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养生正道】
关注我们 ↑
导读: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渊源于汉代,成方于宋代,充实于明清,发展于现代,是治疗肝郁诸证的经典方剂。在临床实践中,逍遥散除了用来治疗胁痛、乳房胀痛、情志不舒之外,若能够灵活运用,还能解决很多健康问题。
原方组成及服法:
甘草(炙)半两,当归、茯苓、白术、白芍、柴胡各一两。
制散,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煎汤冲服,亦可水煎服。
笔者临床常用处方:
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6g,煨姜3g,薄荷3g。每日1剂,水煎服。
图:当归
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
肝郁血虚,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质红,脉弦而虚者。
方解:
本方由四逆散衍化而成。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可使气机条达,养肝血、补肝阴。白术、茯苓补中调脾,煨姜温中散寒,薄荷助柴胡疏散条达,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
笔者多年来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多种病症,积累了很多经验。以下略举三例。
武某,女,72岁,农民。2007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
在20多天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左侧上肢和下肢抬举无力,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到某医院就诊,经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立即住院治疗。经过扩管、溶栓等多种治疗20余天,疗效不佳。患者要求出院,来我门诊治疗。
笔者详细询问病情后得知,患者发病前由于家事不和,经常怄气等,心情郁闷不舒,而后发生此病。现在仍然左侧上下肢无力,由家人挽扶而来。经诊后,笔者以为本病乃是由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所致,处以逍遥散加味方治疗。
方药:
柴胡12g,白芍12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地龙10g,僵蚕10g,郁金10g,丹参15g,天麻12g,川楝子6g,甘草6g。5剂,水煎服。
图:天麻
5日后来诊,病情明显有转机。效不更方,又予5剂,服后病愈大半,患者丢掉拐杖也能走路。前后共服20余剂,偏瘫治愈,现已一年余,仍然健康如初。
刘某,女,48岁,农民,埝掌人。由于本人不愿讲话,家人代诉。
其家中婆媳关系不好,多次发生冲突,患者经常愤恨不平,不得发泄,一日突然出现如下症状:默默不欲说话,不愿见人,喜欢一个人独居一处,见人多就烦,别人看电视她都心烦,整天呆若木鸡,晚上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全身乏力,胸闷心慌心跳,天天没精打釆。
患者在某精神病医院被诊为抑郁症,用多种药物治疗半个月,疗效甚微。经人介绍来我中医门诊治疗。全面了解病情后,笔者处以逍遥散加味治疗。
方药:
柴胡12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2g,远志10g,合欢花15g,酸枣仁15g,甘草6g,石菖蒲10g,龙骨18g,佛手10g,首乌藤15g。7剂,水煎服。
7日后复诊,患者病情已明显有转机,开始想说话,食欲好转,晚上也能睡四五个钟头,多梦也减少了。遂又照上方适当增减,7剂继服。前后共服20余剂,病情基本控制,至今未复发。
张某,女,36岁,职工,南关人。2006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
3个月来,面部渐渐出现多块黄褐斑,并逐渐加深,本来漂亮的脸面出现此种问题,患者很是纳闷,不愿见人。其曾四处求治,并多次到美容院做皮肤护理,都不见效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我院就诊。余诊后,即处逍遥散加味治疗。
方药:
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5g,当归20g,茯苓18g,墨旱莲15g,紫草15g,白蒺藜12g,甘草6g,楮实子12g,益母草20g,枸杞子10g。10剂,水煎服。
图:枸杞
10天后复诊,患者病情有好转,有几块黄褐斑开始变淡,范围缩小。患者信心十足,先后共服30剂,面部黄褐斑基本退净,恢复如初。
逍遥散为后世医家十分推崇之方。名医王晋三说:“有消其气郁,摇其血郁,而无伤乎正气之妙。”逍遥散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眼科、传染科等有关病症的治疗
,并衍化出了许多有效良方,粗略统计,达百首之多。
我在临床上经常喜用逍遥散这首方剂,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可以说执此一方而治百病。不但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可用于其他多个系统、多个病种的治疗。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适当加减,不但能治常见病,还能治疗各科疑难杂病,特别是对妇人病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因妇人多郁证,故有言曰:“妇人之病主逍遥。”
逍遥散对内分泌系统疾病有良效,具体应用时可适当加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加北沙参、浙贝母、牡蛎、夏枯草、天花粉;面部黄褐斑,加紫草、益母草、墨旱莲、女贞子;面部痤疮,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草;神经衰弱、心烦失眠者,加首乌藤、远志、合欢皮、酸枣仁;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黄芪;乳腺增生者,加青皮、橘核、王不留行、郁金等。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普遍承受着沉重的紧迫感和压力,导致多种情志疾病发生,所以逍遥散的运用会更为广泛。
登场书籍
本书整理了作者近五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每种病有简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基本方,都是自己创制的新方;有典型病例及临床阐微。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病有独特见解及经验。文章短小精悍,疗效真实可靠。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论对于临床中医师,还是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文选自
《
医门精思:裴海泉中医实战传真
》
,
裴海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全部
图片为出版社在摄图网购买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