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圈外孙圈圈
孙圈圈,外资咨询公司项目总监。本号反鸡汤反鸡血,反对盲目努力。别努力啦,你根本不是因为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笔记本  ·  HR如何提高薪资水平?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广州 02/22-23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圈外孙圈圈

从大公司出来创业这1年……丨圈外孙圈圈

圈外孙圈圈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11-09 22:10

正文

你打开了圈圈第 212 篇原创文章

每周为你带来一篇有洞见的文章


最近,好几位在大公司做高管的朋友,都在犹豫要不要出来创业。


他们问我这个创业1年的人:你后悔么?


我说:我只后悔没有早点出来……


去年8月,从工作了8年多的咨询公司离开。忙完前期准备工作,差不多快10月,终于正式开始了创业历程。

这1年,方向调整、融资、搭团队……痛并快乐着。


这些过程,你们作为我的读者、学员,都或多或少地见证了。


因为 在这个公众号里,我曾经记录过自己的30岁危机,也摸索到了创业方向,还收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直到现在,每当我自我怀疑、遭遇困境的时候,还是会想:怕TNND,我身后有二十万人呢!


所以今天,咱们正儿八经地聊聊,我创业这1年。


先声明,这不是成功经验,也不是诉苦鸡汤,就是一段真实的记录。



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圈外商学院有奖学金申请制度,曾经有位学员的申请理由写:“我经济并不宽裕,但多年来一直有在资助四川巴达县小学, 如果我能申请到奖学金,会将其中的一半捐助给他们。


我们选择了相信,给了她全奖,直接免去她一年2680的学费。之后,我们就没再上心这事儿。


结果3天后,她在公众号后台发了几张捐助图片,说:谢谢你们相信人性,我亦不会辜负信任。


之后通过她,我还知道了一位在当地支教多年的老师,是我大学校友。


我跟她说:也谢谢你们,让我有更多理由相信人性。



曾经在说服一位高管加入圈外的时候,我跟她说:


“有些行业,是用人性恶来赚钱的;但有些行业,却是用人性善来赚钱的,而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圈外办公室,每周都会收到学员寄来的零食,而且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以至于我怀疑他们是不是组了个群、商量寄送的先后顺序。




我们上周跟国内研究Coaching Psychology(教练心理学)的权威聊合作,请她做我们课程顾问,让我们的课程设计更符合认知规律、提升学习效果,结果很容易就谈成了,对方甚至都没问报酬。


这些,不是因为我多牛逼,而是因为,我选了教育这个行业。


它给了我从前做咨询从未体会到的、那种以一己之力带给世界美好的成就感。



二、这1年,做了什么


说说这1年,我们做了什么吧。


1)接受了融资:经历了拒绝、被拒绝、合作


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有资本想进来,但我没拿。


我曾在文章里提到,我爸从小就给我灌输“任何东西都有代价”的道理,比如他会跟我说“我给你买了巧克力,那你今天就要答应我不能看电视”。


在我不清楚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不敢拿钱,担心把自己未来的路堵死。


到今年6月,我觉得差不多了,信心满满地出去跟投资人聊。聊完才发现,自己这大半年都在埋头苦干,行业态势、商业模式想得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


之后我就没再见其他投资人,而是把商业逻辑梳理了一遍,又跑了2个多月。


9月份又出来见,边见边调整, 总共就见了朋友介绍的几个投资人,大多都给了意向。


这段经历,也给我自己很大启发,就是:要抬头看看,而不是一味埋头苦干。


大多数时候,我们 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这非常可怕。


我一个朋友,复旦毕业,在某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做技术服务,几乎是我见过最话痨的人。结果最近两周,都没在群里说话,谁联系他都不回复。


后来问了他老婆才知道,被公司裁了。他一下子懵掉,没想到自己也会经历中年失业。


但其实,如果能抬头看看,就不难理解:他做的产品业务一直在萎缩、利润又薄,他工作很轻松,每天只需要工作一半时间。所以从公司的角度,做出这个选择是早晚的事儿。


现在对你们,我也是强烈建议:


多跟不同行业的人聊聊,走出圈外,从另一个维度看待你的现状,才能让自己做有效努力。


2)得到了外界认可:被邀请参加顶级商学院戈壁挑战赛


明年5月份, 圈外商学院的学员 (后续会开始安排报名事宜),将会跟 长江、中欧、复旦、交大等顶级商学院的MBA和EMBA们 ,一起参与第十三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



这个赛事,是王石、冯仑、张维迎等几位商界精英,在2006年牵头的。


赛事每年举办,是邀请制,现在已经成为 各大顶级商学院的年度盛事了


过去十二届,都只邀请线下商学院,比如 中欧、长江、清华、人大、复旦等等。


但今年,他们在了解圈外的学习模式、课程体系之后,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圈外作为首批新型商学院参与。


这一次,算是得到外部肯定的一小步。


3)趟出了一条高效的学习路径:从“自选课程”到“专属学习计划”


圈外商学院跟很多课程产品不一样,我们是一年制的学习项目,而且还需要申请。


实际上,4月份刚推出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模式。那后来为什么要做一年制的学习项目?听起来那么重。


你们 先猜一下,圈外目前20多门课程中,哪个最受欢迎?


比如,是结构化表达,还是创新思考,还是情绪管理?


我打赌你们 一定都猜不着……


因为我们跟踪了几个月,分析学员选课数据,最终发现:被选择最多的课程,始终是排在页面左上角的那个,因为那个位置最明显。


啼笑皆非对么?


但非常合理:我们之前的模式,让学员从几十门课程中选择要学什么,实在太反人性了。


就像我上面说的,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更何况,如果想通过学习让自己的职业迈上一个台阶,一两门课程是没用的,需要系统地提升。我们都知道MBA可以实现职业上升,但MBA足足要两年时间。


所以我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就是,从自选课程,转型成线上商学院的模式。模式更重,但效果更好。


今天刚刚迭代上线的这版商学院,开始就需要制定自己1年的专属课程表。


▲商学院学员选课页面▲


为了不枯燥,不同课程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些课程是 案例式小组讨论 ,有些课程是 模拟创投大赛 ,还有些课程比如11月的这次,我们组织了 知识网红大赛 ,让大家练习课程中学到的费曼技巧。


最后,圈外商学院还设置了帮助学员成长的机构:




课程和产品永远没有100分,所以方式一直在变,但方向永远不变。


4)有了自己的忠实用户,建立起了口碑


前一阵,我们针对加入3个月的用户做了次跟踪调研:3个月的学习时间,97%的人学习有效果,而19%的人实现了升职加薪和转行。



用户老带新的比例也在稳步增加,学员自发安利给身边的朋友,甚至每天讨论用什么方法让更多人知道圈外。


而且,这还是无偿推荐,他们并没有推荐奖励或者提成。




感谢你们,让我再次相信:专心做产品是对的,人性是可以信任的。




三、这1年,我学到了什么


创业之路,才刚刚上了轨道。但这1年的感悟,也非常想跟你们分享——


1)没有什么时候是准备好的


最好的成长方式,永远是把自己推上那个轨道。因为很多事情,是只有做了才会知道的。


前两天有朋友找我,觉得在传统行业大公司里做高管,成长太慢,想要参与朋友的创业项目,但又怕无法胜任。


所以,他打算先转到互联网大公司,把该踩的坑踩一下,再转到创业公司挑大梁。


我跟他说:坑永远是踩不完的,不要有这个奢望。正确的方式是:你就去创业公司,一步到位,船到桥头自然直。


其实,我去年6月份就在考虑要不要创业了,那时也曾想:先从咨询公司出来,到互联网大厂学习一下,积累一些人脉,然后创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