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神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注重临床思维养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指南发布。神经时间,注重神经科医生的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28岁男星被刑拘!警方最新通报 ·  1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白马已逝,正气长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神经时间

「治痛」更要「防痛」,这份偏头痛治疗秘笈请收好!

丁香园神经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22 19:58

正文


导语

偏头痛是常见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 15%,全世界每 7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有偏头痛,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 [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偏头痛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进展,新型治疗靶点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发现更新了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手段,为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带来了新选择。


2024 年 4 月 20 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联合重庆市头痛防治学会共同举办的 2024 头痛与感觉障碍学术大会及第十六届重庆头痛眩晕学术年会顺利召开,聚焦头痛及相关领域,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会后,丁香园特邀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陈春富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肖哲曼教授 就偏头痛药物治疗新靶点进展和临床应用分享了经验和洞见。


要点速览

如何建设头痛诊疗体系,提升规范化诊疗能力?

哪些措施可以提升偏头痛患者管理水平?

CGRP 受体拮抗剂治疗偏头痛发作和预防治疗的机制是什么?

CGRP 受体拮抗剂有哪些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现状如何?

CGRP 受体拮抗剂急性期和预防治疗并行的双重策略如何指导临床实践?



Q1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头痛防控体系应该解决哪些关键性问题?具体策略应如何部署?

建立全国头痛防控体系应当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头痛规范化诊疗和患者教育几个方面出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提升头痛患者管理水平。


在当前的头痛治疗背景下,我国仍存在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业医疗人员不足以及临床医生和患者对头痛缺乏重视等问题。改变头痛诊疗现状需要建设全国头痛诊疗体系,而该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培养头痛专科医生,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生头痛诊疗能力的培训;

完善头痛诊疗指南,推动头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并促进全国头痛诊疗信息共享;

重视患者教育,建立规范化的患者教育体系,确保患者能更便捷地匹配合适的医疗资源。

在构建全国头痛诊疗体系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我国临床资源分布不均和人口基数庞大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偏远和基层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减轻头痛疾病负担。


Q2


在提升头痛诊疗服务的质量控制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和技术被引入?这些措施如何影响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

头痛中心的发展、头痛数据库的成立和创新药物的陆续获批等,均有助于提升头痛诊疗水平。


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不同的学会、组织等都高度重视头痛诊疗服务的质量控制。一方面,头痛中心的培育、评审和发展规范了头痛的临床诊治,也为中国头痛患者数据库提供了大数据来源;另一方面,创新药物的陆续获批也为头痛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特别是针对偏头痛,具有独特机制的 CGRP 靶向药物。相对传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些创新靶点药物更具有特异性,相关临床研究也在国内外同步展开。目前,部分药物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为偏头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此外,在引入新技术方面,还要重视推广非药物疗法。目前全国的头痛中心已逐步采用多种无创刺激方法,如电刺激和磁刺激。这些方法由于无创性优势,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并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总之,政策导向和技术创新都在偏头痛诊疗服务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Q3


CGRP 及其受体已成为偏头痛治疗的重要位点。CGRP 在调节偏头痛病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其受体拮抗剂如何影响这一过程?

CGRP 通过血管扩张、炎症反应和疼痛传递影响偏头痛发作,CGRP 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 CGRP 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偏头痛发作。


神经肽 CGRP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GVS)的活化是偏头痛发病的关键,体内外刺激触发偏头痛后引起三叉神经敏化,激活 TGVS,导致 CGRP 释放 [2] 。CGRP 与相应受体结合,活化三叉神经节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反过来促进 CGRP 释放,形成炎症环路 [2] 。随着研究的深入,CGRP 在偏头痛血管机制和炎症机制中的作用证据得到了进一步补充。


因此,针对该靶点,目前已开发了多种类型药物,如 CGRP 受体拮抗剂和靶向 CGRP 及 CGRPR 的单克隆抗体,其中小分子 CGRP 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偏头痛,而 CGRP/CGRPR 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预防偏头痛。基于多项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全球范围内已有 8 款 CGRP 靶向药物获批。目前我国已获批 CGRP 受体拮抗剂为瑞美吉泮,单抗类药物有依瑞奈尤单抗和加卡奈珠单抗。

Q4


近年来更新的国内外偏头痛治疗指南中,对 CGRP 类创新药物的推荐有何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临床实践?

CGRP 受体拮抗剂如吉泮类药物是受到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偏头痛急性发作一线治疗药物。


《中国偏头痛指南(2022 版)》 [3 ] 新增对 CGRP 受体拮抗剂如瑞美吉泮和乌布吉泮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推荐,而预防性治疗则推荐瑞美吉泮、阿托吉泮以及 CGRP 单克隆抗体 中国台湾的偏头痛指南 [4] 和新加坡指南 [1] 针对难治性 偏头痛提出,在两种预防性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CGRP 靶向药物。


在欧美国家,CGRP 受体拮抗类及 CGRP 单克隆抗体 进入指南的时间相对更早,《2021 版美国头痛协会(AHS)指南》 [5] 、《2022 版欧洲头痛联合会(EHF)关于使用 CGRP 单克隆抗体预防偏头痛的指南》 [6] 及《2021 版法国头痛学会(FHS)诊疗指南》 [7] 也做出相似推荐(图 1)。


图 1 以 CGRP 为靶点的新型特异性治疗药物被多个国内外指南推荐 [3,5,6,7]


各指南对 CGRP 受体拮抗剂的推荐对于当前偏头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循证证据,对于对传统药物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临床医生会更倾向于考虑使用 CGRP 靶向药物。然而,关于使用 CGRP 靶向药物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后,是否需要停用或联用传统预防性治疗药物,目前尚没有证据,专家建议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个性化制订治疗方案。

随着瑞美吉泮等 CGRP 靶向药物在国内的应用进一步普及,药物可及性大大提升,更多的患者有机会体验到这类创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好治疗感受的同时,也能减少对于罹患 MOH 的顾虑。




Q5


基于 CGRP 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偏头痛中的应用,目前在临床研究中有哪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指南有哪些指导临床实践的新观点?

新一代 CGRP 靶向药物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项,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部分用于治疗偏头痛的 CGRP 靶向疗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包括吉泮类和 CGRP单克隆抗体等。 吉泮类药物受到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循证证据充分 [1,3,4,8] ,其中瑞美吉泮是目前唯一获批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双重适应证的偏头痛治疗药物。 尤其在中国人群中,瑞美吉泮相较安慰剂能够迅速起效并持久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图 2) [9]


图 2 瑞美吉泮给药后 15 分钟到 48 小时,无疼痛、无 MBS、疼痛缓解和功能正常的患者比例

安全性方面,多项研究证实吉泮类药物耐受性良好,且由于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相对于传统药物,吉泮类药物无患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风险 [4]


Q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