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君认为,这次的主题真的不需要引言,对于众多吃货而言,尤其是对于漫长假期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伙伴们来说,直接上一张简单粗暴的菜谱绝对是最好的打开方式了。
当然,有故事的人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公众号,肯定不只是给各位一张菜单而已。在下文中,你能看到的有:
1. 各种你熟悉不熟悉的菜,以及做菜方法。如果你愿意下厨一试,也许你将能度过一个极其美味的假期。当然,如果你是懒癌晚期,看看菜名估计能给你提供吃什么的灵感。(故事君属于后者.....)
2. 那些关于一道菜的记忆和故事,关于亲人,关于爱人,也关于自己......
3. 那些有故事的人对于食物与人的思考和答案
先看看菜单吧!
“家常菜,加点小技巧更好吃”系列
1.排骨藕汤
11.螃蟹茄子
“特殊食材,特殊私房菜”系列
18.辣椒炒月饼
“地方特色菜”系列
20.台南棺材板
“有故事的菜”系列
31.玻璃肉
“亲人的拿手好菜”系列
首先,你将看到的是这样的家常菜,它很普通,几乎家家都会做,但要吃得有滋味,还是要有一些小技巧。(注:虽然,这并不是个做菜技术帖,但小编还是情不自禁选择将这些小窍门放在最前面与各位爱美食的朋友先分享一下啦。当然。我们的私房菜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不止这些。)
大头家的“排骨藕汤”
湖北盛产莲藕,湖北的藕是全国闻名的,粉嫩白净,生吃就甘甜化渣。
每到初秋初冬的季节妈妈总是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吃几口藕再喝上一大口汤,香浓清甜。
妈妈知道我爱汤里搁点胡椒,每次都会单独给我放上一点点,汤喝到最后碗底时辣辣地,从清香到微辣,是记忆中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退之家的“阳春面”
老家美食众多,非得挑一样的话,不过一碗阳春面。取材虽然简单,但做好不是易事。
乡贤汪老曾言:荤菜素烧,素菜荤烧。
阳春面的功夫就在这熬酱油上。上好虾子酱油加入荤油(猪板油)葱姜蒜花椒茴香等诸料俱全小火熬制。碗里放入熬好的酱油,米葱或蒜叶,黑胡椒,虾米碾碎的虾粉,讲究的可以放些蟹粉。面要用高邮产的水面,煮不烂,有劲道。下锅不用太久,两三分钟即出锅。加些水,略微一拌,阳春面遂成。
我喜欢吃干拌,配上两根油条,一碗豆浆,那叫一个满足!
当你老了家的“糊糊”
我是山西人,五花八样的面食理所当然就是我的满腹乡愁,对我来说最具别样的就是“糊糊”,暂且这样叫它吧。
这种美食只有在火炉上才能做出它该有的纯香,再沾上炒的西红柿酱,弄好的酱里要加上炖好的猪肉(家里都是提前炖好,需要的时候吃一些),黄瓜丝,青椒,陈醋,一块一块沾着吃,满嘴滋味……
我最喜欢吃我妈做的“梅菜扣肉”。
这道菜选材很重要,一定要选那种五花三层的肉,这样的肉瘦中有肥,肥中有瘦,做出来的小薄片才能连在一起,不至于在中间断层。肥肉部分看着肥,但是吃到口中却是肥而不腻的,既筋道又绵软很香很香的味道。
赵小糖家的“程氏茶叶蛋”和“过年粽子”
每到过年回家,望着铺满扁担的粽子,闻着满屋飘香的茶叶蛋。幸福感爆棚!
过年是家中“老太君”——奶奶的专场。奶奶的老家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徽州,过年的习俗也是颇有讲究,别的不多说,来“韶韶”我家特有的茶叶蛋吧。
记得小时候奶奶就有一个宝贝罐子,每当看到那个罐子我都开心的合不拢嘴,因为我又有口福了!
奶奶总是会提前准备好橙皮、橘皮,坚持自己晒制七七四十九天,再把煮熟的鸡蛋轻轻磕开,配合陈皮,八角,茶叶和程氏秘制酱料一起放入大罐子,煮上三天三夜,期间香味满益,让人谗言欲滴。
鸡蛋出锅后,慢慢剥开,闻着淡淡的香气,看着美妙的大理石花纹,蛋白细腻,蛋黄绵软,两三个瞬间下肚,回味无穷。因为奶奶姓程,亲戚朋友都亲切的称之为“程奶奶茶叶蛋”。
我们家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过年必吃粽子。说到这你也许会好奇,不是端午才吃粽子吗?是的,在奶奶的老家,过年也是要吃粽子的,豆沙粽代表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腊肉粽代表来年生活富足,因此,老一辈总是珍而重之。
粽叶是山上现采的,糯米是乡下送来的,豆沙是精心烹制,吃不到任何杂质。
“粽子要趁热吃”奶奶总是这样说。作为一个“豆沙控”,每当粽子出锅,顾不得热度,我就迫不及待的用勺子舀上一大块放进嘴里,米质软糯,豆沙清甜,滑过舌尖,吞入腹中,满足感幸福感流遍全身。份量足是老家粽子的第二大特色,爱吃肉的爸爸总是可以在肉粽里得到满足。质地精良大块猪后腿肉,肥瘦搭配,口感满分,能量满分。
随心家的“锅贴饺子”
自家做的锅贴饺子。面是放上鸭蛋揣的,馅儿,是韭菜,红薯粉丝,鸡蛋花,辣椒面,腊肉丁,有时放的是炼猪油剩的油渣。
在土灶大锅上炕的,饺子不宜过大,比平时吃的水饺还小点。炕好后,可以沾蚕豆酱或者醋一起吃。味道很好很好。
光兆中医的“家乡菜油煎豆腐”
家乡菜油煎豆腐,从小时候吃到现在,一直没有忘记那味道。
豆腐稍沥干,油熟下豆腐,滚动锅底,撒均盐,豆腐不沾锅,煎至黄金色。翻面同样煎。不用喷水。会又外焦内脆,酥香爽口。现如果加点糖,更甜生津,味道久久回味。
lulu爱喝的“绿豆汤”
小时候喝的绿豆汤一直都是煮到绿豆开花的,长到20多岁才知道绿豆煮开花其实就没有清火作用了。 现在一喝没煮开花的绿豆汤就觉得简直是没煮熟一样。 真是遗憾,口味已经确定了,这个对食物的偏好态度真难改变。
可没想到女儿竟然不喜欢喝开花绿豆汤。 这个事情难办了。 诚实的煮成不开花的那种么? 还是算了吧,那么就滑头的试试水煮多一点的开花绿豆汤吧。
毫无技术含量的绿豆汤煮饮方式: 壹,绿豆洗干净,绿豆数量自主。 贰,加水在锅里泡起来,水量丰俭由人。 叁,加冰糖煮,煮熟即可,希望绿豆开花就小火煮长时间点就好。 多简单,毫无悬念。
迅哥儿做的“鸡蛋饼”
几年前有段时间我没有地方住,寄居到了一个阿姨家里,我跟她的女儿也是好朋友。 那天她们家没人,我们两个捣鼓着做饭,但是……由于谁也没想起来买菜,食材不够没法做,后来我用面粉煎了饼才算是填饱了肚子。
严格说起来并不算是一道菜,只不过因为是和朋友独自操作才显得难忘。
面粉兑水,不要太稀也不能太稠,打鸡蛋搅匀,切葱花撒进去继续搅匀,然后加入适当的调料,对了,面粉里加点生粉煎出来的饼会很酥。 平底锅倒入适量油,少了容易糊,多了太油腻,将搅拌好的面糊均匀淋入锅内,一面煎至微黄,翻过来煎另一面,反复操作直至两面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最后,边煎边吃,煎完吃完才是吃煎饼的真谛。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道我那个朋友还记不记得我给她煎的鸡蛋饼。 愿一切都好。
云赏衣妈妈做的“腌制酸菜”
在我老家的冬天,吃的菜,大都是母亲晒的干菜和腌制的酸菜。尤其是母亲腌制的酸包包菜令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常帮母亲打下手,腌制酸菜。
每到秋末,母亲便开始腌制酸菜了 。清早提着篮子,拿着镰刀到菜园,我会屁颠屁颠的跟在母亲身后到菜园,看母亲动作麻利的挑选长得最大,包得最紧密的包包菜。然后用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我欢欢喜喜地从母亲手里接过包包菜一个挨一个的放到篮子里。
回家,母亲洗菜坛子,我便把包包菜的叶子一片一片的掰下来,放到盆子里清洗一番。记得母亲一边清洗坛子一边望着我说,腌菜无巧,要把坛子洗好,丫头你要记住哦。
母亲在把菜用刀切好,往坛子里装的时候,又再三跟我说,丫头,腌菜,手一定要洗干净,菜一要压紧,这样腌好的菜,色鲜味也美。
待寒冬腊月,家里杀猪了,这时候母亲才将酸菜坛子打开,用筷子夹一大盘子酸包包菜,然后掺和瘦肉或是五花肉一起炒了做菜吃,饭桌上,眨眼间,我们姊妹们把母亲炒的两盘子酸菜瘦肉吃了个精光。那味道至今不忘。
再后来,我们姊妹都成家,不在她身边了,母亲依然不辞辛苦的腌制很多坛子酸菜,给我们送到家里。
我多么希望母亲腌制的酸菜一直伴随着我,幸福着我,可是母亲老了,又多病,再不能为我腌制酸菜了,想想,我特别难过。怎么这么快,母亲就老了呢,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想到酸菜的味道 ,我便想起年迈多病的母亲……
豪妈做的“螃蟹茄子”
我的私房菜是螃蟹茄子,好吃下饭。
做法很简单:把螃蜞弄干净掏碎,茄子切小块加盐白酒还有其它调味品,第二天起油锅煮熟就行了。
下面的私房菜,它们的食材总有些新奇,取得这样的食材,需耐心等候时节,也需做菜人慢慢搜集。在如今,这样的菜,自然格外难得了。
沈小Q :榆树钱儿粥
或许是长大了的缘故,总是喜欢在回忆中找寻家乡的味道,苦想之后,能刺激味蕾和留恋的莫过于童年榆树钱儿粥。
用鲜嫩的榆树钱儿(榆树的种子)熬出香喷喷的粥,既能解渴,消肿,又能在舌尖上体会春天的味道。
小时候,能做出这样粥来的人不多,奶奶便是其中之一。有时春日的午后,放学路上,在三三两两的行人中,就会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与蹒跚步伐相伴的一筐翠嫩的榆树钱儿,令人欢喜,雀跃。
微 雨燕 : 老家的辣酱
看完发现,老家的辣酱就是这么做的。
麦子蒸熟盖上黄荆发酵,然后洗净加盐加开水,加剁碎的鲜辣酱,糯米饭,在太阳下晾晒发酵,直至成辣酱,这就是永丰辣酱……
wxf: 炒栀子花
最怀念每年五六月的栀子花。
我是农村人,野生栀子花在我们家附近随处可见,村里老人包括我奶奶都会在这个时候采摘很多栀子花回家,一部分别在头上,洁白的栀子花透着一股清香,真的很美好。
另一部分每年都会做成一盘菜,虽然成品不是洁白清新的样子,但是又有了另外一番复古的韵味,很成熟的棕黄色,虽然是炒栀子花,但放的油真的不多,火候也不会很大,因而细细咀嚼的时候口中还会有栀子独有的清香味。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轮流被叔伯接去赡养,已无人看守家乡老屋,只是我知道每年六月那里的栀子依然清新盛开,那是我难忘的小时光。
Arennnnn :姥姥的黄花酱
小时候在夏天的原野里,寻觅一朵朵黄花,一朵、两朵、三朵……每当采够可以吃一顿的量,姥姥就会对我说可以啦,不要太贪心。于是看一朵朵黄花点缀着原野,蹦蹦跳跳回到家里。
黄花洗净配上自家酿造的豆瓣酱烹制,过程简单,味道却好的不得了。我已经不会蹦蹦跳跳地去走路,却还是会想念家乡夏天的黄色花朵,想念姥姥黄花酱的味道。
夜航船:西瓜酱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八年,从外祖母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尝到她做的西瓜酱了。从
西瓜酱的制作不难,主体使用长毛的黄豆发酵做的黄酱,当中在放入时令的西瓜。
至于西瓜如何处理,西瓜与黄酱的比例之类的,我是不知道的,就连妈妈和妗子们也不知道,她在的时候都是她做给我们,谁会料到她去的那么突然。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在学校寄宿一个月方能回一次家,开学的那天,她把酱加瘦肉和肉皮炸了给我带上,酱加油炸了以后本身就香,再加上肉就更香了,到了学校自己没吃多少,反而都被同学们分掉了,当时就别提自己有多自豪了。可以西瓜年年有。人却已经没了。
夏暖未凉: 香椿炒鸡蛋
记忆最深的应该是香椿炒鸡蛋。
小时候自家菜园子里有一颗香椿树,但是每年长的枝桠都不多,最嫩的都在树顶;每到那个季节都会缠着爷爷用长竹竿绑了镰刀钩下最嫩的那些,每捡起一束都开心的要命;再配上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从内到外的香味到现在都难以忘记。
去年那棵香椿树被雷劈断,记忆里的美味就到此结束了,虽然现在去饭馆也能吃到,却再也找不到亲自取材自己做菜的乐趣了,大概回忆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曾经的快乐。
郭艾琦:辣椒炒月饼
辣椒炒月饼。辣椒,鸡蛋,任意口味月饼,各自油炸一遍,最后放一起翻炒,本人亲测,只是味道有点怪,不会有事……
这是两道地方特色菜,也许你可以学学:
青春的跟班 :山西的调和饭
山西有道调和饭,不是菜,却令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夕阳西下时分,小米下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煮,小米开花时,加黄豆,鲜豆角,南瓜,土豆块,虾米,再慢炖一小时,最后加细面条一把,可用西红柿烹锅,端碗时加花生米碎。这是汤。
还有一道搭配,叫锅搁撂,白面,玉米面,绿豆面等杂粮调成糊糊,丝瓜切丝撒进去,用山西专用烧饼铛烧了,软糯可口,沁人心脾。
豆豆 :台南的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南最出名的小吃之一。这个小吃由许六一先生发明,因其外形像棺材板而得名。后来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
朋友家住台南,临走前住她家,她教我做了这道小吃。
一个由油炸过的麵包做成的盒子,中间掏空,里面装上鸡肝、鸡肾、鸡肉、豌豆、马铃薯、胡萝卜等食材,最上层再扣上一片薄薄的麵包片。香甜的麵包正好缓解了肉类带来的油腻,只是一口,那种甜腻的味道就触动了全部的味觉神经,真是此生难忘。
这些菜,无巧,却因有故事,而有滋味。
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不管喜和忧,因为有美食,总有一番难忘的味道。
▼
HA :自力更生的小吃货
因为小时候家里人多,妈妈工作又辛苦,所以做饭的时候总是着急,我记得小时候爱吃炒土豆丝,但是妈妈炒的总是硬的,包括烙饼炸油条也是硬的,做的饭仅仅是能吃。
所以她每次做饭我都在一边看。等到三年级了要上早自习,早自习下课后我就自己在厨房里做鸡蛋汤,放点葱花,就这样大概整个冬天都是这样。
现在我特别喜欢做菜,终极梦想是一名厨师,给身边的人做好吃的。
▼
诗露花语: 老师家的猪肉渣粉丝儿的大包子
小学时代,语文老师特喜欢我。有次去她家吃晚饭,生平第一次吃猪肉渣粉丝儿的大包子!那个香,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要知道我是特挑食的。现在想想也是回味无穷,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食物了!
▼
人生海海 : 再香的饭菜都觉得索然无味,好像争吵比美食更有意义
记忆里最动人的一道菜是妈妈做的,烧烤土豆片。
那时正在上初中,和妈妈的关系可以说是剑拔弩张,我的任性我的暴脾气一股脑地在所谓的叛逆期开始喷薄了。
再香的饭菜都觉得索然无味,好像争吵比美食更有意义。那次和妈妈吵完架,赌气不吃饭,一个人游荡到深夜,饥肠辘辘回到家。
习惯早睡的妈妈开着电视,等着我。她问我吃了没有?我摇头沉默。秋天的夜里,她起身去了厨房,打开电磁炉,油温起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深夜里散开,我们的争吵和尴尬好像刹那间在油烟里化作虚无。
紫苏叶子的香味混着辣椒粉的辛香,还带着点土豆的焦香。配着一碗米饭,筷子没有停下的时刻,多种刺激的感觉混合在一起,只觉得有个家,真的好。
我们沉默不语,我们互相深爱,我们知道,爱永远大于一切。
现在长大了,还会嫌弃当年那个叛逆的傻傻的自己,还会心疼那个时候背负委屈仍静心烹饪美食的妈妈,在所有少不更事的夜晚,她的美食就是我的港湾。
如今出来上大学,在异乡吃过很多很多美食,却很少吃到那样精心精意的韵味了。
烧烤土豆:材料:土豆 紫苏叶 青豆 花椒粉 辣椒粉 盐 做法: 将紫苏叶和青豆先放进油锅里炝锅, 再放入土豆, 最后放作料。
▼
LH: 痛经时的蔬菜粥
印象最深刻的菜就是在痛经疼得要死的时候,妈妈煮好的蔬菜粥,里面没有一点盐,没有一丝糖,确实妈妈心疼我最好的体现。吃进嘴里第一口是清淡,第二口是满足,第三口是知足。
▼
姜雨彤:从不做饭的爸爸做的鸡蛋羹
爸爸一向很少在家,他要去喝酒。我们喜欢爸爸喝酒,喝醉了他就不再板着脸,有时甚至会陪我们玩。
有天晚上我们嚷饿,妈妈说家里没有零食。醉酒回来的爸爸突然说,我来给她们做个拿手保留项目吧。我和妹妹一齐长大了嘴巴,因为爸爸从来不做饭。
磕四个鸡蛋到碗里,加盐和少量胡椒粉打散,边加温水边不停搅拌,上锅只蒸十分钟,爸爸的鸡蛋羹光滑细嫩的就像豆腐脑。加好香葱和酱油,爸爸得意地朝我们眨眼。
那一年我六年级,妹妹三年级。等我们大学毕业以后,爸爸越发不爱参加亲友家婚礼。别人嫁女儿,老爸在台下泪眼婆娑。
还是嫁了,只是偶尔会打电话给老爸吹牛:爸,我今天给他做了你教我的鸡蛋羹。太好吃了,他幸福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
巴尔·冯·奥贝斯坦 :失去的你做的红烧鸡翅
最喜欢你烧的红烧鸡翅。看着我大快朵碩,你温柔的说慢点吃,再给你做。这不是母亲做的鸡翅膀,但是却是你对我这样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男子的无私的纯爱,可惜我却放弃了你。
如今的妻子很懒也不会做饭,都是吃食堂。回想以往,我的确是自作自受,还是爱鸡翅
▼
孤 : 初恋的味道
我所能想到的是:她在院子里拔几棵长到七八分熟的洋葱(新疆叫皮芽子),摘一个西红柿,两个辣椒。 用小刀削成丝儿状,撒入适当的盐就好了。
菜叫:皮辣红,她叫:穆斯林。
总能想到那时脚受伤在家修养,放学了,她在校门口拐弯处买一个热热的馕,然后借辆自行车,就去找我,我俩一起吃着这道菜,一起辣的脸蛋儿通红,用手在嘴巴跟儿前来回煽动,跟我聊会儿天,她就又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回去学校上课!
这个故事叫初恋,她叫爱情。菜是有故事的人!
▼
乡村拍客饕餮先生: 冬夜喝酒吃鱼
老家在苏北里下河平原的盐城西乡,水网密布,小鱼小虾特多。每天早上菜市场门口总有许多乡下人拎着盛满小鱼的水桶在哟喝,这些鱼都是野生的,有小刀子鱼、白条、昂刺、罗汉狗子、虎头鲨,还有小虾,杂七杂八的,价格也便宜,5块钱能买2斤。
红烧小杂鱼是我的拿手菜,家人和朋友都喜欢吃。
买回家清理干净后放在锅里,先把葱花姜末在热油中跳一下起味,再放入小鱼,加水、盐、酱、老抽,记住不要用铲子翻动,那样鱼会碎的,等到锅内沸腾,鱼眼睛珠子凸起,则这道菜就好了,那是鲜味扑鼻!
刚参加工作是在一个水乡小镇。我常去斜对门的邮局寄信,认识了那里的老吴。 因为老吴嗜酒,有事无事的喊我去他家弄几杯。
一个寒冷的冬天,老吴早上弄来一篮子罗汉狗子鱼,佐以大把子咸菜煮好,晚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这时鱼已冻起来了,我和老吴就着一大碗鲜美的鱼咸细酌慢饮。外面雪落无声,屋内酒香四溢,一碗鱼,两个人;一杯酒,两颗心……此刻的我们喝的不是酒,也不是寂寞,而是火一般的激情。
有了一碗鱼,飘雪的夜晚便没有了孤单,如豆的灯火,激情四射的光芒从窗格子穿透到雪地上,洒落淡淡的醉意。雪花无声,意趣天成;有酒学仙,无酒学佛。既然酒逢知已,何不慨当以慷?那一晚,或者说那一夜,我只记得有过一碗美滋滋的鱼让我乐不思蜀,要说还有,就是如我青春一样圣洁的雪花,开放在让我值得拥有的冬天。
▼
第二紅 :邻居家的泡萝卜
很爱吃泡萝卜。小时候经常去同学家里要。这是一道普通的家常佐餐凉菜,但我印象深刻。
我上小学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所有能入口的东西都是美味佳肴。我的一个好朋友的父亲特别会做各种泡菜,辣椒、白菜、萝卜,经他在泡菜坛子里捂几天之后,拿出来都是馋死人的美食。特别是泡萝卜,颜色粉红粉红的,酸脆里有点辣,嚼起来嘎吱嘎吱响,我能端着一碗泡萝卜,一口气吃下去,然后有无比幸福的满足感。
其实,这种泡萝卜就是普通的泡菜,如今一些餐馆免费提供。现在再吃,竟毫无当初的感觉。
▼
老有所学:抗美援朝的老首长做的玻璃肉
1970年,我们在军垦造纸厂工作,当年的生活很艰苦,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副食供应就靠我们自种菜,养猪,改善伙食。
有一年,一个抗美援朝的老首长,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一道好吃的菜。又香又甜。四十多年没吃了。
现在人看来是垃圾食品。菜名就叫玻璃肉。
这道菜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肥肉切成拇指粗条。然后放在锅里炸。这样肥肉的油出来一部分。捞出来晾凉。然后用油熬白糖。等待白糖溶解后。把炸好的肥肉条放进去。保证每个肥肉条都沾上白糖,凉后一吃,又香又甜,至今还能回味起它的味道,回忆老首长亲自下厨的身影!!
▼
年与时驰:爸爸离婚前的醋溜土豆
我爸喜欢做饭。我从小吃到大,口味被他养的刁且重。
最爱的一道菜是醋溜土豆,酸辣还有些甜。打这些字的时候还能想起隐约回忆起滋味。上一次吃到还是是在2015旧历的三十下午, 我和妹妹平常挑食,久违的食欲大增,饭和菜都吃的特别干净。那天不等天黑就被妈妈接回家了。
如今他和继母继弟还有我同父异母的小妹妹生活在一起。听别人说他们总是在外面吃,很少在家做了。
我也已经很久没去过我长大的那个屋子,可能再也吃不到他做的饭和菜了吧。
▼
雨田:符合节气的菜
每个节日甚至每个节气妈妈都会提醒我要吃什么,给我做好,除了粽子月饼,还有腊八粥桂花糖芋头馄饨馒头五花八门,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最后,给你看的是亲人的拿手菜:正如下文中的七叶所说:“让我记忆深刻的菜不是味道有多么美味,而是一想起来就不想吃其他人做的了。”
▼
STY:妈妈的咸汤圆
最喜欢的私房菜是妈妈做的汤圆,家乡的汤圆是咸的。
冬至日,妈妈通常都会一大早就起来搓汤圆:冬菇白萝卜大白菜切丝,瘦肉、腊肠切片后加上虾米翻炒;必不可少的还有鲮鱼饼(鲮鱼和白萝卜是鲜甜CP),鲮鱼打成酱后再手打,捏成饼,两面煎香。
配料都准备好后跟糯米圆子一起放到锅里,加水,汤圆熟后,一揭锅,香气四溢,洒上些许葱花,色、香、鲜俱全,每次都顾不上晾凉点,就迫不及待尝尝那鲜美的汤,咬一口糯糯的圆子~
上大学后第一个冬至,宿舍煮了甜汤圆,向同学介绍起家乡的咸汤圆,她们第一反应都是黑暗料理。
▼
凤凰:妈妈的红薯丸子
妈妈拿手点心是红薯丸子。
数块红薯蒸熟剥皮捣烂,视红薯状况加一点点水或者面粉或者白砂糖。起锅烧油,油六七成热之后就可以炸了。
炸的过程最为美妙:妈妈左手放在红薯泥中,握拳,一颗红薯丸子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挤出,右手刮起这颗丸子放入油锅。双手配合默契,一两分钟内锅里就会漂浮着一层丸子。丸子在油锅中逐渐变色,等变成金黄就可以捞出来吃了。
爸爸自诩老师级人物,整个过程都在一旁观察指导,待到开饭时刻就来个小小总结会。然而他的发言很快就会被妈妈打断“得了得了,快凉了赶紧吃”。
▼
安坐的灯火涌向星辰 :爸爸的红烧茄子
我这人爱吃不爱做饭。在我印象中我最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爸爸做的红烧茄子。
具体的做法我是不知道了,每次爸爸做饭的时候我基本上是不进厨房的。爸爸也没有强迫我必须自己学做饭什么的。自从我出嫁后,每次回娘家还是爸爸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着。我想帮忙,可每次都被推回去。
爸爸总是这样说,厨房里油哄哄的,你出去等着吃就好啦。父爱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满满的为儿女做的一道菜。
▼
七叶:奶奶做的鱼
让我记忆深刻的菜不是味道有多么美味,而是一想起来就不想吃其他人做的了。
记得高中时期,住在学校,奶奶每周都会来学校给我送饭,知道我挑食,特别喜欢吃鱼,所以我每周都能吃到她做的鱼,吃了整整三年,印象中做法很多,但是都是一个味道,所以到现在在外面看到鱼都不想吃了,不是吃腻了,而是真的找不到以前吃的那种味道。
▼
好。好先生 : 红烧猪前蹄
有一道母亲一直以为我喜欢吃,然后每次回家都拼命做给我吃的:红烧猪前蹄。其实因为害怕油腻和长胖,我已经很少吃这道菜了,但我喜欢看她喜欢看我喜欢吃她烧的菜的样, 我也一直把这道菜当作母亲的专属,我的独家记忆。
▼
知暖:水煮羊肉丸子
羊肉丸子通常都是红烧或者清炖,只有他是水煮。
把羊肉剁成肉糜,软软糯糯的一大盆。然后清水里加葱姜蒜煮开,拿勺子挖一个一个的肉球过到滚水里,不一会儿羊肉丸由红变白,羊肉的清香也随着蒸汽散发出来,这时再加点蔬菜进去,煮一会儿就可以连锅端上桌。然后拿出芝麻酱加入味极鲜腐乳酱盐芝麻之类的搅拌,比火锅店的蘸料香多了。
冬天外面飘着雪,屋里暖洋洋,抱着调好的酱料碗,捞一大勺子羊肉丸拌上酱料,热乎乎吃下去,不一会就一身细汗。回头看他,大快朵颐,一脸幸福。一大锅吃完,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羊肉的香气热气。因为我爱吃麻辣烫火锅,而他觉得在外面吃不卫生不健康,所以发明了这个简易的羊肉丸火锅,简单好做,又有满足感。
冬天过去,我们结婚了。我开始学着做一些家常菜和营养早餐,吃火锅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是那个味道永远忘不掉,是多么高级的火锅店里都吃不到的味道。
▼
知暖 : 土耳其炒饭
姥姥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吃过土耳其炒饭,因为没有人会做了,吃过的人其实也只有我和姥爷。名字很好听,味道也很香。那时姥姥还健康,爱打牌,常常和姥爷去别的牌友家打牌,中午就留我自己吃饭。土耳其炒饭也是跟牌友学的,每次作为补偿,打牌回来之后都会给我做。
做法并不复杂,但需要很多食材。除了剩米饭,油酱葱蒜这些配料。还要有鸡蛋,火腿肠,猪肉,胡萝卜,蒜台,玉米粒。这些食材不常能凑齐,所以平时很少做给我吃。
玉米粒煮熟,鸡蛋炒熟备用,下油爆香葱蒜,炒肉末和胡萝卜、蒜台,将剩米饭倒入锅中加热,加入玉米粒和鸡蛋翻炒,出锅。
我照着样子做过很多次,都不是记忆里姥姥做的那个味道,我妈妈也尝试很多次,也都不是记忆里的香味。我吃过各种各样的鸡蛋饼和茶叶蛋,可是没有人做出姥姥那个味道。
大概厨艺也像艺术,同样的画笔染料,再怎么惟妙惟肖的临摹,也复制不了原作。同样的食材,再高超的厨艺,也做不出记忆的味道。
▼
july:爸爸的拿手好菜锅蒸肉
爸爸是个对吃很有研究的人,每次带我们出去吃饭的时候,都会默默研究餐馆的厨师怎么做菜,然后回去做给我们吃。
记得他的一道拿手好菜是锅蒸肉,将五花肉切好,依次放入蒜头,姜和酱油,一起放入锅里蒸,火不能开太大,防止肉焦,等到蒸好出锅时,那些五花肉都冒着香味,有弹性,软软的,入口即化。
出门在外读书许久,已经很少有机会回家吃到爸爸做的菜了,想起爸爸每次做完菜都像个小孩子一样等着我们的夸奖,此刻只想说我爸做的菜最好吃!给我十个米其林也不换!
▼
雾眸 :芋头炒面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吃芋头炒面, 不过芋头不好削, 都是拿铁勺子刮的。每次我嚷嚷着要吃时我妈就买一袋芋头让我和妹妹去削皮。感觉既像比赛又像游戏 ,我们很快刮完给我妈炒。
我妈每次先把芋头用高压锅煮一下,粉丝泡水后捞出来放着。大火烧锅,放油放肉,再放粉丝,最后放芋头,很快就炒好了。我去盛面时专挑芋头,真的很好吃。
现在在外面很久没吃了,希望过年回家能吃到吧。
▼
当阿Q等来了戈多 :妈妈做的茄子粉皮儿炖鸡
最喜欢茄子粉皮儿炖鸡。
所需食材:茄子,粉皮儿,鸡,葱姜蒜,花椒。还需要豆瓣酱,油盐酱醋。
当然是我妈妈做的最好吃。
步骤如下:把油熬热后放入花椒,有香味后倒入葱姜末,再加入少许豆瓣酱便可把鸡肉倒入锅中大火翻炒。鸡肉一定要炒熟炒透。有个小窍门就是可以加入少量水,盖上锅盖煮一下很快就好。此时可以加一点佐料,便于鸡肉入味。然后放入茄子继续翻炒,不需要炒太久,便可加入清水,要没过食材,然后盖上锅盖小火慢炖。锅开后加入粉皮儿,继续炖直到锅开。然后再加入适量佐料,盖上锅盖闷一会儿就好了。
真的是超级超级好吃。
本次获奖的小伙伴有:
知暖:水煮羊肉丸子
乡村拍客饕餮先生: 冬夜喝酒吃鱼
人生海海 :好像争吵比美食更有意义
沈小Q :榆树钱儿粥
云赏衣:妈妈做的“腌制酸菜”
(请联系微信号zyewig哦!)
获奖奖品详见:我的私房菜谱,我的独家记忆 | 互动·送礼
本文责编:糖糖,周周
版权为有故事的人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关注“有故事的人 ”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看更多故事系列
情感 | 传奇 | 青春 | 幽默 | 鬼故事
匠人 | 职业 | 路上 | 动物 | 家往事
调查特稿 | 苏丹往事 | 殡仪馆 | 缅甸纪实 | 边境线
我们在假期为你推荐更多关于旅行的书
《12本旅行手边书——关于爱,关于文学,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更多旅行手边书·尽在凤凰读书官方微店
《极致之美:中国国家地理》
《理想的下午》
《国家地理终极徒步装备指南》
《西藏生死书》
《荒野求生手册》
《查令十字街84号》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
《中国人的一天》
《重新发现日本》
《忧郁的热带》
《不去会死》
《转山》
想要购买以上这些书,请直接点击底部原文链接,进入凤凰读书官方微店,有惊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