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父母在夸赞孩子时的方法与态度。指出夸赞孩子需要讲究方法和力度,过度的谦虚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保护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文章还提供了15种表扬的语境,建议父母在回应他人赞赏时,应大方地给予孩子肯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夸赞孩子需要方法和力度
父母在夸赞孩子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力度,不能只是简单地夸赞,否则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关键观点2: 过度谦虚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父母在他人赞赏孩子时,习惯性地表现出谦虚,但这种做法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产生怀疑。
关键观点3: 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关键观点4: 保护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父母在赞扬孩子时,应该注重表扬他们的努力、坚持、态度、细节、创意、合作、领导力、勇气、热心、责任心、信用、参与、虚心等方面,以帮助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
正文
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更自信和乐观。但是,夸孩子也讲究方法、力度,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夸!
当然,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父母能做到肯定孩子的聪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要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
妈妈抢答:哪里哪里,弹得乱七八糟的!就是随便玩一下,没指望她将来能弹得多好!
“翔翔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抢答:勉强可以吧!还差得远呢!上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认真,老是走神!
妈妈抢答:一般一般吧,这才哪到哪啊,我就是看她太闹腾才让她来学舞蹈的,随便跳跳。
每一次赞赏别人家的孩子,小朋友总是眼睛放光,等待着回答时,总会碰上父母的一番“谦虚”“客套”,成功地熄灭孩子满满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赞扬的内心泼上一盆凉水。
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心里其实比谁都要开心,但当着孩子的面总要说两句口是心非的话,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话,却最容易毁了一个孩子。
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但绝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君君正在玩乐高。君君自己一个人在专注地捣鼓着他的创作,最后拼出了一个类似飞机的形状,层次也比较复杂。
当他拿给在座的几个叔叔阿姨看时,大家都挺佩服小朋友的创作和动手能力的。
然而,当君君带着得意的表情想要回复各位叔叔阿姨的问话时,朋友开口了:平时就知道乱拼,也不规规矩矩地拼!整天把东西丢得乱七八糟,收拾起来太麻烦了!让他画画也不画,就知道玩!
霎时间,君君的表情明显挂不住了,不回答也不再让大家欣赏他的作品,只是神情黯淡地默默走开了。
看得出来,小朋友本是充满期望地让大家欣赏他花了精力做出来的“成果”,也好不容易得到了大家的赞美,最后却得不到妈妈的认可。可见,孩子当时的内心有多受伤!
也许,父母们只是“嘴上不饶人”,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回答来激励孩子,也只是想表达一下谦虚。
孩子其实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他人的赞赏。
当他们的小进步、小成果被忽略时,往往容易失去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孩子还小时,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依赖大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找到定位。
但是,
你的过度谦虚,却容易让他们信以为真
!
长久下去,只会让他们对画画、跳舞、练字、练琴产生排斥,认为自己无论怎么练习都还只是“一般般”“不太好”“差得远”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信。
各位父母,
当别人称赞你的孩子时,不要太过“虚伪的谦虚”了,及时给予肯定,并且给予正确的赞扬,这样能让孩子心理更好地发展。
而赞美也讲究方法,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提到:
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相对固定思维而言的。固定思维的人,始终认为自己的心智和能力是定量,不会变化;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相信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升。
因此,希望大家都能让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得到保护!在赞扬孩子又或者是回复别人的赞扬时,可以尝试用以下的15种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