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申公豹为什么说话总结巴? ·  11 小时前  
新华社  ·  场上当时发生了什么?林孝埈回应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日料店为什么都喜欢给自己取名叫“鮨”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11 12:2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日料店命名中使用“鮨”字的情况,包括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渊源。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日料店的其他常见命名方式,如使用“寿司”、“omakase”和“怀石料理”等词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文章试图还原大学生最真实的室友关系,并探讨了相处和睦的宿舍秘诀和矛盾宿舍的矛盾来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鮨”字在日料店命名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主要出于文化考量,该字专指寿司,古代日本已用汉字“鮨”表示寿司。

“鮨”是日语中寿司的汉字写法,古代日本用该字表示经过腌制的鱼类。日本文化里,“寿司”是这种腌制鱼类的“音读”,即其学名(すし)的发音很像中文的“寿司”。除了“鮨”以外,寿司也可用“鲊”来表示,两者在表示寿司时有所区别。“鮨”大都集中在关东地区,关西地区则惯用“鲊”。

关键观点2: 日料店的取名常用词还包括表示“寿司”之意的“sushi”,以及不同的用餐方式,如“omakase”和“怀石料理”等。

除了使用表示寿司的字词外,日料店还会使用英语单词“sushi”和日语词汇如“omakase”和“怀石料理”等来命名。其中,“omakase”是一种用餐方式,意为顾客完全交由厨师安排菜品。而怀石料理则是日本料理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极强的仪式感和优雅的菜单结构。

关键观点3: 网易数读发起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室友关系的真实情况,包括相处和睦的宿舍秘诀和矛盾宿舍的矛盾来源。

为了了解大学生室友关系的真实情况,网易数读发起了问卷调查。该调查试图还原最真实的室友关系,探讨相处和睦的宿舍的秘诀以及矛盾宿舍的矛盾来源。参与者有机会获得改善伙食的小奖金。无论与室友关系如何,都期待听到你的分享。


正文

十家日料店,九家名中带“鮨”。


现在,日料店的名字越来越像了,除了我们熟悉的“居酒屋”“某某料理”外,带“鮨”的店铺也越来越多,“鮨膳”“鮨禾”“鮨龙”“鮨然”等,看上去着实像一家人,让人摸不着头脑。

图源:大众点评

“鮨”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的同时,网友们也开始好奇这个字。
“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日料店都这么青睐“鮨”字?

日料“鮨”店有多火


如今,各大城市都有名字带“鮨”的日料店。
北京名中带“鮨”字的日料店就不少。在大众点评搜索关键词“鮨”,刨去同名的分店,“鮨”字日料店就有几十家。
从人均上千元高档餐厅“鮨龍”“鮨然”“鮨禅·会席”“鮨禾”“鮨膳”“鮨藤本 Sushi Fujimoto”“鮨亮”,到人均200~600元的“鮨桐日本料理”“鮨政·Omakase”“鮨鲸·海鲜丼”“鮨煦板前寿司”“鮨拾稹”“一麟ITIRINN·鮨”“鮨心屋”“鮨鳯”,都是清一色的“鮨”家人。
图源:大众点评
上海也有不少大大小小“鮨”字日料店。“鮨昇”“鮨一日本料理”“鮨直輝”“Ginza Onodera 鮨”“鮨進”“橼舍鮨青木”“鮨世 YISHI”等日料店人均消费较高,价位从人均1000元到2500元不等。
另外,人均消费稍低一些的“鮨匠·割烹料理”“鮨青”“鮨处晓月·怀石 OMAKASE”“鮨椿”“鮨空海·怀石料理”“鮨東雲”“鮨香”“鮨莲”等等也少不了标志性的“鮨”字。
图源:大众点评
再继续往南方走,“鮨”字日料店同样不罕见。
广州的日料店中,带“鮨”字的虽然没有北京上海的多,但也有十多家。包括人均消费1500元的“鮨上omakase”,以及人均消费100元至500元的“鮨匠居酒屋”“鮨穗Sushi Sui”“鮨·清欢·Omakase·板前料理”“鮨·木々omakase日本料理”“茂·板前鮨造·OMAKASE·烧鸟·天妇罗”“Sushi Hanzo Pro鮨·半藏”“鮨欢·Omakase”“鮨·海老”“鮨·番古屋”“鮨源·松岳Omakase”等。
图源:大众点评
深圳也能看到“鮨”字日料店的身影。
从人均消费1000元以上的“鮨吟 Sushi Gin”“鮨一日本料理”,到人均消费100~700元的“鮨味亭·日料·铁板烧”“本湖·鮨·日本料理”“鮨·和牛烧”“鮨政·Omakase”“鮨·匠龍”“鮨味鲜OMAKASE日料”“鮨久谷”“興鮨”“鮨嵐Sushi Arashi”,不同档次的“鮨”字日料店应有尽有。
图源:大众点评
那么,日本的日料店也会用“鮨”来命名吗?
还真会,而且数量也不少,东京、大阪、京都、福冈、名古屋、冲绳、札幌、神户等地都有“鮨”字日料店。
“鮨さいとう”“鮨 さかい”“鮨あらい”“鮨よしたけ”“鮨 銀座 おのでら”“鮨 由う”“鮨 田なべ”“鮨 尚充(たかみつ)”“鮨 一幸”“鮨 m”等人均消费上千元人民币的日料店都带着“鮨”字,其他价格更亲民的日料店也不例外,同样喜欢用“鮨”来命名。
图源:大众点评
可以说,从日料店的店名来看,“鮨”家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为什么商家对这个字总是情有独钟呢?

大有来头的“鮨”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寿司在日语里其实写作“すし”,这一词的日语发音读出来和“寿司”的发音一样,因此可以说寿司是“すし”音译得来的词,类似于pizza被音译为披萨。
而日料店名字中的“鮨”(yì)也专指寿司,且古代日本就已经开始用汉字“鮨”来表示寿司了。
这与寿司的起源有关。
古代的日本,人们为了使鱼能够储存得更长久,就在鱼身上涂抹盐巴,然后再用米饭包裹住鱼进行发酵。这期间米饭会产生乳酸,这种乳酸渗透到鱼肉中,既能防止腐烂,又能将鱼肉的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增添风味。在食用时,需要冲洗干净米粒,仅吃鱼肉部分,用这种方式腌制的鱼就是日本最早的寿司。
也就是说,早期的寿司其实是经过腌制之后的鱼类。
我国也有类似腌制鱼类的方法,我们称腌制的鱼肉为“鮨”,由于“鮨”和早期的寿司很像,于是日本便用这个字来指代寿司。
同一种东西又叫寿司又叫“鮨”,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去掉一个,保留另一个?
可能不太行。在日本文化里,“寿司”是这种腌制鱼类的“音读”,也就是前面说的,这种鱼的“学名”(すし)读起来发音很像中文的“寿司”。简单点说,人家的名字是“鮨”,但读作“寿司”,“寿司”是“鮨”字的万叶假名写法。
万叶假名:日本古代诗歌集《万叶集》大量采用“汉字表音”的方式来书写,这种“假借汉字”的做法就叫做万叶假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鮨”以外,寿司也可用“鲊”(zhǎ)来表示。这也是借鉴了“鲊”的含义。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对“鲊”的注解是:“鲊,滓也,以盐米酿鱼为菹,熟而食之也。”就是用盐和米对鱼进行腌制,再将其煮熟后便可食用。
从制作寿司的步骤来看,前述日本早期的寿司更像是“鲊”。不过到了晋朝,文学家郭璞把“鮨”和“鲊”归于同类而没有分别了,都指“咸鱼”。汉字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就借用这两个字来表示“寿司”。
图源:图虫创意
渐渐地,很多寿司店的店名都爱用这两个汉字。
日本全国寿司联合会曾统计过,各都道府县的寿司店用“鮨”最多,最少的是“鲊”。从分布情况看,“鮨”大都集中在关东地区(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东部地区),关西地区(主要指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滋贺、爱知、三重县等地)则惯用“鲊”字。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图源:纪录片《寿司之神》
可以说,现在日料店的名字依然在用这两个汉字,主要是出于文化的考量。“鮨”和“鲊”指代寿司由来已久,用作店名十分古雅,店铺看起来也更有文化内涵。

日料店的取名常用词


由于寿司算是日料里比较出名的食物,消费者看到“寿司”就能立刻知道这是日料店,所以不少日料店习惯用表示“寿司”之意的“鮨”来作店名,但类似的店名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所以很多日料店又从寿司的英文和日文两方面下功夫,并把它们应用在店名上。
有的日料店名字中会出现“sushi”。“sushi”由寿司的日文(すし)音译而来。后来,“sushi”作为单词进入英文词典,专指寿司。
图源:大众点评
还有的日料店不用汉字,也不用英语单词,直接用寿司的日文(すし)来作店名。
上海日料店“T0渋谷中すし”招牌|图源:大众点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日料店名字都会使用表示“寿司”的字词,有的店会根据不同的用餐方式来命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常常出现在日料店招牌上的“omakase”。“omakase”在日语中写作“お任せ(おまかせ)”,这是一种名为“厨师发办”的用餐方式,相当于顾客对厨师说:“今天吃什么都交给你了。”也就是顾客不能点单,菜品全由厨师做主,厨师上什么,顾客就吃什么。
一般来说,主厨会根据当天选购到的新鲜鱼类与季节性食材来进行搭配,即兴设计出一个菜单。不过,这样的用餐方式在高级日料店更为流行,菜式也以比较珍贵的食材为主。
北京日料店“杏木千鹤OMAKASE”的“omakase”套餐|图源:大众点评
另外,很多日料店名字中的“怀石料理”也是一种独特的用餐方式。
图源:大众点评
怀石料理是公认的日本料理的最高形式,它有着极具仪式感的茶道和禅宗礼仪、考究的菜单结构、丰盛的时令菜肴、优雅体贴的服务。
“怀石”取自佛教典故。相传僧人在坐禅时会在怀中放一块经火炉烤热的石头以对抗饥饿感。后来在日本茶道中,主人因担心客人饥饿,会在客人品茶前安排一些小料理,通常由“一汁三菜”(米饭、汤品、三道配菜和腌渍物)构成。因此,简单的茶前餐就被称作“怀石”。
后来,怀石料理逐渐演变为一种高档料理。现在一套流程完整的怀石料理通常包含10余道菜肴:先付、八寸、向付、椀物、烧物、箸休、强肴、酢物、御饭、水物等。吃一顿怀石料理时长可达3小时,可谓是体验感满满。

本文已获授权

作者: 敏敏 张艺

来源: 壹读(ID:yiduiread)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



有过宿舍集体生活经验的人,想必都明白能遇上一个岁月静好的宿舍,上辈子一定没少积德行善。


半夜打游戏不睡觉,垃圾脏衣服到处扔,从不分担水费电费,喜欢在背后“蛐蛐”人……奇葩室友的恼人行为,简直吐槽不完。


对于身处矛盾旋涡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同一屋檐下各自安好,堪称最难的必修课之一。即便是已经毕业的人,每每想起当年的室友,也是气得血压升高,此生不愿再来往。


基于此,网易数读发起了问卷调查,试图还原大学生最真实的室友关系。 相处和睦的宿舍,有什么秘诀?水火不容的宿舍,矛盾又来自于哪儿? 无论与室友关系关系如何,我们都期待听到你的分享!



为感谢读者朋友们抽出精力填写问卷,在问卷停止回收后, 我们将抽取 5 位读者,每人奖励 100 元改善伙食小奖金。


请在问卷开头填写您的联系邮箱,中奖名单将在问卷停止回收后,和问卷结果推文在「网易数读」的公众号进行发布。


名单公布后,我们会通过邮件联系获奖的朋友,请注意查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