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交通广播
上海交通广播FM105.7官方账号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交通广播

太危险!非机动车冬天夜间行车竟然不开车灯!

上海交通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12-15 16:11

正文


随着冬季到来

天色暗得较早

在一些灯光昏暗的道路上行车

许多非机动车骑车人

没有及时打开车灯 的习惯





不少网友也指出
非机动车夜间行车不开灯
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非常不安全


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徐汇交警支队最近为此
设计进行了一组实地对比实验
测试非机动车在 打开车灯&不开车灯 状态下
能被前后识别的具体距离

01
非机动车打开车灯



从警方提供的现场视频截图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周围灯光很少,镜头中几乎一片漆黑,但远远就能看到一盏亮着的车灯。
在移动的状态下,灯光会略有闪烁,提醒前方的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骑车人或行人,有辆车过来了。


距离渐近时,大约30米左右,亮灯的非机动车就可以更加清晰被看到了。

02
非机动车不开车灯



而在同样100米左右距离的情况下,非机动车不开车灯,镜头当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影像或轮廓,无法知道前方有非机动车即将驶来。



在距离渐近时,才能勉强看到非机动车的轮廓,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对于反光条的辨别。




通过50米、100米、200米等多组测试,结果显示,开车灯的非机动车能被前方车辆人员发现的距离, 至少是不开车灯的10倍以上 。徐汇交警支队车宣大队副大队长顾婧妮介绍:
开着灯的非机动车,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在200米开外的地方,就能发现他了;而不开灯的非机动车,我们在30米左右才能发现他。由此可见,开灯的非机动车,安全系数比不开灯的要高出很多。



而在实际道路的实验中还发现,当周边环境特别昏暗时,如果非机动车不开车灯,几乎就像一台“幽灵车”,其本身被淹没在环境的黑暗之中。
像前文赵先生所说的,自己看得见,别人也看得见的情况,可能首先要视力2.0,然后还要全神贯注去辨别,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或其他非机动车骑车人来说,车辆本身在一定速度运行中,驾车人、骑车人要注意观察周边整体的复杂通行情况,“只为找不开灯非机动车”这样的动作,很难做到!


(非机动车不开灯,我的世界就是这样漆黑一片……)


此外,非机动车前后不亮灯,如果后方机动车灯光较为闪亮时,对向来车的驾驶人,往往因灯光对冲造成的视觉局限,几乎看不见这辆非机动车。顾婧妮说: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驾驶员在20多米甚至10多米时才突然发现这辆非机动车,就必须要作出紧急刹车的动作,尤其当车速较快时,万一一下子反应慢了,或者已经来不及避让了,就容易造成惨剧发生。


03
穿着带反光条的衣服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始终穿着带有银白色反光条的非机动车户外骑行服,可以看到,在车灯不开的情况下,反光条能够起到一定的反光显示作用,但效果非常有限,基本上在20到40米左右的距离,可以被仔细识别到。



在灯光昏暗的支小马路上,也可以看到,反光条能够在较近距离被识别出,增加一定的安全系数。



当车灯与反光条同步亮起,就基本能被清楚看到了。


04
行人穿着浅色衣服



在非机动车实验同时,还进行了关于行人步行安全的实验。 镜头中可以看到,当行人穿着大面积浅色、亮色的服装时,在100米左右距离,就能被识别到了。 当然,如果穿着黑色等深色系衣物,镜头中就是一片漆黑。



在实际道路上也是同理,大面积橙色外套,即使是灯光十分昏暗的情况下,也能被识别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