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文客栈
有态度、只原创,笑迎八方客,戏谑古今谈。(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已签约维权骑士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霍去病18岁从军,21岁成骠骑将军,出征时汉 ... ·  17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司马懿后代被追杀殆尽,全国诛杀司马氏,司马家 ... ·  3 天前  
济南时报  ·  济南有重要发现,多张现场照片传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文客栈

历史的另类脸谱: 士林寒心, 武将殉国, 袁世凯亲历的甲午战争

拾文客栈  · 简书  · 历史  · 2017-11-23 18:33

正文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十七):此城为吾冢也。

光绪二十年,丰岛海战后的第六天,清朝对日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大喜过望,经过十余年的强军计划,日军已经编练了六十余万新式陆军,而日军海军在性能与吨位上也已完胜清廷引以为豪的北洋舰队,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火的蔓延却是由袁世凯所引起的,他曾拍着胸脯给李鸿章保证日军不会增兵,而这一切假消息的来源,袁世凯本身也是受害者,在兵不厌诈的战场之上,各种消息扑朔迷离,斥候之间的搏杀,间谍与探子之间的对决,没人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但是李鸿章的性格也决定了战局的走向,庙堂之上的步步紧逼,他不得不战,看着暮气沉沉的淮军出征,他又何尝不知道凶多吉少,跟随他半辈子的老臣周馥劝慰他:“当思曲终奏雅。”而李鸿章何尝又不想急流勇退,明知外强中干的清王朝此战必败,李鸿章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就背上了避战保船的骂名,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早已不再是所谓的骄傲。

李鸿章真正寄希望的是历经二十五年,苦心打造的北洋海防系统,旅顺港、威海卫以及大沽口三大互为犄角的战略要冲,才是拱卫京畿的真正屏障,只有将日军拖入持久战,清朝才有更多的胜算。然而庙堂之上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骂声一片,光绪皇帝恨不得自己撸起袖子御驾亲征,此时只有在东线战场押运粮草的周馥和袁世凯知道这场战争真实的境况,条件的艰苦以至于历尽万难之后,也只能保证清军最基本的粮草供应。

在宣战的当天,慈禧移驾紫禁城,滂沱大雨中百官跪迎圣驾,因为路面积水,匍匐着的百官衣帽尽湿,而年过八十的内阁大学士张之万也是其中一员,耄耋之年的老爷子,因为在泥水中久跪而颤颤巍巍,不能起身,这位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堂兄,晚清士林的楷模之一,然而在慈禧的轿子在通过时,她连眼皮都没动一下,视之如无物,人群中还有新中第的状元张謇,目睹这般景象,心如死灰,多年之后曾与人言:“那一年士林寒心,三十年科举幻梦,了结于此。”

清廷宣战第四十五天后,苦苦支撑战局的淮军驻守着清军最后的要地平壤,日军16000余人兵临城下,疯狂进攻。在城池屏障制高点牡丹台陷落后,淮军名将左宝贵亲着御赐衣冠于城墙督战,这位一品武将知道这是最后的危急关头,所以当部下让其换掉引人注目的冠带时,他凛然拒绝:“穿朝服就是让士卒们看到我在这里,敌人注目何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