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星球
有趣、有用、有能量的自然生活。已有十万绿色移民在植物星球上拓荒。移民局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今天是玫瑰的日子,我有件事要跟大家说 ·  昨天  
植物星球  ·  阿拉伯婆婆纳开花了,你有没有看到 ·  2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山城宝岛“年”在一起 台湾“年味”来了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山城宝岛“年”在一起 台湾“年味”来了 ·  昨天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星球

我把获奖的花园都过了一遍,原来花园要做成这样,才能获奖

植物星球  · 公众号  · 探索  · 2017-04-03 09:06

正文


我上一篇写墨尔本花展为什么会在秋季举办,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更接地气的花展,目的不是让人赏花,而是让人种花,所以,从整个展览来看,零售区域才是重点,室内的花艺设计部分也不弱,相比切尔西花展,墨尔本花展的花园设计部分比重则小很多。


但比重小也有小的好,去年的切尔西花展,整整一天,我都没有看完,很多都走马观花过去了,后来再翻目录,忽略了好几个不错的设计,量太大了,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我觉得墨尔本花展的体量刚好,一天的时间,中途还能有休息,有一些小的自发或组织的演出可看可听,等到傍晚临近散场的时候,还可以给自己筛选下来觉得不错的花园细细拍照。


有两三个花园设计很棒,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利用了很多澳大利亚本土植物和本土的设计元素。注意一点,不像切尔西花展,春季的花园都是“花”,墨尔本的秋季花园很少能看到花,所以不要期待有英式花园的繁花,你能看到的都是澳洲式的Lawn,这样也好,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设计上去。


我进去见到的第一个花园就很不错,名“Legacies”,遗产,设计师在作品介绍上用了一段希腊谚语“a society grows great when old men plant trees whose shade they know they shall never sit in.”不知该怎么翻译,差不多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想要告诉我们,给后人留下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是留下一笔金钱吗,还是养花种树建花园,给后人营造一个更美更健康的环境,主题宏大,更像是这次花展的一个策展前言,倒也符合贴切。

Legacies从卡尔顿花园旧有的两棵树展开设计

将湖水引入形成溪流

溪水两侧布置了澳洲本土的蕨类植物


Legacies是从花展主办地卡尔顿花园本来就有的大树和湖来设计的,两棵树是这个花园的立意,引入湖水为溪流则使得花园充满了诗意,溪流两边布置了大量澳洲本土的蕨类植物,也正是因为有树荫和水,使得这片绿色能自然生长。


虽然墨尔本城市中很少见到蕨类植物,但蕨是墨尔本很重要的植物,郊外山区有很多蕨类。我因为准备去丹德农山而查过交通,火车有一站就是Ferntree Gully(树蕨谷),墨尔本植物园也有一个Fern Gully区。蕨是很古老的植物,这便是遥远的过去留给我们的遗产。


这个花园除了过高的主题叙述,没有任何花园的设计细节介绍,我能感触到的就是这个点,从设计上来看,没有什么太值得一说的。另有一个细节,园内铺设藤架和台阶用的都是老木材,一样为了呼应立意。


因为这个花园是我入园见到的第一个花园,体量够大,花草树木布置合理,算不上惊艳,但看着已很不错,对比之下,以至于后面的很多花园看着乏味极了。


好作品的确不够多,直到看到一个叫“Wild at Heart”的小型花园。墨尔本花展把小花园叫Boutique garden,也就是切尔西花展上的Artisan garden,面积在30平方左右。


Wild at Heart是一个长宽各5米小花园,设计如题,想要在这样的花园里引入丰富的动物,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这样小的面积里,要纳入动物是过于理想化了。设计师设计了溪流和小水池,利用水泵抽水,形成活水,种了很多湿生的植物。


我欣赏这个花园的原因是,设计师能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而且很懂植物,选择了很多微型湿生小草本,很多小草都在花期。要知道这不是在家的院子里花时间培养一个小花园,这是参赛,是短时间在一块生地上布置出来的,细节处理精致,连石缝里也错落生长着一些微小的植物,且品种繁多。

这是一个不到30平方的小花园, 却设计立体

墙上有垂直绿化, 有台地有溪流

从高处到低处逻辑合理,细节上做的非常到位


所有野草花都是鲜活的

石块、腐木的安排非常舒服

甚至落叶的堆积也是那么自然


至于动物,当然不会有野生动物进来,但设计师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还是花了很大的功夫。花园里种的唯一一株树是圆叶桉,树上停了一直鹦鹉,因此还吸引了大量观众。溪流的植物丛里还有一只蜥蜴。花园内还布置了一些音效,时不时有蛙叫声。墙上设计了蜂巢,为了吸引蜜蜂。


这个蜂巢的确不是装饰,BBC有一档花园节目介绍过如何在花园内吸引蜜蜂筑巢,做的就是这样的设计,每一根木条上钻孔,困一把塞墙上,就能吸引蜜蜂来定居。只是,在休息区的墙上出现蜂巢,好像不是很妥。


这个 Wild at Heart好像最后获得了Boutique garden类的金奖,虽然我觉得并不至于,只是好作品不多,比如下面这几个,实在太平庸了,像是建材展区。


有一个获了Show garden金奖的花园也不错,叫 I See Wild,运用了大量的澳洲土著文化的元素和澳洲原生植物,用石头堆砌起了一个充满了野性的花园。因为涉及很多文化符号,外来者并不能看明白,不过花园外人头攒动,每个人看每个人的门道。

这个花园做的很自然

像是野外自然形成的树林草丛

看似乱,其实有着逻辑走向

动线、分区设计的很好


就先介绍这几个花园,图片并不能说明问题,亲临现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东西要体会各中奥秘,需要学习。今年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墨尔本花展,用澳洲元素来表达中国江南意境的花园,据说最后也获了奖,恭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