎样削弱了教会的势力,突厥入侵是怎样把大炮火药传人欧洲炸毁贵族的城堡,印刷术和新教的崛起又是如何推动了政教的分离,大西洋贸易和威尼斯流行的复式记账法怎么成为资本主义的前提,而欧洲绵延不绝的战争又是怎么缔造了现代国家,深邃的历史眼光加上条分缕析的叙述清晰展现了现代国家的旅程。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什么是政治

第二节 关于政治的四种定义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四节 政治学的沿革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起源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分析路径

第四节 政治权力与政治合法性

第五节 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第六节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危机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现代国家简史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力

第四节 现代国家兴起的意义

第五节 国家的阶级性与自主性

第六节 中国:从天下到民族国家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

第一节 市民社会的缘起与演进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含义和性质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范式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五节 国家与社会共生


第五章 政体

第一节 政体的分类

第二节 议会制与委员会制

第三节 总统制与二元君主制


第六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定义

第二节 政府职能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

第四节 政府间的横向关系

第五节 政府间的纵向关系


第七章 民主

第一节 民主的定义与概念辨析

第二节 民主的起源、发展与扩散

第三节 民主与民主转型的理论

第四节 民主与诸种政治要素的关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民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