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清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在过去一年里深刻烙印上胖东来调改标签的永辉,有了不一样的新动作。
据多家媒体报道,就在前不久,四川餐饮界迎来了新鲜血液:四川辉彭食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而这家餐饮管理公司背后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为大众所熟知的老牌零售巨头——永辉。
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由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四川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持股,注册资本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彭州市,法定代表人为王雪飞,经营范围涵盖餐饮管理、食品销售、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制作等多个领域。
图源:天眼查
这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子公司,被外界视为永辉在“商超+餐饮”赛道的又一关键落子,要知道,永辉对餐饮领域的探索并非心血来潮。
早在2017年,其高端业态“超级物种”便以“生鲜+餐饮”模式引发关注,但因定位过高、成本过重而逐渐收缩,到了2024年,永辉重启餐饮布局,但这次的方向更“接地气”。
比如,新增了“永辉食堂”的福州公园道店,不仅提供捞化、钵钵鸡、寿司、麻辣烫等平价餐饮,还试点了“海鲜自助”模式;再比如,设立了海鲜加工档口的莆田九华广场店,在消费者按需选购的基础上,支持现场烹饪。
事实上,在“零售+餐饮”赛道上,永辉并非个例。
放眼零售界,大润发推出“莎莎大食堂”,物美落地“物美大食堂”,均以19.9元自助餐模式吸引客流,盒马、山姆等玩家更是早早加码这一赛道,成功做出特色,依靠餐饮来带动客流。
在新零售参考看来,商超餐饮的底层逻辑在于:通过高频、刚需的餐饮消费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带动生鲜、日用品等关联销售。
考虑到此前永辉已在福州投建中央厨房,覆盖区域内多数门店,此次新成立的餐饮管理公司经营范围又涵盖供应链管理、外卖递送等环节,
我们有理由猜测,这样的业务范围,似乎是在暗示永辉试图打通“中央厨房-门店-消费者”全链条的餐饮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永辉刚刚交出了一份“连续四年亏损”的成绩单。
1月14日,永辉超市公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2024年永辉超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亿元,和上一年的13.29亿元的利润缺口相比,去年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了。
图源:永辉
对此,永辉超市在公告中也对亏损原因做出了解
释。
一方面,受到零售行业大环境较冷的影响,永辉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另一方面,亏损也离不开自2024年下半年起自主调改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
永辉超市的2024年,关键词是“调改”。自2024年6月起,这家商超巨头开始全面学习河南零售标杆胖东来,从商品结构、动线布局到员工福利进行全面改革。
据永辉方面透露,
截至2024年底,永辉已将全国累计31家门店调改完毕,
遍布郑州、合肥、成都等多个城市,商品单品数缩减80%,上新率高达78%,甚至引入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
不仅如此,永辉超市的副总裁兼全国门店调整团队主管王守诚还在近期宣布:
永辉计划在2025年内,至少再对100家门店实施调整升级。
与调改同步的,是永辉对低效门店的“快刀斩乱麻”。2024年,其门店总数从2023年末的1000家锐减至774家,关店226家。
这种“一边改造、一边撤退”的策略,折射出永辉对存量市场的取舍:聚焦核心区域,以精细化运营替代粗放扩张。
图源:微成都
回首过往不难看出,永辉超市的2024年,像一部充满矛盾的纪录片:一边是亏损扩大的财报数字,一边是壮士断腕的战略决断;一边是传统商超的生存焦虑,一边是新业态的勃勃野心。
诚然,永辉的2024年财报数据并不乐观,但调改门店焕然一新的经营成绩市场有目共睹,因而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这一场转型阵痛将会在新一年逐渐转化为长期价值。
那么,强忍“流血”转型的阵痛加速餐饮业态的布局,这场“零售+餐饮”的混搭实验,能否成为永辉逆风翻盘的支点?
餐饮公司的成立,或许是永辉试图在“商品力”之外,构建“场景力”的关键一步,但无论如何,商超餐饮的本质仍是零售——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用户体验缺一不可,要想推进新举措,永辉依旧要回答旧考题。
在新零售参考看来,永辉学习胖东来,关键不在于短期销售额,而在于能否坚持商品品质与员工待遇两手抓的健康商业模式。毫无疑问,让门店调改与发展新业态齐头并进,大概是永辉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转型没有捷径,唯有时间与坚持能给出答案,永辉的这场转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添加备注: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