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峰会主论坛上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报告展示了哪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成就?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发布报告时表示,当今世界,信息化是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信息革命正从技术产业革命向经济社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包含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全力推进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等内容。
杨小伟表示,数字中国建设2018年整体推进成效明显,重大任务全面发力,重点工程纵深推进,优先行动落地见效,顺利完成国家信息化发展年度目标任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去年提升3.8个百分点。
网信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大数据产业等保持较快增长。
信息技术研发创新活跃,2018年国内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数达18.5万件,同比增长10.8%。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
政务建设取得突破,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
信息惠民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向纵深推进,2018年,中国两化融合指数达53,比上年提升1.2。
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
数据资源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数据内容消费成为新的消费增长极。
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明显,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办理时限压缩30.7%。
推进互联网法院改革创新,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加快建设,实现互联网纠纷案件“在线开庭”、“在线审理”。
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国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7位。
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大数据产学研深度融合,行业应用逐渐深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018年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天津、重庆、湖北、山东。
这些地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制定实施数字化规划和行动计划,整体推进信息化创新发展,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各省(区、市)信息服务应用指数排名,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浙江、江苏、北京、福建、广东、上海、四川、江西、山东、安徽。
这些地区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各省(区、市)信息技术产业指数排名前十位,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天津、四川、山东。
这些地区大力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强壮大新动能。
各省(区、市)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天津、重庆、安徽。
这些地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提档升级,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各省(区、市)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十位,依次是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福建、重庆、辽宁、湖北、宁夏。
这些地区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