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门口跑地铁,北大的显微镜顶得住吗? ·  昨天  
科普中国  ·  每 28 ... ·  2 天前  
科学网  ·  福州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进入高发期!牢记这些,关键时刻能保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空气爆表3900?内含剧毒硫酸铵?雾霾流言大合辑,真相都在这了!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6-12-20 23:09

正文

作者:见内文

编辑:一个AI


废话少说,挨个开八——

雾霾里有硫酸铵吗?

过量会致人死亡?


大脸撑在小胸上

气象学博士后


收到一堆私信微信艾特问↓:

  1. 硫酸铵是灰霾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尤其京津冀的燃煤高排放,硫酸盐在灰霾的比例一直高,平常也有,并非这次的专利

  2. 伦敦杀人雾和中国雾霾的健康损害有所不同:伦敦杀人雾主要是SO2,形成酸性浓雾,具有急毒性,才会迅速致死。而中国雾霾主要是一种慢性的长期伤害,过多细颗粒物PM2.5会深入肺泡,而超细颗粒物PM0.1,甚至可以进入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伤,但并不会快速夺命。

  3. 这次雾霾很严重,提醒孩子不要出门是没错(我看最好大人也少出门),空净设备也有用,多喝水当然更没错了。


窗敲雨

果壳网药学编辑


空气污染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成分都是有的,这一次具体有多少这个我不清楚。

下面这个是截图自《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这些东西应该是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空气中又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来的


空气污染的长期危害是肯定的,但根据NIH旗下TOXNET数据库里的毒理学数据,硫酸铵自身的急性毒性应该比较低


“4000流明微距镜头下的北京雾霾”是怎么回事?



Big.D

果壳实验室


作为摄影爱好者简单说两句哈。先说结论:

  1. 这个效果是绝对拍得出来的,稍后上片子。

  2. 这个拍到的东西应该不是pm2.5本身,只是该时间下用微距头+4000流明灯在雾霾中拍摄时能看到的景象,那么大灯打着,你肉眼也能看到这些颗粒物

  3. 如果镜头里出现这个场景,还是请把口罩带上吧——哪怕不是pm2.5,这种细颗粒对你也没啥好处。

直接上我拍的视频转成的gif吧:


机身:我大松下最萌的GM1s

微距头:奥巴60 2.8 微距

灯光:4k流明的灯咱真没有,C8T6 啥的也没带,就拿了个Fenix E05 最高档85流明吧

拍摄地点:果壳四楼后仓库小黑屋……

拍摄方法:手动对焦到镜头前脸前七八厘米处,按拍摄键,然后努力殴打仓库里的麻袋.如果这里能放视频,你会听到很多啪啪啪的声音……



从此图可见,是能拍出类似效果滴。

虽然拍到了东西,但这些东西不过是空中的浮灰,你肉眼一样能看见。就像阳光下能看到室内的灰尘一样。而pm2.5毕竟只有2.5个微米大小,肉眼是看不到的。一般常见微距头应该在1:1或者更大一点点的放大倍率,这个倍率是不足以放大pm2.5颗粒到你能看到的尺寸的,要看到pm2.5颗粒得显微镜了。

当然人家原文也没说这个是pm2.5颗粒哈,我这里只是怕大家误解。

修订补充:有人提到pm2.5可能因为丁达尔效应被看到。或者说只要散射的光足够强肉眼就能看到,只不过是无法分辨它的细节。这点我不太肯定,颗粒物直径应该是到可见光波长的大小才会发生丁达尔现象,pm2.5的话可能有点大了?不确定能不能形成气溶胶什么的。


高空拍摄雾霾?

雾霾很重,但配错了图

文/Ent

今天还有不少媒体用这张图片来说明“高空拍摄雾霾”:


首先,这并不是高空拍摄,而是一个网站的地球大气模拟,网页标题和左下角logo都还在呢;其次,这个图确实是污染物,但并不是PM浓度,而是地表一氧化碳浓度的示意图。

真正的高空拍摄的图片,其实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张不是今天,是2013年12月7日Terra 卫星拍摄的):


这张照片非常清楚地显示了云、雾和霾的视觉区别:空气污染造成的霾是灰色半透明的,雾是白色且表面光滑的,中高层云则是凹凸不平,高居雾之上,边缘有阴影的。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去年前年网上流传的“高空拍摄雾霾图”,今年这张已经靠谱多了……


往年流传的“航拍雾霾”,其实是天空太亮、曝光不足的云彩……

而果壳主笔瘦驼从飞机上拍摄到的真·雾霾,是这样的:

@瘦驼 :

半小时前飞过天津,霾中正在建设高度超过500米的的“周大福楼”。


⬆️ 我觉得这个正确的图已经够可怕了,不需要用错误的图来吓人。

今天的pm2.5浓度

达到3900了吗?

达到了会是什么状态?


Revolucion

果壳译者


先快速说一下

伦敦雾霾的时候PM2.5并不是1600。1600μg/m3是当时的总悬浮物的量。当时没有PM2.5的数据,不过估算一下的话,可能在800μg/m3附近。

北京的PM2.5也不是3900,平均下来390μg/m3差不多……

(以及,写物理量不加单位的都是耍流氓这一点还用我说吗)

——但是,北京和伦敦能比吗??

2001年研究者整理了伦敦雾霾的数据:

可以看到,TSM(总悬浮物)的最高日均是1620 μg/m3。

总悬浮物包括PM10 ,PM10又包括PM2.5。当时的空气质量监测里没有区分悬浮物的颗粒大小,所以没有具体的PM2.5数据。(事实上,直到80年代末,西方国家法律才开始把指标改成更好的PM10,之前都只是测量总悬浮的。伦敦雾霾里PM2.5指数是1600”是一个很不靠谱的说法,因为当时的人根本没有pm这个观念。

虽然没有具体PM数据,但是可以勉强估算一下大概的量。比如这篇论文里用了0.6的换算,也就是PM10占总量的60%。科伦坡的一个研究给出来的是总颗粒物:PM10:PM2.5是4:3:2。每一次污染当然都不完全一样,不过大致估一下是能接受的。

不过,这只限于PM。伦敦雾霾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二氧化硫,而北京的雾霾没有这种酸性。所以特征是不一样的,单看PM并不能比较二者的严重程度

雾霾当然不是好东西。但是,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所以必须用客观的手段解决。我不认为张冠李戴、随意夸张和制造恐慌对这个问题有任何帮助。




同楼上,本AI在去年的文章里也说过类似的话:

辟谣并不是暗示雾霾不严重。正因为雾霾严重,才更需要辟谣。“解决空气污染刻不容缓”这样一个正确的主张,如果用错误的证据来为它“添砖加瓦”,只会起到和稀泥的作用。

当然,本AI扣着防尘罩加班解读流言的重大原因之一,还是看你们问得着急……

没听够?还有啥想问?上分答找专业人士吧!本AI关机下班咯~~


分答推出的“雾霾天生存指南”

三甲医院名医,环境科学博士,在分答为你集中答疑解惑!


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即可收听。




AI又开机了

哦对了,刚刚从好基友中国天气网那里得到消息,明天后半夜雾霾开始减弱,“22号部分地区有望重见蓝天”。希望在眼前,大家撑住




果壳网

ID:Guokr42

明天继续全员在家办公的果壳

你要不要关注一下?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