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带孩子出国旅行,没想到这种事儿让我碰上了 ·  10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新学期,护脊书包让孩子 “轻” 装上阵! ·  2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女性40岁之后会有的变化,这一条很多人都中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宝宝生病时家长最容易犯的7个错,一不小心就会让宝宝病得更严重!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8-09 21:08

正文

常说“孩子生病像打仗,医院挂号如春运,排队输液像流水线”,孩子一旦生了病,家长身心倍受煎熬。都说病急乱投医,今天 一起来纠纠错,看看大家平常的“经验之谈”都踏入了哪些想当然的误区。

误区一

1

咳嗽容易咳出肺炎,要尽快镇咳!

分析


咳嗽是人体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将加重病情甚至可引发其他并发症。


呼吸系统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症状,而并非引起肺炎的原因。

正确做法


轻微的咳嗽,并不主张给小宝宝镇咳,要先多观察。


误区二

2

提前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预防感冒

分析


除疫苗之外,各种预防性用药都是无稽之谈。 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为自限性疾病,病程大约1周左右。


抗生素可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但对病毒无效。大家平时说的“消炎药”很可能就是“抗生素”。以如下规律命名药物名的抗生素占九成以上:XX霉素、XX西林、头孢XX、X硝唑、XX培南、氟X酸、XX沙星、磺胺XX,等。查一下你家的药箱,千万别把它们当成万能药自行服用!


抗病毒药物有很强的毒性,目前抗病毒药物还不能做到只影响人体细胞内的病毒而对人体细胞无明显损害。除非是严重的病毒感染,普通的病毒感染通常并不需要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常见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完全可不用药物治疗而痊愈,即使针对某些症状做些适当护理用药,也只是为了让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些而已。

正确做法


不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请不要擅自使用药物,另外,能用单一药物的时候请不要轻易选择复合制剂!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对症护理同时,也只是针对某一症状用药。

误区三

3

发热要立刻吃退烧药

分析


发热其实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热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发热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不高于38.5℃),人体可能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机能。


当然,发热会使人体处于高代谢、高耗氧、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状态,尤其是持久的高热,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使得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甚至激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迄今为止并无权威证据显示退热药物可有效缩短发热的病程和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其实,我们所有的对症护理都是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让疾病能够向着好的方向转归。

正确做法


通常腋温38.5℃以上则给予退热药物,当然,这也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孩子当时的一般表现。


如果孩子的精神好、能吃、能喝、能玩,即使腋温38.5℃以上也还是可以考虑继续观察,暂时不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孩子的精神不好,饮食不好,即使腋温38.5℃以下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是在发热的寒战期测得数值略有不到38.5℃,但那往往意味着体温可能继续迅速升高,而药物从服用到起效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所以,你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和你以往护理的经验,考虑是否提前使用退热药物。


此外,发热的时候,如果体温超过41摄氏度就需要考虑是否是中暑脱水等产热散热失调所引起的体温上升,这个时候药物降温并没有效果,必须使用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快速降低体温,并且尽快送往医院以免危及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们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参考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剂量, 不要自行联合用药,也不要轻易选择复合制剂。


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使用恰当,要达到理想的退热效果, 必须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 ,补充水分是发热护理的头等大事,不然退热药就不能发挥良好退热的作用。

误区四

4

腹泻容易虚脱,立即使用止泻药!

分析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婴幼儿最常见的是食物不耐受(就是大家常说对某种食物敏感或过敏)和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以前两种多见,尤其是病毒感染),因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腹泻也需要引起注意。


原则上讲,止泻药一般只适用于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如果是感染性腹泻立即止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并不利,尤其是小婴儿更可能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


腹泻的治疗重在预防和治疗脱水,须避免不当用药。强调尽早口服补液,强调继续喂养,强调脱水征的识别,强调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用新的低渗ORS配方。

误区五

5

腹泻要禁食,母乳和食物都要停!

分析


腹泻的治疗重在预防和治疗脱水,腹泻时禁食的策略并不科学,一方面,进的少出的多,更加容易导致脱水,另一方面,可导致饥饿状态下肠蠕动增加,反而加重腹泻。

淘妈提醒


一旦发生腹泻,要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并保证营养摄入。


6个月以内的患儿,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给予牛奶(必要时加ORS液);


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饮食(必要时加ORS液),鼓励患儿少量多次进餐,避免给患儿喂食粗纤维丰富的蔬果以及高糖食物。


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患儿若继发乳糖酶缺乏,可暂时给予改为低(去)乳糖配方奶,一般1-2周后腹泻好转可逐渐转为原有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患儿也可以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

误区六

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