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八卦历史课
不那么严肃的历史小课堂~ 公众号:历史千问(xhszgws001)
51好读  ›  专栏  ›  八卦历史课

比《清明上河图》长1倍,这幅《国家宝藏》里的名画耗尽18岁生命

八卦历史课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8 17:13

正文

说起宋朝的繁华,常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同时期的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

前不久,一档“博物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引起轰动,网友们热泪盈眶,感动得不行了。而这幅《千里江山图》,是其中首选的国宝。

那么,这幅画它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呢?

它的篇幅,比《清明上河图》全卷还要长1倍!?

它用的颜料,跟黄金一样贵!

它达到的艺术高度,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而它的作者,当时才只有18岁。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画成不久后,这个天才少年便死去了,就像是这幅画将他的生命耗尽了一样。

公元1113年,北宋政和三年,这幅《千里江山图》画成之时,被宋徽宗赐给了权臣蔡京。而蔡京在画中的题跋,成为了我们了解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的唯一的一手资料。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从这段引文中我们知道,王希孟原来是“画学”里的“生徒”,后被派入“文书库”。什么意思呢?“画学”是徽宗在1104年建立的皇家绘画学校。这个机构专门培养绘画人才,其中优秀的“生徒”,将来可以进入翰林院图画院工作。

而王希孟毕业后却进入了“文书库”,这是1106年徽宗设立的又一专属机构,其职能相当于中央税收档案库房。在里面,王希孟只能担任一些抄账、编目等书吏的工作。

为了改变命运,王希孟屡屡向徽宗进献自己的画作,但得到的反馈却是“未甚工”。可以想象,王希孟所遭遇的尴尬和不被认可,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段“明珠暗投”的时光,让他憋住了一口气,最后迸发出了千古不灭的光芒。

机会终于来了,徽宗这个艺术皇帝独具慧眼,发现了王希孟是个可造之材。就像李白的诗也大都不符合格律一样,真正的天才,那些条条框框是限制不住他们的。

于是,在徽宗的支持和亲自教导下,王希孟在短时间内技艺大进。不到半年,就画出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并得到了徽宗的激赏。将它赐给当时最受宠的权臣——也是他艺术上的知音——蔡京(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却被徽宗赐给了一个比较疏远的收藏家。一亲一疏,可见这幅画在徽宗心目中的分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