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上坐船看实景剧
穿越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是种怎样的感受?
昨天
不少武汉人
想必已经过了一把瘾
▼
昨天下午4时许,作为首批在官网订票尝鲜的游客,刘汉生带着一家五口早早从武昌南湖赶到汉口江滩的“知音号”码头,见证《知音号》的正式开演。
等不及取票,他将8岁的女儿举过头顶,踮着脚,隔着码头的栅栏眺望停靠在长江边的“知音号”百感交集,“
姑娘,快看,这些都是爷爷相册里的场景,今天见着实物了吧。
”
©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知音号》的媒体报道我一直都很关注,今天见到实物,比我想象得还要震撼。”刘汉生一家是第一个进入码头的家庭,看着穿梭在身边的黄包车、报童以及老武汉的各式小物、汉味非遗产品,一家人顿时迈不开步子。
“知音号”到底是啥?
“知音号”以上世纪初武汉民生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打造的一艘20-30年代旧式风格的演艺主题游轮。
该游轮黑色打底,上层建筑漆成白色,辅以淡黄色的船舷、栏杆和烟囱。
而之前提到的《知音号》,
是以知音文化为灵魂,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实景大剧,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武汉。
作为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有着强大的演出阵容,108位演员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与传统剧场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游客也是演出的一部分,可在引导员的指引下充分参与互动,体验船内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
据说连船上的船员都得参与到表演之中。
下面晚报君带大家走近这场
大型“穿越剧”
▼
走进“知音号”感受老武汉风情
旧报亭、黄包车、老爷车,斑驳的木质廊桥地板,售卖着《知音号》特制复古小物的货亭,吆喝着汉味非遗产品的货郎……
看到这一切还以为
穿越回了上世纪老汉口码头
拿着一张旧式船票,走上汉口江滩五福旅游码头,时空就切换至1930年代,演出开始了。
200余米的码头上,卖力吆喝的小贩、提皮箱戴礼帽的绅士、匆忙赶路的旗袍淑女,一瞬间好似穿越回过去。
走上极具时代风格的引桥,你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化身为上世纪30年代的旧船客,回到了“千里帆樯依市立”的汉口长江老码头,亲历大汉口的忙碌。
在栈桥上,你的耳畔将响起原汁原味旧时腔调的小曲,它其实是《知音号》剧里量身打造的原创音乐。
复古的音乐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些遥远的名字:金嗓子周璇、银嗓子姚莉、一代妖姬白光、低音歌后吴莺音……音乐把观众带入剧情的跌宕起伏中,带入演员不同的情绪里,带回那段旧时光。
在酒吧区,观众三三两两围坐在桌边,听着吧台里酒保说着他在船上看到的人间百态,每说一个故事,灯光便聚焦到这一组演员的身上,演员们就在你身边表演起来,弹着琴,唱着老歌,醉着酒,诉着衷肠。
《知音号》一楼吧台剧照
与传统剧不同,《知音号》不是由一个故事、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船上的每一位演员、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位于二楼的船舱,每个房间内10多个故事同时上演,汉剧名伶与爱人的无奈分离、地产大亨的国仇家恨、金融家因时局变换带来损失的痛心疾首等等。每个故事都暗含着当年的经济、金融、文化背景,讲述着百年前大武汉的故事,又搭载着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而这些故事,有不少是通过征集而来的老武汉故事改编,有最纯的汉味。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注意了!
一次游
是带不走整船故事的
每次登船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在船舱二层,这里总共发生着10余个故事。按照行程,你可以完整看两个故事,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其中一个故事的开头,没关系,他们在你的行程里会表演两次。下次再登船,你还能在其他故事里找到全新的体验,且《知音号》的情节会不断更新,你在船上留下的故事,也可能被编入新的剧情中。
《知音号》茶叶商人演员剧照
整艘“知音号”
就是一个移动博物馆
“知音号”上的“城市记忆博物馆”里陈列了从全球征集而来的老物件,老故事。主办方整合近千件城市记忆碎片,邀大家一起品咖啡、赏江景,追忆祖辈及家乡的过往点滴。
著名老字号震寰公司兑票
整艘“知音号”就是一座移动的城市记忆博物馆,征集而来的老物件将被巧妙融入这艘轮船,布置于船舱、舞池、吧台等各个角落,最接近最真实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
你是观众,你也是演员
如果只是当旁观者看剧,受众大概无法全面感受到这部剧的“多维”。
听着老武汉的故事,自然是打扮成老武汉人的样子登船最有味。女士可以烫个卷发、穿套旗袍、化个复古妆;男士也可以戴个绅士帽,穿身西装。这样,在三楼属于船客自己的舱房里,你就能拿起道具,随手拍美照了。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为方便游客更为便捷地玩转《知音号》,从“多维”角度入戏,昨天的开演现场,项目运营方还贴心发布了为游客准备的“六个一”礼物。
•
第一,给自己换一身行头。
假如你来不及在家准备旗袍、长袍,没关系,来现场有现成的美装换,让你穿越到过去。
•
第二,和演员们跳一支舞。
享受年代感的音乐和舞蹈,让你成为戏中人,而且会得到一份神秘礼物。
•
第三,与陌生人同唱一首歌。
在二楼表演区,天南海北的人和演员邀你共唱一首歌,用音乐进行互动。
•
第四,寄给知音的一张明信片。
在船舱里,《知音号》为每人个准备了一张贴好邮票的明信片,下船后你便可在码头邮局上把它寄给你的朋友、家人或自己。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
第五,当一回老船客。
在三层房间里,之前没拍够照片、视频的船客,可以拍个够。舱内的折扇、怀表、金边眼镜、长袍、旗袍、礼帽、旧书等,你都能拿来当临时道具,和同行的朋友自由发挥出不同的微剧场,然后再发个十有八九会吸引超多点赞的朋友圈。
©武汉晚报记者何晓刚
•
第六,换一个角度赏长江二桥。
看到这里,好戏还没完!登上顶层露天甲板,歌手们会在露天甲板上弹唱《知音号》原创音乐,看游轮从长江二桥桥底穿行,饱览武汉“梦幻江城”灯光秀和“两江四岸”都市江景。
“知音号”游玩指南
“知音号”是个开放的自由舞台,但也有不适合的玩法。
比如,看普通演出时,有的观众会因为堵车等原因迟到,可看《知音号》,一定得准点,因为时间一到,船就开了。提前到了你也不会无聊,因为码头、趸船上的演员虽然还没开始念对白,但已经在表演了,早到的船客可以早欣赏、早入戏。