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会期自3月4日至3月11日。本周市场指数层面出现一定分化,上证指数本周上涨0.63%,而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均出现下跌。本周末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CPI与PPI数据,2月CPI同比上涨0.7%,而PPI同比下降2.7%。CPI环比与同比均上涨主要由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带动,其背后则反映出春节期间消费需求火热。值得关注的是,非食品价格上涨反映了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交通、旅游、电影、演出等价格上升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0%。PPI下跌主要由建筑产业链以及新兴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拖累,其供需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宏观来看,今年经济工作部署更多在于“质”而非“量”。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GDP目标是“5%左右”,该目标基本符合预期。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政府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政府投资方面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相对适中的GDP增速目标与全年财政政策表述都反映出今年我国总量政策将保持定力,经济定调仍然偏向“温和复苏”而非“强复苏”。
在全球地缘风险可能出现重大不确定性的关口,当前政策的基调依然将以安全为重心,强力财政政策刺激出现的概率不大。另外,24年新能源等行业的产能出清过程逐步开启,若实施强刺激政策,则或使得产能出清过程变得更加曲折,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工作任务的首位就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预计未来相关产业或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报告提到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3个方面措施分别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其中提到的8大行新兴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9大未来产业分别是未来显示、未来网络、脑机接口、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信息、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
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科技、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当前时点可结合国央企科技主线,关注相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