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欲言
刺激政策一出,空气中就弥漫着快活的空气。
刺激魔术如何实现?
刺激的尽头在哪里?
01
基本概念
经济,无非就是一个生产与交易的过程。
金融,跨越时空的交易。包括跨越
今时与未来
的交易。
“货”币,非法币时代交易的媒介。物物贸易中,一部分体积小、易分割、耐腐蚀的货物,逐渐脱离消费本质,成为交换活动中的媒介。“货”币与货物一样,由劳动强度和稀缺性赋予价值,不会出现烂大街的情况。
法币,目前主要的交换媒介。法币本身并不具有稀缺性,容易滥发,
法币不是“货”币,而是信用。
信用,交易的媒介,信则有不信则无。
刺激经济,无非就是让
今时(涵盖短期未来,后文一致)
的生产增加。
而刺激手段,无非也就是通过上述几个概念运作。
经济刺激的惯用手段无非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02
货币刺激——画饼充饥
经济就是一个生产与交换的过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
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养的鸡鸭、自己造的产品,自己直接使用了,这叫小农经济。
将自己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回自己所需,这叫市场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分工细化,劳动多数
不再直接生产最终产品
,而只是负责商品生产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劳动所得也不再是直接用于消费的商品,而是法币。
这无形中增加了迷雾,模糊了对经济的本质认知,也模糊了经济刺激的本来面目。
经济刺激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很容易让人忘记,经济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互换。
经济刺激,也只能作用于互换之上。
互换可以跨越时间进行,随着金融逐步深化,当下生产中,相当大一部分商品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未来的商品。
当前生产=现在交换(马上还债)+未来交换(未来还债)。
订立更多(未来交换)金融契约,这无疑会刺激当前生产增加。
货币刺激,就是通过刺激这种当下与未来的互换,以未来还债的许诺,来刺激当下的生产。从而达到对当下经济生产的刺激效果。
未来是否能够还债?
国际金融协会数据,2020年底,全球债务将达到27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65%。
债务只是金融契约的一种而非全部。
未来早已透支
。
未来还债的许诺,也早已变成了画饼充饥。
02
财政刺激——借而不还
各国政府早已无法实现财政平衡,财政刺激方案总会伴随着大量的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的解决模式,只剩下借债(借用本国居民储蓄或者海外储蓄)或直接赤字货币化。
无论是通过(向居民贮蓄)借债解决,还是直接赤字货币化解决,货币现象的背后都是
政府用欠条方式借用当前产出。
借
——是从未打算归还的那种借。
03
三个阶段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利弊。
1)
工业化早期。
投资回报很高,
投资基础设施有助于新兴国家迅速进入工业化状态。这一阶段私人的财力非常有限,难以承担基建重任。财政政策(将居民散财通过税收或储蓄聚拢,然后通过财政发挥集中优势)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工业化早期一般会有鼓励储蓄和税收较高的特征。这期间积极财政会有不错的效果,但金融化程度不深,金融蓄水池尚未形成,无法吸纳超量货币,积极货币政策非常容易转化为严重通胀。这一时期,积极货币政策效果极差,但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利的。
2)
工业化成熟阶段。
基础建设有了一定基础,金融深化也有了一定发展,股房开始具有金融蓄水池效果,超量增发的货币会被股房吸收,对通胀影响很小。此时市场前沿的私营企业更能把握瞬息万变的商机。而财政投资会与私营投资冲突,挤占资源,压制经济效率。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相对来说更能有效地调动私营投资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成熟的工业国在这一时期一般都习惯于货币刺激,较少进行财政刺激。这一时期货币刺激具有良好效果,而财政投资效果不佳。
但这一时期,画饼充饥也开始了,风险向未来集中,而眼前一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