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学地理研究
做最纯粹的地理!这里除了诗和远方,还有远方中的地理!我们关注高考,更关注您身边的地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会员内容年度精选|2024 ... ·  16 小时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会员内容年度精选|2024 ... ·  16 小时前  
审计芸  ·  DeepSeek:注会自媒体如何把金算盘弹成破锣 ·  17 小时前  
审计芸  ·  DeepSeek:注会自媒体如何把金算盘弹成破锣 ·  17 小时前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昨天  
创伙伴  ·  马斯克,DeepSeek头号黑粉 ·  4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软件大革命:Agent投资机遇全梳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学地理研究

海水倒灌&海水顶托

中学地理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0-22 13:09

正文




我国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10月21日早上,辽宁省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5个城市沿海地区突发海水倒灌,部分街道社区车辆被淹,有民房进水,积水深处超过半米,因事发突然,当地应急、消防等有关部门已在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和人员转移工作。气象专家分析称,这一现象可能与风暴潮叠加天文大潮有关。





一、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
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
1. 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
2. 地下水的过分开采
3. 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4. 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5. 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出现海水倒
灌的地点:
1. 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2. 喇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
3.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处。
解决措施:
首先,最关键的是要严控地下水开采量。制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的保护规划,以恢复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用水提倡循环利用,农业要加大节水型新技术灌溉设施建设。
再者,要支持截流、截潜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强地下水补给量,让淡水资源最大程度在内陆消化。





二、海水顶托



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
海水顶托指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很明显,海水倒灌使得海水到了陆地上,而海水顶托并没有。

常见发生区域

01 海水顶托
海水顶托示意图
在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地区,由于河水水位与海水水位差异小,加上密度存在差异,河水汇入海水中,不会马上混合在一起,而是会出现海水在下,河水在上的现象,海水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比如恒河入海口、湄公河入海口。

02 干支流顶托
在干支流交汇处,支流汇入干流时,由于受到干流的阻挡作用而产生的顶托作用。比如长江大部分支流汇入长江时,长江都有顶托作用。

03 湖水顶托
湖水顶托示意图
在地势低平的河流入湖口,湖水会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同时也存在湖水流出,注入河流时,河流也会对湖水流出产生顶托作用。比如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汛期长江对鄱阳湖的水流流出就产生了明显的顶托作用。
04 水库顶托
水库顶托示意图
在水库库尾,也即水库蓄水的末尾段,也称回水区,当修建大坝拦截河流时,开始产生回水,回水对上游来水产生顶托作用。

强弱影响因素

01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水体产生的顶托作用更强。
02 水位高差
注入水体与被注入水体之间的水位差越小,顶托作用越强。当被注入水体在某些条件出现水位更高的现象时,顶托作用会更强。
03 汇入角度
支流汇入干流的夹角越大(越接近垂直汇入),干流产生的顶托作用越强。
04 密度差异
被注入水体密度大于注入水体时,被注入水体由于密度大会在下对注入水体产生的顶托作用更强,一般河流注入海洋或者河水注入咸水湖时容易出现。

影响

流速减慢、泥沙淤积
顶托作用的发生会导致水流受阻,发生雍水现象,水体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泥沙淤积会抬高河床,在入海口或者入湖口地区形成三角洲。
水位抬升
顶托作用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从而会抬高水位,加上水流受阻,产生雍水现象,极易在丰水期引发洪涝灾害。





三、倒灌与顶托的区别



(一)海水流向不同
1.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
2. 海水顶托是涨潮时,海水水位高于河道出口水位,形成海水往内河倒灌的现象。
(二)发生原因不同
1. 海水倒灌的形成原因有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2. 海水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三)危害不同
1. 海水倒灌使得陆地上的水混了海水,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植物生存,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海水顶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或者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四、地理试题中的倒灌与顶托


奥里诺科河(如下图)是南美洲重要的河流,全年水位变化大,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甲河段一年有两次沙峰。汛期时河水倒灌进入乙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汛期时河水倒灌乙支流现象成因,正确的是

A. 汛期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增大

B. 下游水量大,流速快

C. 下游地势低平,流水不畅,干流顶托

D. 下游干流泥沙淤积严重

2.甲河段两次沙峰的泥沙来源分别是

A. 干流洪水携带、南侧山地水土流失

B. 干流洪水携带、海水顶托

C. 南侧山地水土流失、海水顶托

D. 干流洪水携带、支流退水输送

3.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A. 1-3月   B. 5-7月   C. 7-9月   D. 9-11月

【答案】1.C  2.D   3.D

【解析】

1.汛期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流域下游(干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降水量大,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且对支流有顶托作用,使干流排水不畅,倒灌入支流乙,C对,B错;汛期时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减小,故A错误;汛期时下游倒灌支流,从而使支流泥沙淤积严重,故D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汛期时,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干流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形成第一次沙峰;汛期时干流倒灌进入支流乙,导致乙支流淤积严重,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比降加大,从而使淤积在支流中的泥沙重新进入干流,导致第二次沙峰。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3.由上题可知汛期时因为干流洪水携带泥沙而使奥里诺科河含沙量较大,汛期刚过时,支流退水形成第二次沙峰,当第二次沙峰退去后,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降低,时间为刚进入枯水期月份。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城简图。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洣水河面上漂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水葫芦又名凤眼蓝、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干静的水面以及潮湿肥沃的边坡。当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考察小组航行走在堤坝ab,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中水葫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强度     B.河水顶托作用
C.河面宽窄     D.营养物质含量
5.洣水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北向南
4.B  图中水葫芦主要分布在洣水汇入湘江的入口处,河水顶托作用强,流速缓慢,导致水葫芦大量集聚。
5.A  根据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进而可得出堤坝b处指向正北。据此,可判断洣水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黄河水在入海口附近受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湿地也伴随而生,同时也不断变化,大片的芦苇成为这里最高的自然植被类型,也吸引来了众多北方野生鸟类到这里的芦苇荡产卵孵化。现在这里已成为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布图。


(1)说明海水顶托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2)推测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分析未来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答案:
(1)海水顶托可导致入海河水流速变慢,利于泥沙沉积形成洼地;(3分)导致河水和海水在洼地交汇积水,利于湿地形成。(3分)
(2)位于欧亚大陆南北方向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2分)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鸟类栖息繁殖;(2分)湿地面积广,水草丰富,为越冬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2分)生物种类繁多,为鸟类迁徙中转提供丰富的食物。(2分)(3)变化:湿地面积不断增大。(2分)
原因:随着黄河携带泥沙向海洋方向不断沉积,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3分)三角洲地势低平,受海水顶托作用,新的洼地不断积水形成新的湿地。(3分)

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大致经历了全新世早期(阶段Ⅰ)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阶段Ⅱ)下降、全新世晚期(阶段Ⅲ)再次上升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区域聚落分布、农业生产和文化兴衰。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如图为江汉—洞庭地区全新世中后期地形变化图。

(1)简要说明海平面升降和泥沙淤积对河湖水位的影响。

(2)间隙末次冰期后气候变化导致阶段Ⅰ水位快速上升的原因。

(3)说明阶段Ⅱ至阶段Ⅲ由高低不平的切割平原逐渐演化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的过程。

(4)简述全新世中晚期(距今约5500年)水文环境演变对长江中下游文化变迁的影响。


【答案】

(1)海平面上升导致河湖水位升高,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降低;泥沙淤积使区域易发洪水泛滥,促进河湖水位上升。

(2)末次冰期后,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来水量增加;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将寒冷气候条件下强烈的物理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带到平原河谷洼地中沉积,水位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顶托作用增强,水位上升。

(3)阶段Ⅱ水位下降,在(溯源)侵蚀作用下,河流下切,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被切割;阶段Ⅲ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沉积物在地势低的区域堆积,形成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

(4)(全新世)中期河湖水位降低,平原地区适宜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全新世)晚期河湖水位升高,洪水泛滥频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导致文化衰落。



说明:本文由中学地理研究整理自网络


本公众号全套课件会员价如下(点击名称预览)

1.2025届新教材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260元)

2.2025届新教材新高考二轮复习课件(98元)

3.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件(120元)

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课件(84元)

5.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课件(80元)

6.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课件(60元)

7.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件(76元)

8.世界地理课件(60元)

9.中国地理课件(25元)

10.新学期7套新教材地理课件汇总


复习提纲或答题模板链接

2025届新教材新高考——230个地理原理、规律答题思路汇编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期册期末复习提纲


购买方式:

扫描以下维码转账至本人如下微信或者加本人微信13710639484然后截图到本公众号或者“中学地理研究后台,并说明所购买课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