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昨天  
第一财经  ·  超3600只个股上涨!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这一次,深圳全都要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1-21 16:20

正文


未来16年,中国将 新增一个北上广量级的综合性门户城市!


01


11月18日,深圳市交通局在官网公布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公众咨询稿。


这份文件显示了 深圳在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上的雄心壮志: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方向,加强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大西南三大经济圈的联系,更好发挥深圳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引领功能。


而在湾区内部,则加快推进和广州、东莞、惠州以及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联系,与广州捆绑式发展,一起构建双枢纽格局,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 深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的城市 ,对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国际交往等综合性城市功能的兴趣似乎不大。


特别是在交通枢纽度方面,深圳不要说和北上广不在一个层次,就是和成都、武汉、南京、郑州、杭州都有较大差距。曾几何时,深圳人回家乡,得去广州坐火车,出国的话,还得去广州办签证,然后去香港坐飞机。


一言以蔽之,贵为全国性经济中心的深圳,一直 缺少京沪穗蓉那种大区级交通枢纽以及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


但最近两年来,深圳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经济大市了,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获批之后,深圳的城市功能大幅度扩容,快速向着全能型中心城市迈进。


“先行示范区”文件特别提出,要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支持深圳建设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


仔细看这些表述, 深圳是不是越来越像上海了? 没错,我认为深圳将成为另一个上海,它全都要。


02


不过,深圳要成为北上广这样的综合性门户城市,首先就要补齐在交通枢纽度上的短板,而且这一短板非常的明显。


根据此次发布的 《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公众咨询稿,深圳在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如下:


一是机场的国际化水平严重不足 ,宝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六,排在北上广和成都之后。出入境旅客吞吐量仅为9.3%,不仅落后于北上广,也落后于成都和杭州。



另外,论国际通航城市、国际航点、国际航线,深圳机场的配置也和北上广不在一个层次。


二是出省铁路的通达性较差 ,目前深圳仍缺少与国内主要城市群快速直达的铁路联系通道,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铁路联系超过 10 小时,与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群的高铁能力趋于饱和,与成渝、北部湾等城市群缺乏直达高铁联系。


有数据显示, 深圳与上海的航班密度,已经超越京沪,成为中国最繁忙的航线,但两座城市的高铁等级,甚至不如上海到昆明 。沪昆高铁时速350公里,而沿海高铁的设计时速才250。


三是城际轨道的建设滞后 深圳对外城际铁路仅有广深铁路和穗莞深城际两条铁路,广深高铁属于国家高铁网络,并非专用城际。然而, 深圳与莞惠之间的跨市出行已达 136 万人 次/日,但都市圈交通联系仍以公路为主,轨道分担比例不足 5%,都市圈轨道发展严重滞后。


相比而言,广州的对外城际铁路至少已有广深铁路、广珠城际、广清城际(即将开通)、广佛肇城际、穗莞深城际(即将开通)。


四是城市轨道交通有待提升 ,目前深圳已开通地铁里程285公里,只有广州的60%,不到北京、上海的50%,同时还被武汉、南京、重庆等城市超过。


另外,深圳全市轨道站点 10 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仅为 30%,而在香港,45%的常住人口生活在地铁站500米内。这说明深圳地铁的密度还远远不够。


03


为了补齐这些短板,未来16年,深圳将从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方向同时开弓,分别打通长三角、长江中游、大西南三大经济圈,在华南地区再造一个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


东部方向 ,特别强调要加强与长三角的联系,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高铁,新增规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


中部方向 ,特别强调要加强与长江流域的联系,规划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衔接广州至永州高铁,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


西部方向 ,特别强调要与大西南的联系,新增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高铁,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


而在湾区内部,深圳将重点推进与这几个城市的联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