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12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工作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局战略规划司、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有关负责同志将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在采访中回道,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涌现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知识产权产出活跃。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2.74万项,户均22.3项,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1%。二是发明专利密度领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千名研发人员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64项,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的发明专利数量72.7项。三是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约四分之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从高校科研机构受让专利技术成果的占比达到16.5%。四是专利运营与转化能力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专利出让次数达到3次,专利质押获得融资的企业占比达到37.1%。
附图文直播:
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主持工作)梁心新主持发布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梁心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扎实有力措施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知识产权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相关工作进展。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先生,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先生。我是发布会主持人,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主持工作)梁心新。
首先,请王培章司长介绍相关进展。
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答记者问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 王培章: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知识产权工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与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和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工作一体部署,加快培育一批有效运用专利技术成长壮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部门间协同协作,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支撑效能,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广转化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企业围绕技术升级和产业竞争需求,加大专利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力度。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拓展专利转化运用的模式和渠道,通过实施“一对多”许可,便利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联合5部门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推动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向中小企业加速转化。
二是优化知识产权普惠服务。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各地公共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超300万次。优化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上线“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汇聚服务资源,提升中小企业获取知识产权服务的便利性。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组织超过45万家创新型企业进行存量专利评价和对接,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利供给精准匹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今年以来围绕专利转化运用组织各类活动1.6万多场次,其中路演推介活动6000多次,推动2万多件专利实现落地转化或达成合作意向。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一起益企”“百场万企”“千校万企”等活动,为中小企业专利转化对接进一步拓展平台和渠道。
三是打造专利产业化企业样板。会同各部门、各地方,组织近2万家中小企业参与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匹配知识产权、产业、金融等各类支持服务举措600多项,帮助中小企业便捷高效获取政策、技术、资金等扶持,加速专利产业化成长进程。构建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组织推荐9000多家高成长性企业入库开展重点培育,加快打造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注重创新、竞相创新、发展壮大。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组织万余家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培训,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四是强化产业、区域协同联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实施《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引导建立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精准识别、充分吸纳在细分领域有“独门绝技”的中小企业融链入链,通过“大手拉小手”,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指导开展中部六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活动,支持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湖北中心与中部六省知识产权局共建“2+6”专利产业化合作机制,构建专利产业化协同发展新格局。支持京津冀、湘粤渝、东北三省一区、西北地区等地组织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推动专利技术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实现跨省流动,并向中小企业集聚。
五是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简化办理手续。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万家,占惠企总数的80%,有力支持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拟认定的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中,76%出自中小企业,年度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增幅超20%,专利产品化、产业化进一步助力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综合发挥专利、商标等各类型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首批吸纳600余家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知名商标品牌。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聚焦中小企业在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的需求,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走好专利产业化成长之路提供有力支撑。谢谢大家。
梁心新:谢谢王司长的介绍。下面我们愿就有关问题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请大家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媒体。
学习强国记者提问
学习强国记者: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除了需要加大自身研发投入外,也需要加强专利技术供给。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请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助力中小企业成长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培章: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各部门各地方,以产学研为纽带,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协同创新和技术对接,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今年1—11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5.5万次,同比增长19.1%。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供需双向发力。统筹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以及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从供需两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组织“盘点专利”的同时,推动各有关方面“盘点政策”,强化专利质量和产业化导向,在考核奖励、资质认定中突出转化效益评价,加快实施以专利产业化前景研判为基础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夯实专利供给的质量基础。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目标,培育更多高价值专利。支持110所高校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培育10531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不断提升产学研各方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是促进精准对接。用好全国统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在完成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可转化资源库中的94万件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45万家企业匹配推送,促进存量专利与中小企业高效匹配,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8.8万次,定向反馈合作需求2.6万条,实现产学研各方同向发力。聚焦区域特色产业,指导举办京津冀、粤港澳、东北三省一区等8场跨区域转化对接活动,推动形成专利技术转化协作新模式,促进专利技术梯度有序转移转化。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指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适宜多地实施的专利,进行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开放许可实施期间的专利年费减免15%,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拓宽技术供给渠道。出台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指引和专利转让许可合同模板,指导各有关方面做好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工作,保障产学研顺畅合作。支持建设13家功能性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和36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强化各类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协作协同,加大专利筛选评价、路演推介、交易撮合、投融资对接等工作力度,共同构建高效运行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质量,畅通专利转化运用渠道,拓展专利转化运用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提问
中国之声记者:近期,工信部发布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请问企业知识产权成果是否纳入这个指标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答记者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商超:谢谢你的提问。《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引导优质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发展水平。
2022年我部印发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构建了“全国一把尺”的优质中小企业认定标准。通俗的讲,这是进入优质中小企业梯队的“门槛”,企业在跨过门槛后的发展质量如何?需要通过一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来常态化地跟踪监测,引导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更高质量的培育服务提供参考。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产权能够直接反应企业创新质量,是专精特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指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评价指标体系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等方面设置23个指标,并综合考虑在固基强链中的作用。其中4个指标考察企业知识产权情况,权重18%。比如:评价企业创新产出方面,我们引入了“发明专利网络点度中心度”指标,考察企业专利推广运用情况。评价企业专业聚焦方面,采用“发明专利集中度”指标,来考察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成效。评价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采用了“PCT国际专利”指标。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一是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认定、复核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引导企业有针对性的补短锻长,提升专精特新发展水平。三是据此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我们的金融机构,根据可以评价结果实施更加精准的融资增信服务。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方面,有哪些政策安排和考虑?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有效发挥其融资功能,对于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科技金融顶层制度设计。今年6月,会同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指导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加大对科创领域的融资支持;推动地方部门扩大技术交易数据开放共享,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评估等配套措施,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有利政策环境。
二是创新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引导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园区运营管理部门合作,创新“银行+企业知识产权”、“银行+保险+企业知识产权”、园区集中授信模式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支持上海、南京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强探索创新,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专利登记、评估、处置等一体化功能。
三是推动发挥知识产权数据的融资增信功能。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推动金融机构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授信准入和评级的重要参考,促进金融服务覆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今年4月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实施中,运用企业专利申请、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知识产权指标,筛选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激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支持1492家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151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保障体系,引入融资担保、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外部增信措施,合理分担和分散风险。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60%。截至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分别为46.5%和69.6%,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加快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流转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专利产业化特征开发金融产品,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创新发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央视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请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表现如何?专利保护和运用能力处于什么水平?
梁心新:谢谢你的提问。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领域,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多个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促进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作出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截至今年11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达到73.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其中相当多的专利都来自中小企业。为系统了解国内企业专利情况,我局连续多年开展中国专利调查工作。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专利创新更加活跃,保护和运用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中小企业专利研发动力不断增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中,独立研发产生的比例为7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达到16.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23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成,是专利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是中小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微型企业产业化率分别为57.8%和36.7%,连续两年持续提升,并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三是中小企业专利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中小企业在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84.0%,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近4成中小企业设有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另外,调查还显示,中小企业在专利创新和产业化方面仍面临缺乏资金、设备、场地和专业人才等困难。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请问在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过程中知识产权能发挥什么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如何落实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商超: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要求“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涌现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新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是考察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依据。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知识产权产出活跃。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2.74万项,户均22.3项,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1%。二是发明专利密度领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千名研发人员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64项,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的发明专利数量72.7项。三是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约四分之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从高校科研机构受让专利技术成果的占比达到16.5%。四是专利运营与转化能力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专利出让次数达到3次,专利质押获得融资的企业占比达到37.1%。
近年来,我部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从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24年,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力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提升企业的专利转化运用能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推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对接。两部门正加快打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和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的数据接口,根据中小企业的所属行业和研发领域,将高校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进行分类匹配,完成后将能够实现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精准推送。二是重点加强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按照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两部门已建立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组织地方遴选入库企业9000余家。对这些入库企业,将组织地方开展包括专利咨询诊断、管理能力贯标、预审和优先审查等系列帮扶措施,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和运用能力。三是发挥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作用。广泛汇聚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等服务支撑,促进产融对接合作,助推企业专利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融资,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比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和价值评估等方面。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哪些具体举措?
余剑: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要有效发挥其融资功能,需要一整套配套制度保障。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密切沟通协作,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专利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为知识产权质押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今年4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4年版)》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4年版)》,将知识产权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纳入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信用政策支撑。
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共享方面,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保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平稳运行,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在北京、重庆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做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信息和全国著作权质权登记信息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查询服务。截至11月末,累计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共享知识产权和全国著作权质押登记信息约6.7万笔,累计为用户提供有关信息查询21万次。
在健全知识产权评估标准方面,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金融监管总局推广实施《专利评估指引》,指导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以《指引》和知识产权大数据为底层支撑,在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运用内部评估方法确定质押品价值,不再依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提升了贷款办理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截至目前,有关银行内部评估试点工作已由16个省(市)分支机构拓展至37个省(市)分支机构。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做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优化升级,完善系统功能,提升金融机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发现和产权保护,更大程度释放知识产权融资潜能,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谢谢。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提问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利密集型产品对推动专利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发展非常重要。刚才也提到了今年拟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情况。请再详细介绍一下有关工作?
王培章:谢谢你的提问。专利密集型产品是指主要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不断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进行了专项部署。去年,我局指导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认定了首批2383件专利密集型产品,相关工作实现了平稳起步。今年以来,围绕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扩大备案覆盖面。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广泛组织企业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工作。特别是鼓励企业重点对2023年以来通过专利转化运用新形成的专利产品、实施了专利技术且自2023年以来首次上市销售的新产品进行备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审核备案的专利产品约5.7万件,比2023年翻一番,企业参与备案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二是优化认定工作。以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情况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认定标准。近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根据认定标准,已对2024年度拟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进行公示,涉及认定产品3000余件,年总产值超9000亿元,年出口总额超1300亿元。与2023年相比,拟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数量、年产值和出口总额,增幅均超过1/3。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规模效益进一步扩大,专利技术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市场价值持续体现。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支持浙江举办第二届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项专利产品参展,同步举办20余场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支持中部六省举办专利产品展览,同步举办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路演等活动,专利密集型产品的社会关注度、影响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积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部署,加快优化升级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标准,加大专利密集型产品推广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指导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
岁末将至。一年来,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工作圆满收官,成效显著。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我们期待与大家一道,继续并肩努力,接续奋斗,共同书写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工作新篇章。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