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朋友ED录到同一所大学,
却被对方分手拉黑,
是怎样一种体验?”
棕榈2026级实习生Betty和棕榈君说起了自己刚刚结束的一段感情,她想要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给学弟学妹们提个醒……
Betty
同学
高中就读于北京西城区某知名学校的国际部,她的
GPA3.9+、SAT1500+,校内校外活动丰富,多才多艺
,这个申请季如果不是受当时男朋友的影响,是百分百要ED全美Top 20的。
现在,1个月前共同脆录梦校(某Top 40大学)的
惊喜——变成了惊吓。
Betty后悔不已,爸妈也是心疼不已!
再提及自己
早申请结束后恋爱也结束
这件伤心事,
Betty
给出了“过来人”的血泪总结:“
千万不要因为男/女朋友定梦校,也多听听家长的意见,先拿到自己梦校的Offer才是硬道理!
”
用心恋爱收获美好,用脑恋爱收获烦恼。
不够成熟的年纪,如果因为当初的头脑一热错失了更好更适合的大学,真的很让人难过。
不过道理谁都懂,真到了选校,还是
有很一部分学生在去到大学甚至读完大学后,为自己的“错误决定”悔不当初
。
于是,今天棕榈君就做了一个了“
选校时,大家最后悔犯过的8个错误
”,供家长和同学们对照和参考。
过来人“悔不当初”的8个选校误区!
你现在可能正在经历……
一些学生在选择大学时,因为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好兄弟/好闺蜜选择哪一所,就会跟随着做同样的选择。甚至有一些父母也觉得孩子去到国外,如果有个“好朋友”或“同伴”陪着,心里会安心很多……
但对于学生本人来说,
选择做一个“跟随者”未必是一件好主意
。
因为无数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你永远不知道一段关系能维持多久……同时,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足够强大和成熟,时间和距离并不会成为问题。
所以,棕榈君提醒大家:求学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而不是为他人。
“家族传承”是指
因为父母或兄弟姐妹曾经在这所学校上学,而你最后也去到了这所学校
。乍一听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像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都会给予传承者一定的录取“特殊照顾”。
同时,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的申请中给予一些选校上的建议,甚至棕榈君日常也有见过
一些父母会非常强势的要求孩子选择XXX大学。
但如果这所大学并不符合你的期望或跟你完全不匹配呢?
强扭的瓜不甜!那所学校也许适合你的父母,你的兄弟,但只要不是适合你,即便进了,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
在里面呆的很痛苦或是毕不了业
。
沟通Tips:找个气氛不错的时候,
拉父母一起做场选校头脑风暴
。可以把自己比较看中的几点选校因素一一列举出来。比如学校氛围、专业课程、气候位置、就业资源等。
通常情况下,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认真和热情时,都是愿意做出妥协的~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正处于“叛逆期”,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在与父母平时的相处中很容易出现或多或少的摩擦,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你们让我选什么,我偏不那么选。
但过分反叛父母的意见往往也不可取。尤其是,当他们了解比较多,意见还比较具备参考性时。
比如棕榈君对2024届的一位棕榈学员家长印象非常深刻,这位爸爸在孩子收到
卡耐基梅隆大学
的录取Offer后,翻了翻自己的微信,
足足加了30多个留学交流群,关注了20多个留学公众号
……
就这还是留学信息的大浪淘沙之后余留下来的。
他表示会给孩子很大的自由权,但
高中生的视野和格局也确实有限,比起来当“甩手掌柜”,家长能在旁时常指点一二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
当然,这位“王者级”家长也真的做了很多功课,听讲座、找信息,获得的都是一手的留学资讯。
因此,
对于父母的一些
很好的见解
,适度参考不失为明智的一种选择。
毕竟,你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而不是仅为了“跟父母不同”做选择。不要让自己遗憾,更不要因此影响未来的前途。
很多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偶像,或者自己喜欢的球队,这种现象在美国本土学生中普遍存在。
很多学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偶像”或球队在哪所大学,就去选择哪所大学。
但一所学校拥有你最喜欢的球队,并不代表这所学校就是你喜欢的。你是去那里学习的,而不是去为球队加油的。
PS:
你可能喜欢上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支球队,但你并不适合在任何一所学校里学习
。
没错,我们说的是“当前”。仅仅因为某个专业或职业道路而选择一所大学其实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
因为随着成长,你的想法会随着经历的增多而改变,很可能你未来的专业会改变好几次。而且,现在
越来
越多的学生在申请时以及进入大学后,会选择不确定专业,或者是双专业甚至多专业来进行学习
。
无论无何,
保持自己的多样性
,我们只是想让你选择的学校能够尽量满足你所有的梦想,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要为未来创造无限的可能。
当然,如果你很确定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方向那就大胆的选吧!
棕榈一位粉丝家长的孩子在申请季突然提出要
从理工科转艺术
,她是这么做的。先
主动找一些艺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
,咨询和打探下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未来就业趋势等,再让
老师看看孩子的作品和特点,帮着判断下孩子是不是适合学这个专业
,或是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关键时候,
家长帮着把关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要走的方向
,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留学家庭因为对孩子的学术水平不自信或是对美本申请了解不够,选校时常常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还没尝试就直接放弃XX学校了。
一个真实的录取案例。
棕榈2025届学员K同学和父母一开始都
把目标定在了美国前50的大学
。
直到申请季来到棕榈,跟导师沟通后,他们才发现
“自我定位”有些保守,以孩子的学术水平和活动背景,完全可以冲击Top 20
。
幸运的是,在棕榈辅导下他
们
及时认识到了思维上的误区,制定出了更精准的选校选专业方案。
最终,孩子一举拿下UC系两大强校:
UCB和UCLA
。
选校是阶梯制的,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保底校,那么选择一所冲刺梦校去尝试一下,很可能会实现。
不要低估你的潜力,限制你的未来。
也提醒大家,申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准确预估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发展出的潜力,不能因为现在托福是90分,就断定一年后它依然是90分,这里面有努力和训练的因素。
我们见过很多学校周边吃喝玩乐的排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社交,就选择一所完完全全的party校。
它或许是一所很棒的派对学校,但并不代表它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
虽然你可能想要像摇滚明星一样出去玩,但这不是去大学学习的目标。如果你将吃喝玩乐作为选校的参考,很可能你在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之后,变得两手空空。
请记住,
不要过分重视非关键选校因素
,在选择一所大学时,你可以选择一个轻松和健康的社交氛围,但这个环境一定是有助于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的。
很多人读到这一条,可能会觉得:有一所“梦校”,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啊!但往往
过分的喜欢,会让我们偏执地忽视其它重要的选校因素
。
也许你从小就想去某一所大学,也许你已经想好了哪一所学校最适合你。
但是,还是建议你再去多做一些学校调查,不是说你调查了之后就一定要放弃原本的梦校去其他的学校,
你当然还能够去原来的学校,只是说你还是应该多参考一下客观的意见。
梦想学校,不仅是你喜欢的,还需要是你的能力范围内或再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实际是
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喜欢上一所大学,就非那所大学不申。结果造成了“全聚德”。
所以,千万不要头脑发热把一所与自己条件不匹配的大学,当作“梦校”去冲刺。否则,你最喜欢的东西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看到这里有学生和家长可能会问,那我该
如何科学正确的进行选校呢?
别慌!
为什么要留学?希望通过留学得到什么?学成以后,想做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现在的背景履历如何?申请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家庭是否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在反复思考琢磨以上2个层面的问题,反复剖析自己的内心后,你会
把自己赴美留学最大的目的找出来
。那么,接下来的选校方向就很明确了!
专业排名 & 综合排名可以参考的榜单有 US News & World Report、Time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等。
虽然综排代表着学校综合实力和在国内的知名度,但一些综排不高、专排很高的学校也是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