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神读书会
面向全球、覆盖全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读书会!热评时事、聚焦文化、译介前沿,每周六晚八点十五分在YY语音举办读书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通知 | ... ·  5 天前  
中国交建  ·  中交集团主要领导会见深圳市市长覃伟中 ·  1 周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全国科普日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神读书会

国史(1949-1978)——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第七章 庐山会议与五风再起(一)【连载】| 你思13

女神读书会  · 公众号  ·  · 2017-08-18 19:16

正文

  ●


历史由谁来书写?

国史(1949-1978)

——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目 录 

第一章 土地改革与农村民主

一、旧中国农村的缩影

二、第一次土改

(一)查“黑地”

(二)割封建尾巴

(三)划定阶级成分

(四)挖防空洞

(五)第一次土改的成就

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四、土地复查与整党

五、十里店不同阶层的不同反应

(一)贫雇农的反应

(二)中农的反应

(三)地主、富农的反应

六、十里店土改运动的成绩和问题

(一)十里店土改运动的成绩

(二)十里店土改运动存在的问题

七、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巩固人民政权

一、镇压反革命与剿灭土匪

(一)猖獗的反革命活动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发动

(三)坚决走群众路线

(四)谨慎收缩,处理积案.

(五)镇反运动的成果

二、抗美援朝——伟大的人民战争

(一)抗美援朝时国际的形势

(二)人民的战争:参军、支前、劳动生产竞赛

三、“三反”“五反”运动

(一)发动“三反”运动

(二)群众广泛参与“三反”

(三)“三反”运动胜利结束

(四)促生“五反”运动

(五)工会组织成长起来

(六)运动发展带来形势变化

(七)适时结束“五反”运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

(一)形势发展超出预期

(二)正式提出总路线

(三)确定中国工业化道路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一)工商业改造势在必行

(二)采取团结加教育的政策

(三)工商业改造快速完成

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手工业走向合作化

(二)解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农业经济集体化的历史进程

一、关于农业集体化的争论

二、张庄的农业集体化进程.

(一)四大自由

(二)互助组

(三)初级社

(四)高级社

三、曲折、反复和斗争

四、人民公社和大跃进


第五章 整风反右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发起整风运动

(一)开始整风

(二)走向反面

三、反右

(一)运动初期

(二)深入挖掘和扩大化

四、社会后果


第六章 三面红旗大跃进


第七章 庐山会议与五风再起

一、庐山会议

二、庐山会议后的形势

三、调整阶段

四、大兴调查研究


第八章 “1962年的右倾”与四清运动

一、1962年的右倾

二、四清运动的发动

三、桃源经验

四、运动群众

五、毛刘分歧


第九章 中苏论战及其历史意义

一、中苏论战过程

二、中苏论战的历史意义

三、中苏论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十章 波澜壮阔的文革运动

一、1966-1968年的群众运动

二、1969-1971林彪集团的兴衰

三、1972-1976四人帮的兴衰

四、文革的历史意义

五、资产阶级法权与群众运动


第十一章 武汉文革与造反派的沉浮

一、文革前的阶级差别

二、文革初期的资反路线

三、炮打司令部

四、军队“支左”

五、七二零事件

六、造反派的内斗

七、军队掌权时期

八、老干部再掌大权


第十二章 1976-1978的转折年代

一、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结束

二、工业新政

(一)利润、管理与物质刺激

(二)发展速度?

三、农村集体农业的瓦解

四、教育再革命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庐山会议与五风再起

一、庐山会议

二、庐山会议后的形势

在庐山会议上,共产党由纠“左”转向反右。这次转向导致了大跃进前期的纠“左”成果无法得到巩固,而反“右”则大大损坏了毛泽东努力倡导的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的风气,从而重新引起五风,导致了严重后果。


一、庐山会议


1959年4月,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卸去国家主席的职务。6月,毛泽东回韶山探亲。7月1日,毛泽东到了庐山。此时,毛泽东已经带领中国共产党已经连续纠“左”数月,共产党、浮夸风已得到有效遏制。相应地,国内外对三面红旗、对总路线的批评却越来越多了。党外右派否定一切,说共产党“人心丧尽了”,“修天安门前面的工程[1],如秦始皇修万里长城”;说“过去历代开创的时候,减税薄赋,现在共产党年年加重负担”。似乎不仅资产阶级、地主,而且农民、工人都不赞成了。天津有些局长、科长议论,去年大跃进是“得不偿失”。与此同时,赫鲁晓夫1959年7月18日在波兰波兹南省“波拉夫采”生产合作社群众大会上讲话讲到公社问题时说,对中国的人民公社很不屑:“在国内战争一结束之后,我们当时开始建立的不是农业劳动组合,而是公社……公社建立了,虽然当时既不具备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政治条件——我是指农民的觉悟……许多这样的公社都没有什么成绩。于是党走了列宁所指出的道路。他开始把农民组织在合作社中,组织到农业劳动组合中,在那里人们集体地工作,但是按劳取酬。”《纽约时报》报道了赫鲁晓夫批评公社制度的讲话,并评论说:“赫鲁晓夫这番话时迄今为止以为苏联领袖对公社的想法所作的最直率的公开批评”[2]。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会议的主题,归结起来有三大问题:一是怎样看待形势;二是前段工作中经验教训有哪些;三是今后怎么办。这些都是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与会者中间,看法并不一致。大家一致同意“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三句话。议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形势问题、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综合平衡问题等。小组讨论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建议不提“以钢为纲”,还是提有计划按比例;有人则不同意,仍然主张“以钢为纲”。有人主张不提“大搞群众运动”;有些人认为否定大搞群众运动的看法是不对的,等等。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讨论。


7月10日毛泽东着重讲对形势的看法,对党内越来越多地提出的不同意见已表现出不满,并且同右派进攻联系起来。他说:“对形势的认识不一致,就不能团结。要党内团结,先要思想统一。是不是这样?有些同志缺乏全面分析,要帮助他们认识。得的是什么?失的是什么?比如说,为什么大跃进之后又发生市场大紧张。不要戴帽子,不要骂一顿了事。”他对人民公社这样评价:“现在证明一条,社会主义国家中过去总是说农业合作化以后要减产,但是我们的经验证明,合作化也好,公社化也好,不减产。人民公社叫大合作社,或者说基本上还是高级合作社,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是把公社看得太高了。”“但是从总的形势来说,就是这样: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问题的实质,在于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看法。毛泽东警告说: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党内就不能团结,这是关系到全党、全民的问题。


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1958年8月以后,彭德怀曾到东北、西北和湖南湘潭等地视察,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庐山会议中,他一直在西北组,几乎每天都发言,直言不讳地对“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批评,如头脑发热,得意忘形;“左”的东西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不是党委决定而是个人决定。彭德怀想:“我有些问题不好在小组会上讲,想给主席写封信,让主席讲一下才有作用。”7月14日,彭德怀交上信。信中首先肯定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成绩,肯定农村公社化“具有伟大意义”,即使全民炼钢,也是“有失有得的”。但是,彭德怀的信着重讲如何总结教训,主要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一,“浮夸风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在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当时从各方面的报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楚形势真相。”第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样。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


毛泽东从会议讨论和看到的材料中已经感到,在对形势的估计和存在问题的看法上,党内高级干部中间有相当多的不同意见,有些意见还很尖锐。7月16日,毛泽东提出延长会期,重新编组,从北京调一些重要人员来参加会议。同日,毛批示转发彭德怀的信,未表达意见。


从党内生活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并不违反组织程序;而彭德怀的信中间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确有其事。但是,第一,当时毛泽东已经带领中国共产党纠“左”数月之久,彭德怀所提的问题多是毛泽东自己在纠“左”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了的,而彭德怀在毛泽东带领共产党纠“左”时没有参与,却在纠“左”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时,提出这些问题;第二,在纠“左”的过程中,国内外对大跃进、对总路线的质疑风生水起,党内的每个干部都经受了极大的考验,一方面要继续纠“左”,另一方面需要反右来保障社会主义路线,这时候,彭德怀的信一边倒地进行批评就更加不合时宜了;第三,彭德怀在之前的发言中已经说了许多不应该的话,联系到当时的背景以及彭德怀刚刚在1957年11月访问了苏联,更加使人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正如王光美所说的:彭总的有些话确实说得不够妥当,例如说当年在延安召开的华北会议骂了他40天的娘,中国的严重问题也许要苏联红军帮助解决。正好这时驻苏大使馆发来情报,汇集了苏联领导人指责我们党的材料,所用的语言同彭总的说法相像。苏联大使尤金还在北京对留守中央的陈毅同志说:“现在你可以搞政变了。”庐山会议前苏联政府又正式通知中国,停止供应我们制造原子弹的设备。联想到彭总在会前率军事代表团出访东欧几个国家,受到隆重欢迎等等情况,就认为他有国际背景,“为民请命”。在庐山会议上,少奇同志是站在毛主席一边的,也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同志。虽然少奇同志认为,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主席反映问题,即使有些意见说得不对,也不算犯错误,但他并不赞成彭总的做法。中央包括毛主席在内已经开始着手纠“左”,彭总的做法使人感觉要追究个人责任,这不是要导致党的分裂吗?[3]


由此,会议再次召开了大讨论。还是围绕关于成绩和缺点的估计问题,会议展开了争论。7月20日凌晨,杨尚昆向毛泽东汇报各组讨论的情况,毛讲了四点意见:一、欠债是要还的,不能出了错误,一推了之。去年犯了错误,每个人都有责任,首先是我。二、缺点还没有完全改正,现在腰杆子还不硬,这是事实。不要回避这些事情,要实事求是。三、有些气就是要泄,浮夸风、瞎指挥、贪多贪大这些气就是要泄。四、准备和那些“左派”,就是那些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听别人讲他错误的人谈一谈,让他们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7月21日,张闻天在肯定成绩是伟大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以后,系统论列了“大跃进”以来的缺点和错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7月22日,毛泽东找几个人谈话,柯庆施、李井泉对纠“左”不满。柯庆施说,现在很需要毛主席出来讲话,顶住这股风,不然队伍就散了。他认为彭德怀的信是对着总路线、对着毛主席的。


7月23日的会上,毛泽东发言,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讲:“现在党内党外夹攻我们。右派讲,秦始皇为什么倒台了,就是因为修长城,现在我们修天安门,要垮台了。这是右派讲的。‘共产风’主要是县、社两级,特别是公社一部分干部,刮生产队和生产小队的。这是不好的,群众不欢迎。用了一个多月工夫,三、四两月间把风压下去了,该退的退,社与队的账算清楚了。这一个多月的教育、算账有好处,在极短的时间里,使他们懂得了平均主义不行,‘一平、二调、三收款’是不行的。第二方面,我劝另一部分同志,在这样紧急关头,不要动摇。据我观察,有一部分同志是动摇的。也说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是正确的,但要看讲话的思想、方向站在哪一边,向哪个方面讲的。……这次他们不讲冒了,可是有反冒进的味道。比如说‘有失有得’,‘得’放在后边,是经过斟酌的。如果戴帽子,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我劝一部分同志讲话的方向要注意。讲话的内容基本正确,部分不妥。……这些同志,据我看不是右派,是中间派,不是左派。一些人碰了一些钉子,头破血流,忧心如焚,站不住脚,动摇了,站到中间去了。究竟中间偏左偏右,还要分析。重复了一九五六年下半年、一九五七年上半年犯错误的同志的道路。他们不是右派.可是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去了,距右派还有三十公里,因为右派很欢迎这种论调。……这种同志采取边缘政策,相当危险。不相信,将来看。”


毛泽东这篇讲话引起了很大震动。黄克诚后来回忆说:“主席的讲话对我们是当头一棒,大家都十分震惊。……我对主席的讲话,思想不通,心情沉重;彭德怀负担更重,我们两人都吃不下晚饭;虽然住在同一栋房子里,但却避免交谈。我不明白主席为什么忽然来一个大转弯,把纠‘左’的会议,变成了反右;反复思索,不得其解。”自此,庐山会议的主题,从纠“左”转到反右。随后,一部分人高兴,说讲话给他们撑了腰;一部分人紧张,说听了讲话大吃一惊。一些曾对彭德怀的信说过好话的,纷纷检讨、表态,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人在会上也都作了自我批评。

在8月1日的八届八中全会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66岁,你61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感,难对付你,许多同志有此顾虑。”[4]并在会上批评了彭德怀的错误。8月2日,在庐山继续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毛泽东的这个讲话为八中全会定了基调:第一,前一阶段反了九个月的“左”,现在主要已不是反“左”的问题,而是要反右的问题;第二,现在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猖狂进攻;第三,现在党内出现了分裂的倾向。


这以后,会议的揭发批判集中到“军事俱乐部”问题上,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刘少奇后来在七千人大会上讲:“彭德怀的错误不只是写了那封信,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主席写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错误。”“庐山会议之所以要展开反对彭德怀同志的反党集团的斗争,是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他参加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更主要的不是高岗利用彭德怀,而是彭德怀利用高岗,他们两个人都有国际背景,他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5]当时参加庐山会议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八中全会上批判彭德怀等人的一些情景:“自八中全会开始以后,对彭德怀的斗争进入了紧张阶段,晚会都停止了。小组并成大组。共分三个大组,李井泉小组对彭德怀,张德生小组对黄克诚,柯庆施小组对张闻天、周小舟。大组会采取了批评质问的方法,没有长篇大论,但都很尖锐。这样尖锐的斗争终于迫使彭、黄、张不得不承认一些错误。特别是八号以后张闻天说出了‘斯大林晚年’的话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周惠、李锐交待出他们私下攻击主席的一些言论,彭德怀和周小舟也不得不承认了。”随后,张闻天、黄克诚和彭德怀分别给毛泽东写信,检讨自己的错误。毛泽东都回信,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和热切的期盼。毛泽东认为庐山会议“避免了一个大马鞍形,避免了一次党的分裂”。


二、庐山会议后的形势


庐山会议后,在党内开展了过火斗争,许多敢于讲真话、说实情的同志,遭到无理批判,有的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有的甚至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恶化。1959年冬与1960春是经济工作中“左”倾蛮干最厉害的一段时期。以河南信阳为例,1958年吴芝圃在全省抓了20万“小潘复生”,使得基层干部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睁着眼说瞎话,浮夸风、共产风、一平二调风、强迫命令、瞎指挥风大刮起来。1959年信阳出现百年不遇的旱灾,农业歉收,庐山会议后“左”风再起,信阳地委9个常委中8个认为59年比58年丰收,继续提高征购指标。信阳地委副书记张树藩反对高指标,58年全区粮食产量56亿斤,认为59年也就30~40亿斤,但地委书记路宪文等人坚持将达到72亿斤,河南省委也将张树藩定为严重右倾分子。按照72亿斤的产量,征购量定为16亿斤,于是秋收刚完就出现了逃荒要饭的现象。群众逃荒可以减少死亡现象,但逃荒将揭穿59年是“大丰收”的假相,地委认为这是破坏大跃进,在各县市各路口设岗拦堵群众不准外逃。地委认为有人将粮食藏起来了,于是全区开展反瞒产运动。张树藩到西平、遂平县,不仅没有反出瞒产,反而开仓放粮,动用征购粮安排群众生活,后来遂平县基本没有饿死人。但其他地区情况不同,群众处于死亡线上,很多地方也出现了杀牛的现象,公检法也开始以“破坏社会主义”、“反对大跃进”等罪名审判杀牛的农民。从59年秋收到60年2月,是饿死人最严重的时期。59年底,在大量死人情况下,路宪文才向省委要了粮食,60年2月以后饿死人问题总算制止了。[6]


1960年1月,上海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庐山会议以后很灵,生产月月高涨,看来今年至少不弱于去年,可能比去年更好一些。基本上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我们准备分几个阶段,把我们这个国家搞强大起来,把人民进步起来,把物质力量搞强大起来。”会议认为1960年还将是一个大跃进年,可能比1959年形势更好;确定1960年钢产量为1840万吨,粮食产量为6000亿斤。八年的总目标是,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要基本上完成集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渡。会议还要求本年内大办公共食堂,试办和推广城市人民公社。


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也在继续纠正“左”的错误,但由于同时在反右,所以实际效果并不好。1960年3月的天津会议上,一方面,反对一平二调、刮“共产风”,提出不要破坏社会原有的经济秩序;发展小洋群炼钢铁,必须在有煤、铁资源的地方;不要把“敢想、敢说、敢做”的口号绝对化等等。另一方面,又有从郑州会议以来的纠“左”工作中后退的地方,比如要求城乡食堂普遍化,要求城市人民公社普遍化等。1960年6月,上海告急,纱厂停工,因为已经没有棉花可以供应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所没有过的,也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年初没有料到的。毛泽东提出,要转入主动,改变被动局面,决心降低计划指标。在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计划问题发表讲话,中心内容就是降低计划指标,把质量问题提到第一位。会上毛泽东作了一个粗略的《十年总结》,对新中国成立后十年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个轮廓式、提纲式的总结。“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他批评了一些同志:“管农业的同志,和管工业的同志、管商业的同志,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高指标要下决心改,改过来就完全主动了,“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这次会议开始出现转变,强调全面降低指标、留有余地,尽管调整仍不彻底,但总是向实际靠近了一些。


到了1960年10月,“共产风”和其他几股歪风,对农村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的极大破坏和严重后果大量地暴露出来。1960年刮起的“共产风”,其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持续时间之久,都超过了1958年。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60年的粮食产量下降到2870亿斤,比1957年减少26%以上。问题已经到了非彻底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在10月召开的四大区党委负责人会议上,讨论了问题严重而暴露比较早的山东、河南两省的问题。河南省委吴芝圃汇报了信阳事件,大家十分震惊。会议对他进行批评,指出他在政策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组织集中讨论反“共产风”问题,这是第二次郑州会议以后的第一次。随后,中央起草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11月3日,中央的紧急指示信下发全国。《十二条》指出: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业、农业和其他各个战线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越来越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人民公社在同连续两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做斗争中,越来越表现出无比的优越性。当前的整个形势是大好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农业遭灾歉收所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是能够克服的。在农村人民公社化初期产生的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是违背人民公社现阶段政策的,是破坏生产力的,并且妨碍了人民公社优越性的更好发挥,中央和毛主席从一九五八年冬季以来再三再四地指示,必须坚决纠正。一部分地方和社队确实纠正了,基本上没有再犯;大部分地方和社队纠正的不彻底,有遗留问题,或者在去年冬季以后又刮起“共产风”;还有一部分地方和社队,“共产风”一直没有认真地纠正,继续刮,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力。《十二条》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问题的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其中十二条分别指出:(一)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二)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三)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四)坚持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五)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六)少扣多分,尽力做到百分之九十的社员增加收入;(七)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供给部分和工资部分三七开;(八)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九)安排好粮食,办好公共食堂;(十)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十一)认真实行劳逸结合;(十二)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十二条》虽然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一方面坚持了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反对了“左”倾错误,在对农村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后,1960年12月到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1月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阶段。


1961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对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问题作了反思,他说:“在庐山会议之前,我们对情况的了解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庐山会议之后就不大清楚了。因为庐山会议之后一反右,有人讲真实话,讲困难,讲存在的问题,讲客观实际情况等等,都被认为是右的东西。结果造成一种空气,不敢讲真实情况了。相反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情绪,不讲实际了,例如河南本来粮食产量只有240亿斤,他们说有400多亿斤,这都是反右反出来的。右是要反的,也不得不反,不反,对我们的工作就不利。庐山会议是要反右的,但是接着就在群众中反右,这就坏了。郑州会议的召开,是为了反“左”。凡是贯彻郑州会议精神比较彻底的省,工作就比较实一些。从3月到6月只反了4个月的“左”,如果继续反下去,那就好了。谁知道彭德怀在中间插了一手,我们就反右。右是应该反的,反右是正确的。但是带来一个高估产、高征购、高分配。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这件事也教育了我们,反“左”中间插了一个反右,在群众中间一反,结果就反出一个浮夸风。庐山会议反右这股风把我们原来的反“左”割断了。看来十二条下去以后,现在我们比较摸底了,粮食产量也落实了。去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各省都注意安排生活了,那时就提出低指标、瓜菜代的方针。可是有些省就抓迟了,如安徽就抓迟了,山东就抓迟了,河南就抓迟了,甘肃就更抓得迟了,结果问题就多。这些省都抓得太晚了,对自己本省的问题估计不足。”[7]

[1] 指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2] 阎明复,朱瑞真. 赫鲁晓夫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反应[J]. 百年潮,2007(8). 9-13


[3] 黄铮. 王光美访谈录.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4] 李锐. 庐山会议实录


[5] 苏维民. 杨尚昆谈庐山会议[J]. 百年潮,2008(1)


[6] 张树藩. 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2/0226_2664_414318.shtml


[7]《毛泽东传(1949―1976)》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章节

6月2日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章(一) | 第一章(二)

第二章(一) | 第二章(二)

第三章(一) | 第三章(二)

第四章(一) | 第四章(二)

第五章(一) | 第五章(二)

第六章(一) | 第六章(二)


▲向上滑动

女神读书会公众号

nvshen62000

新浪微博

女神读书会

QQ群:

283600652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