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ida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ida

《无证之罪》:超越类型推理

dida  · 豆瓣  ·  · 2017-10-19 04:20

正文

文/刘起
(原载公众号“虹膜”)


这样喜新厌旧,实在有点惭愧。但事实是,《无证之罪》已经超越《河神》,成为我的年度最佳了。

《无证之罪》绝不是一部单纯的类型推理剧。如果你只想看「案件—推理—解谜」的过程,一定会错失这剧集最好的部分。

虽然对于现阶段的国产剧创作者来说,做一部情节紧凑、叙事逻辑严密的类型推理剧,已经难能可贵。但《无证之罪》的创作者显然更有野心,不满足做一部类型推理剧。

《无证之罪》中,推理只是容器,却纳入了更丰富、更有质感的社会现实,成为一部超越类型的社会推理剧。

我算不上推理迷,虽然从阿婆、奎因到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多多少少看过一些,但始终对推理这一小说类型若即若离。也因为这样,错过了一些优质国产推理剧。

然而,推理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始终是我的挚爱。理由很简单,布洛克在侦探类型这一大众文化产品中,写出了人性的深度与现实的质感。这也是《无证之罪》最吸引我的地方。

一般而言,类型小说与电影的核心目标是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即便故事再复杂波折,类型总体上是简化的、框架的、模式化的,而人生现实则是复杂的、连续的。因此,类型叙事在本质上排斥「写实」的诉求,是非现实主义的叙事。

但在类型推理小说中,却始终存在一类以「写实」为目标的风格流派,在欧美是汉密特与钱德勒开创的冷硬派,在日本则是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

社会派推理,是相对纯粹侦探小说的一种变体,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侦探小说之间。不囿于单纯的「设定悬念推理、布置推理迷宫、最后解开谜底」的老一套推理程式,而是将悬念推理、破迷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


一、《无证之罪》的社会众生相

与《白日焰火》、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一样,《无证之罪》也把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冬天冰冷阴郁的氛围非常适合一个压抑残忍的犯罪故事。哈尔滨道外(旧城区)的破败衰落,那种冷、硬的城市质感、一个整体失落而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很符合这个故事的内在气质。

《无证之罪》对于环境的呈现丝毫不加美化,破旧的楼房与街道、废弃的工厂、简陋的苍蝇馆子,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败景象。

谈论电影真实感常用到「空气感」这个词,《无证之罪》做到了这一点。整部剧给人一种感觉——冷,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寒冷、还是案件带来的阴冷绝望感。在雪地上行走咯吱咯吱的声音,在凶案现场呵着白气、冻得蜷缩着的刑警,都让人感觉到一种从里到外的冷。

但《无证之罪》最好看的,还是对于东北社会众生相的呈现。

《嫌疑人X的献身》拍出了哈尔滨的地域特色,但里面的所有角色,都不像东北人,而一座城市最鲜明的特点,恰恰是人。

这一点《无证之罪》做的太棒了。剧中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众形形色色、活灵活现的东北底层边缘人物。一口东北口音,日常用语中夹杂着脏字的东北社会人,是被国产影视作品遮蔽的一类人。全然不同于春晚小品和《乡村爱情》中的那些开朗喜感的东北人,《无证之罪》中人物,真实呈现了东北的某一类文化属性——社会人文化。

主角严良痞气十足、黑白两道都能吃得开,被小混混称为「阎王」。一出场,是蹲在厕所斗地主。解决打架纠纷,是以暴制暴,抡起椅子就砸人。这一人物形象设定,与国产剧集中的所有警察形象都太不一样。

一众配角,更是一个比一个出彩。穿貂儿带金链子的金律师,完全靠坑蒙拐骗、钻法律漏洞,不像律师更接近江湖骗子。浓妆艳抹的大姐大华姐,每次出场都是在跟小弟打麻将。放高利贷的黑道老大火哥,负责收债的打手兵哥,洗剪吹造型的小混混金毛、律师所的马屁精海哥,这些人物从外形、语言到气质、行为,都有东北地域特色,很接地气,也是国产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到的人物形象。

这里直接引用一篇文章里的描述:「东北的确存在着社会人儿文化——装作/幻想自己是道上人物,并以此为荣,而且这种文化深入东北社会的肌理。

在东北经常能看见穿着打扮像混社会的人物,其标准形象为膀大腰圆,或者瘦成鱼刺。发型一般为炮子头(半寸、圆寸、盖儿头、秃头)。颈部有饰物多为金链子(特别粗大的那种)、佛珠、玉坠等。胳膊上带着纹身。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走路有时候弯着腰,远处看去,像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皮皮虾一样。嘴里说话非常痞,似乎是个狠角色。

但这种社会炮子很多根本不是黑社会或者混混,也许就是倒腾蔬菜的、开牙诊所的、五金店的、厨子、修车的、买衣服的、剪头的……他们就是喜欢整成这个造型,觉得这种形象比较狠,比较霸道,比较有范儿,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种cosplay。 总结起来就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不是社会人,净唠社会嗑。」(引自《黑帮、宗教与铁锈:忧郁的东北》)

《无证之罪》简直描摹出一幅东北社会人的众生相。

最惊艳是第五集出场的冷血杀手李丰田。脏兮兮的破棉袄、棉手套,佝偻着干瘦的身体,沉默寡言,外形是底层贫穷的普通劳动人民,其暴力无人性、心狠手辣令人发指,真正的「人狠话不多」。这个人物是国产影视作品中我看过最恐怖渗人的一个狠角色。

这些人物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也异常写实。郭羽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坑蒙拐骗、钻法律空子、靠社会关系解决纠纷,在国产剧中表现这样一个律师事务所,实在很大胆。而对兵哥火哥们的底层黑社会的暴力与违法,放高利贷、拿钱摆事、赌球、砍人剁指头,也不加避讳。


二、原著小说的本格推理v.s.剧集的社会派推理

因为最后两集等的太辛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紫金陈的原作小说。看完小说后,我觉得《无证之罪》的剧集比原作小说精彩不少。

这真是国产网剧的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之前的《河神》也是如此。并不会因为有了强大的原作小说,就偷懒照搬小说情节,而是在小说精彩故事的基础上,非常大胆但也细致的进行了改编,使情节更适合视听作品的呈现方式。

紫金陈的小说更接近本格派,以雪人连环杀人案件为核心,整部小说围绕证据展开,不厌其烦的讨论细节、推理案件,到结尾才揭示出案件的真相。小说中,除了主要人物严良和骆闻,大部分配角都是一笔带过,面目模糊。

然而,本格推理小说其实并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因为,本格派推理的核心是一个扑朔迷离、复杂难解的案件,以科学、逻辑为根基的推理过程,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如果以文字作为介质,抽丝剥茧的解谜案件就有某种头脑的乐趣,但一旦将解谜过程用视听语言表现出来,观众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具象化的影视媒介语言很难诠释抽象的解谜之趣。

这也是岛田庄司等本格派推理小说鲜少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

与此相对,影视作品特别钟情于改编社会派推理,从松本清张到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他们大部分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甚至被反复重拍,比如今年夏季热门的日剧《黑色皮革手册》。

这是因为,社会派推理更注重犯罪动机的追问、人物的刻划,可以将复杂的人性、贪婪的欲望、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等各种维度一一纳入作品。

《无证之罪》在剧集改编中,加入人物群像、社会关系网,也将主要人物变得更复杂更立体,从而使原作小说的本格派推理变成剧集的社会派推理。


首先,剧集人物设置比小说更多样,加入了大量鲜活真实的配角。一部虚构作品中,对配角的刻划,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世界,这种社会众生相的呈现,让犯罪案件不再是空中楼阁,而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案件都是相对是孤立的,这使整个故事有一种松散的感觉。而剧集改编则大刀阔斧,将人物都串联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之中,人物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剧情的叙事动力。比如,剧集中朱慧如是孙红运的情人,而她为了摆脱华姐的纠缠找到黄毛,才有了第二起命案。

在人性层面的刻划更深刻,写出了人性的复杂纠结与阴暗面。朱慧如是身不由己的小三,但也善良勇敢。郭羽用情至深,能为朱慧如杀人,但也贪生怕死,为了金钱和欲望,从懦弱的普通人黑化为贪婪冷血的帮凶。玩世不恭的严良对骆闻的情感也很复杂。

李丰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非常简单乏味,就是一个误杀骆闻妻女的小贼,但在剧中,变成一个冷血无人性的变态杀手,他的身世与杀人动机,也都变得更复杂,使这一角色成为剧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

小说中其实只有两个主角——骆闻与严良,剧集中,郭羽与李丰田的戏份被大大加重,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虽然郭羽这一条情节线,经常让观众觉得有些拖沓,这个角色的性格设置也非常令人讨厌,但却表现了一个软弱的普通人陷入绝境、面对金钱诱惑最真实的状态。也是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最典型的被欲望驱使的小人物。

在案件的复杂度上,剧集把小说中的多个单一案件,用因果联系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宿命感。雪人杀人案、郭羽朱慧如杀黄毛、骆闻杀兵哥、李丰田杀骆闻妻女,都是环环相扣、因果报应。将案件、相关人物,交织在一个命运之网中,形成一个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宿命因果链。这种改编方式有些接近东野圭吾的小说。

此外,更加深入的表现人物的情感,增加了情感在故事中的分量,使其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郭羽爱朱慧如所以帮她杀人、作伪证。骆闻杀人是为了情感、连最冷血表态的李丰田也是。

社会派小说注重杀人动机,但《无证之罪》的原著小说只设置了骆闻的杀人动机,则显得有些单薄。

小说中的雪人连环杀人案比较单纯,只是骆闻寻找仇人的一个手段,以文字铺陈细节、讲述案件推理过程,娓娓道来,因此在结尾处揭晓案件倒也不觉得乏味。

但在剧集中,这一案件就显得太过单薄乏味,如果拖到最后才揭示案件的谜底和骆闻的动机,就有些故弄玄虚了。
因此剧集在中段(第六集),就早早由凶手自己说出了作案过程与动机。这之后,故事开始转向,在人物关系(郭羽与骆闻、李丰田)、人物前史(李丰田)上,增加故事的复杂度,由此,将剧集转向一个错综复杂、悲剧宿命的社会派推理。

《无证之罪》作为社会派推理,全然不同于追求快节奏、强情节的类型推理剧,而是不急不缓,非常沉得住气,用12集讲述一个故事,不是让观众参与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的解谜过程,而是将观众带入故事的漩涡中,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看到人性中的欲望、恐惧与阴暗面,一部网剧这样拍,我选择为创作者的勇气鼓掌。
8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