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昌智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媒体官
来源:
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面对少数大国发起的科技封锁、贸易剥离,我国要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必须在未来产业领域大胆抢跑、力争领跑,并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在抢滩未来产业的竞赛中,中小城市是否有机会引领开拓?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模式,或能提供一些启发。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我国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也是我国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胜负手”。
然而,未来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乃至场景牵引型的新赛道,其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般被认为是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和制造业大市的“专属游戏”。
那么,中小城市在未来产业领域有没有可能成为开拓者、领跑者?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中部地区的湖南常德!
常德的“定位”之新:剑指“全国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
今年9月29日,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与常德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芙蓉实验室联合举办的
2024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常德)
隆重召开,这是目前湖南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产业峰会,也是湖南第一个未来产业大会。
图:2024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常德)开幕,来源:《常德日报》
会议提出,常德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
根据《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下称《规划》),常德将构建“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一中心”指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打造湖南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三基地”指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安乡县,发挥津市市和常德经开区的产业承载优势,安乡县的原料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化高地,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
根据《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常德将推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提质发展、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等22条有力举措,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集聚。
图: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一中心三基地”布局图,来源:华略智库课题组绘
很明显,常德是用大胆试、率先跑、勇敢闯的实践来宣示: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不仅是发达城市的专利,中小城市也可以有“春天”。
常德也因此获得“三个第一”:湖南省第一个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中部地区第一个出台合成生物产业政策的中小城市、全国第一个召开高规格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的中部城市。
虽然,湖南适合培育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城市不止一个,甚至长沙的条件可能比常德还好一些,但常德这次取得了先发优势。
此次大会开幕式上,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在来自全国的400名院士专家、战略合作者、投融资机构代表、头部企业代表面前宣布,
“我们将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建成全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图: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朱皖为“一中心三基地”授牌,来源:《常德日报》
常德的“天时”之利:未来产业“泼天富贵”在合成生物
在分析常德的战略性选择之前,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和生物制造(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其技术路径是运用系统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以基因组和生化分子合成为基础,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等技术来设计、改造、重建生物分子、生物元件和生物分化过程,以构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统以及人造细胞或生物体。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菌种、酶、微生物细胞等,结合化学工程技术进行目标产品的加工过程,加工产品既包括大吨位运输燃料、中等吨位化学品材料,还包括小吨位食品原料、非常小的精细化学品、疫苗等。
图:央视《东方时空》关注上海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来源:澎湃新闻
可以这么说:合成生物学是一项底层技术,可跨学科、跨行业,应用场景广泛,是生物制造最具潜力的路径;生物制造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从产业范围和边界看,生物制造涵盖合成生物学,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应用场景。
不过,在产业界的理解以及一般专业第三方机构的产业研究中,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这两个概念存在混用。常德则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合成生物制造”的概念,简洁易记,也符合这个概念的本质——合成生物技术能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合成生物制造正打开“万物皆可合成”的想象空间,让一个个细胞成为“超级工厂”,源源不断地按照人类设计好的路径生产新物质。根据波士顿咨询预测,本世纪末,合成生物将广泛应用于占全球产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制造业领域,规模在30万亿美元左右,这是超大的经济增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指出,
“生物制造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之后,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又一关键举措。”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生物制造或生物经济相关战略、政策、规划及行动计划,尤以美国为最:
美国早在2012年就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以巩固其在生物技术革命中占据制高点;2019年,美国发布《工程生物学:下一代生物经济研究路线图》;2022年,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2023年,美国又公布《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时候,合成生物技术就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技术清单。2020年和2023年,美国商务部先后将华大基因两家子公司——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公司和香港华大基因科技服务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图: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全景图,来源:《规划》
不管从国家安全发展还是经济社会价值看,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意义重大。去年以来,国家工信部等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布局。
各大城市纷纷下场抢抓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高点,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无锡、常州等已发布专项产业规划,其他万亿级城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该产业或即将推出专项规划。
图: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全景图(含常德),来源:《规划》
目前来看,在发布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规划的城市中,常德是唯一一个既不属于三大发达经济圈,也不属于沿海经济大市或省会的城市,且GDP不到44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刚过1400亿元。
对于合成生物制造这样一个前沿高端但尚未爆发的未来产业,常德迎接“天时”的自信和底气来自哪里?是一时的“盲目跟风”,还是多年的“蓄势谋划”?
当讲到“合成生物学”的时候,我们目前更多强调的是“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领域偏制造的环节,利用传统发酵的大规模产能和发酵制造功底来制造附加值更高且新颖的产品。
今年2月份,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轻工发酵、医药、化工、农业与食品等领域,建立生物制造核心菌种与关键酶创制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原校长、生物化工专家谭天伟院士指出,从我国生物制造未来发展方向看,要聚焦解决核心菌种和工业酶“卡脖子”问题,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际一流的酶和菌种开发技术平台。
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催化剂的优势在于高选择性、高效率、低能耗、绿色环保,是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材料,可以称之为生物制造的“芯片”。
没错,常德可生产生物制造所需的大量“芯片”——酶制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常德就积极发展酶制剂产业,津市酶制剂厂系湖南最早涉足生物制造的企业(后更名为湖南鸿鹰生物科技公司),也是中国最早一批酶制剂行业重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30万吨的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酿造、食品、饲料等多个领域,旗下斑马蚊香、麦穗味精、糖化酶等产品一度享誉全国,“梅花”牌糖化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这里要点赞津市市,这一常德下辖县级市,从鸿鹰生物看到生物医药(主要是原料药,当时还不叫生物制造)领域高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及较高社会效益,计划打造与其相关的专业园区,之后十几年,津市市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千方百计推动酶制剂产业链群式发展。
2013年,浏阳一家利用植物甾醇生产皮质激素原料药的公司,其技术行业领先。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动上门沟通洽谈,以最大的诚意吸引其到园区成立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新合新生物”),并不断注入金融支持和政策“红利”。
目前,新合新生物以发展成一家集团公司,形成一条甾体类药物生产链,并且于2022年底开启独立上市征程。自此,津市市在鸿鹰生物、新合新生物的磁场效应下,吸引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构筑起微生物发酵——甾体激素中间体——高端原料药——高端药物制剂生产的甾体药产业链。
津市市继续链式布局,于2021年率先在全省成功申报第一批化工园区,集聚利尔生物等化工类“专精特新”企业11家,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和绿色精细化工产业有机融合。津市高新区也成为全国最大酶制剂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甾体药物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基地。
图: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来源:《常德日报》
从此,常德以津市市为核心,与合成生物制造高度关联……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常德结合国家关于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具有优势的生物医药、绿色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提炼出新的产业IP——合成生物制造。
常德的“人和”之功: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合伙人
2023年12月,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常调研时指示:“下决心把(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这个产业谋划好、推进好,帮助常德人民在烟草产业以外再找到一个能够端在手上的饭碗”。这是很大的鼓舞,但需要专业操作。因为“旧船票到不了新大陆”,必须用新模式新方法来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的中等城市,常德的打法还是令人感到惊讶的。
在推动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合成生物学领域院士专家团队全程为常德提供真知灼见,包括人才引进、创新支持、科研协同、运营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
本次会议现场,常德还成立合成生物制造“智囊团”——由2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其中,合成生物学专家12名,贺福初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王柯敏、王振国、元英进、印遇龙、孙逢春、刘良、刘仲华、刘少军、赵国屏、刘陈立等为委员。
常德籍院士在湖南排名第二,仅次于长沙,并且常德很善于发展乡贤经济,发挥乡贤力量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推动作用。
贺福初院士作为常德安乡县人,对家乡发展很关心支持。在今年4月4日,他专程回乡考察安乡县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并表示将从人才引进、项目招引等方面尽己所能为安乡合成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做长出谋划策,助推安乡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在次日,贺福初院士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友明共同为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揭牌。
图:贺福初院士为“安乡县合成生物产业应用研发中心”揭牌,来源:安乡县融媒体中心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张友明院士是常德桃源县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动物营养学家、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研究的印遇龙院士是常德桃源县人。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会长、湖南文理学院1982级生物专业校友胡章立院士是常德澧县人。
图:湖南文理学院校长刘宇文(右)为胡章立颁发聘书,来源:湖南文理学院
2.企业家:链主型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初创企业并重
十几年来,一批合成生物单项冠军企业、骨干企业在常德拔节生长,尤其随着新合新生物、引航生物、利尔生物、鸿恩生物、鸿健生物、新长山农业、朗德金沅、慕恩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扎根,常德2023年合成生物制造的工业总产值达99.3亿元。这是常德合成生物制造最大的底气:
酶制剂领域,鸿鹰生物成为全国最大的糖化酶制剂产品出口企业;生物医药领域,新合新生物皮质激素产品占据全球近70%市场份额,倍他米松产品国内市场连续3年占据第一;食品与保健品领域,鸿健生物白藜芦醇的合成生物学制造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动植保领域,利尔生物“L-草铵膦大规模生物合成技术”属国内首创。
会上,常德还跟26个合成生物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金额超过52亿元,分别在酶制剂、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动植保药物、生物基材料、农业微生物等细分领域建链强链补链,推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在生物医药、日化美妆、生物农业、食品及营养健康和高性能材料等多领域应用。
根据《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要求,到2028年,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引育合成生物制造链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成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3.投资家:国家创投+市场资本+政府基金的战略协同
常德与国内多家头部创投机构合作构建“科技—资本—产业”链式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常德产业发展基金共设立10只子基金,财鑫集团牵头搭建总规模5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基本确定省兴湘集团、市城发集团、市经投集团、市德源集团及津市、安乡等出资主体和出资比例。
据悉,接下来常德还将针对中小微企业设立合成生物产业科创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股权投入。
实际上,好项目不缺资本、好企业不缺金主。在常德,对合成生物领域的投资已逐渐“成圈”。2023年底,新合新生物完成数亿元Pre-IPO融资,获奥博资本、凯辉投资及阿斯利康中金基金等国际顶级医疗投资机构重磅加持,财鑫集团旗下产业投资平台财鑫资本联合兴湘资本、湖南农发基金等再次追投,湖南财信、超新星、千金药业、杭州晓池、安化皇园茶旅等也参与投资。
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盛赞常德经济基础良好,近几年已成为全国投资家来得最多的地级市,他表示“未来一年要带领全国的资本继续到常德投资”。
4.合伙人:开放链接+要素整合+要素保障的全程服务
在各地招商引资“极卷”的当下,拼服务、拼环境胜过拼税收、拼土地。发达地区开始定位自己为广大投资者、企业家的“事业合伙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协助企业成长,通过打破信息壁垒、整合载体空间、推动供需对接等,推动企业培育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塑生态”转变,最终与企业一起把“蛋糕”做大。
在这个理念上,常德并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